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紀連海新解乾隆朝三大名臣(全本)》15.紀曉嵐性格之謎(3)(1)
縣試在每年二月舉行,由知縣主持。考生考前要報名,填寫姓名、籍貫、年齡和三代履歷。倡優、皂隸的子孫與居喪守孝者不能參加考試。考生由五人聯保,再另有本縣一名有正式考試資格的人作保人。縣試考四場或五場。前兩場考八股文與試帖詩,默寫《聖諭廣訓》。第三場考詩賦,第四場、第五場考對四書五經的解釋。縣試錄取後即可參加府試。事實上,考生在第一場被錄取後即可獲得參加府試的資格。

府試在管轄本縣的府進行,由知府主持。時間大多在四月。參加府試,報名、保結及考試的場次、內容同縣試差不多,只是有正式考試資格的保人要多一名。府試通過後是院試。

院試由學正主持考兩場。第一場為正試,考八股文兩篇,試帖詩一。第二場為複試,考八股文一篇,試帖詩一,默寫《聖諭廣訓》。考生院試錄取後獲得生員資格,生員俗稱秀才,被送入府縣學官,準備參加正式考試。

鄉試是正式考試的第一級,每三年一次,在省城舉行。因是八月考試,又稱秋闈。考試分三場:初九為頭場,考八股文七篇;十二日為第二場,考論一篇;十五日為第三場,考經史時務策五道。考生必須於前一天進場、第三天交卷出場。考生錄取後稱舉人,第一名稱解元。

會試是正式考試第二級,每三年一次,在京城舉行,時間是二三月,所以又*闈。由舉人與國子監的監生參加考試,為防止假冒舉人參加,舉人在會試前要複試。會試由禮部主持,大總裁(主考官)為內閣學士或六部尚書。副總裁為六部侍郎或內閣學士。考試場次和內容與鄉試同。考生會試取中的叫貢士,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是最高級考試,由皇帝主持,考策問。策問是以政事、經義等設問,內閣擬題,皇帝選定。答題用字千字以上。舊曆四月二十一日舉行。考試三天后讀卷官送前十名呈獻皇帝。由皇帝確定名次,並召見這十人,叫小傳臚。餘下取中的也由皇帝確定名次。內閣中書負責填寫金榜。不過,這個前十名呈獻皇帝的制度是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才確定下來的;乾隆十九年(1754年)紀曉嵐參加考試時,還是所有的試卷都要密封後交給皇帝本人確定名次。二十五日殿試名次揭曉,在太和殿舉行典禮,這叫大傳臚。金榜張貼在長安街宮牆上。二十六日舉行恩榮宴。考中者為進士,前三名叫一甲: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後七名叫二甲。

殿試後,除前三名外,其他人還要在保和殿舉行考試。由皇帝命題,欽定大臣閱卷,分別等次。

狀元、榜眼、探花授予翰林院修撰和編修,其他新進士由掌院學士帶領引見,由皇帝派遣任官,有的選為庶吉士,一般的授予六部主事、國子監博士或縣令。

紀曉嵐參加科舉考試本是躊躇滿志,又豈料失意挫折的糾纏。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