快點來登入喔~!!
《紀連海新解乾隆朝三大名臣(全本)》9.劉墉的家世與皇室淵源之謎(二)(2)(1)
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的土司莎羅奔未經過清朝廷的同意,趁機兼並了小金川。***隨即乾隆皇帝派大軍打敗了莎羅奔,恢復了大、小金川地區的原狀。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大金川土司莎羅奔的侄子郎卡繼位後又不斷滋事、恃強欺弱、對抗朝廷。向來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有了前一次用兵大、小金川的經驗,決意再度用兵大、小金川,用武力解決問題。劉統勛考慮到金川地區自然條件惡劣,曾建議改用政治手段(也就是恩威並施的辦法)加以解決。但是,乾隆皇帝沒有聽從劉統勛的正確意見,仍堅持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對金川地區用兵。結果不出劉統勛所料,前線接連傳來戰敗的消息。此時乾隆皇帝\"煩懣無計\",不知道是該\"用兵乎\",還是該\"撤兵乎\",於是,他急急忙忙召來劉統勛,問劉統勛今後應該怎麼辦?這時劉統勛考慮到連年用兵,雙方損失都很巨大,不如一鼓作氣徹底平息金川*,以解決土司制度,因而答曰:\"日前兵可撤,今則斷不可撤。\"並推薦大學士阿桂接任原來的將領,最終取得第二次大、小金川戰役的勝利。這也成就了乾隆皇帝\"十大武功\"其中的一個。

劉統勛如何為乾隆皇帝\"立\"

在\"立\"方面,劉統勛做得最為出色的是編纂《四庫全書》。

乾隆皇帝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一位\"聖明君主\",\"康乾盛世\"的締造者之一,尤其懂得思想統治的重要。他繼位之初,就開博學鴻詞科,擴充科舉取錄名額,搜羅天下人才為他效勞。同時下令開館修書,先後完成\"清三通\"(即《皇朝通志》、《皇朝文獻通考》、《皇朝通典》)等一大批史籍的編纂。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皇帝為了宣揚他的文治武功,進一步籠絡天下的文人學子,決心要編纂一部囊括中國古今圖書典籍的大叢書。在規模上,不但要超過康熙、雍正時編輯的類書《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而且要超過明代的《永樂大典》(兩萬兩千八百七十七卷),創中國亙古未有之偉業。

可是,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歷代書籍浩如瀚海,若想成此大業,非有學識淵通、博聞強記而且年富力強的奇才不足以擔此重任。

乾隆思來想去,將朝野的文人學士一個個地排隊,確信東閣大學士劉統勛能夠擔總裁之任,並由其他大學士以及各部尚書協理,在頭腦中形成了總裁、副總裁一班人馬的考慮,只是總纂一職卻無人能夠勝任。

這天,乾隆皇帝又把劉統勛召進宮來,商議由誰來擔任總纂一職。乾隆皇帝嘆道:\"古來兵家常雲,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編纂《四庫全書》一事乃千秋偉業,比疆場征戰更難啊!朕沉思已久,難道以中國之大竟無一人堪當此任嗎?\"

劉統勛早就有心想在皇帝面前舉薦自己的門生紀曉嵐。紀曉嵐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因\"漏\"案被充軍配新疆,這時正是為紀曉嵐奏請開釋的好時機。於是劉統勛慢吞吞地說道:\"聖上乃真龍天子,當朝以後,天下太平,四夷臣服,可謂國泰民安,萬民樂業,為曠古未有之盛世,文治武功皆勝於往昔,今聖上創千秋之偉業,成萬世之宏章,地輔天助,定早已降下堪當此任的輔臣。只是老臣愚鈍不慧,不敢貿然薦舉。\"

乾隆從劉統勛的話中聽出他已物色好了人選,便催促說道:\"看來你心中已有人選,何不從快快奏來?\"

劉統勛看乾隆催促如此急切,欲擒故縱,更不肯直截了當地說出來,笑道:\"哪個朝代都有傑出的人才,但往昔各代皆不可與國朝相比。依老臣看來,堪當此任者已侍奉聖上多年,也深得聖上垂愛,只是這位才子遠離聖上幾年,聖上一時想不起來罷了……\"說到這裡,劉統勛又故意十分惋惜地嘆了一口氣。

乾隆看劉統勛胸有成竹而又有意繞彎子,便又催促道:\"老愛卿,此人是誰?你快快為朕奏來!\"

劉統勛這個時候才說:\"聖上操勞國事,日理萬機,此人又久居邊塞,所以聖上一時想不起來啊!這人就是學富五車、才高八鬥、當過侍讀學士的紀曉嵐啊!\"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