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成都物候記》自序(3)
本來是在寫作之餘娛樂自己的一件事情,居然有人願意分享,這對我也是一種鼓舞。本來計劃一年中,就把成都繁盛的花事從春至秋寫成一個系列。也許是做這件愉快的事情,身體康復也比預計快了很多,我這個不能在一個地方待著不動的人,便頻繁離開成都,深入青藏高原,去國內國外開闊眼界,出去一次回來,往往已錯過了某種植物的花期。以至於一年可以完成的事情,竟用去了兩年時間。即便如此,還是有幾種該寫的還沒有寫,就有鳳凰聯動邀約結集出版,若有補寫,也要待到有機會重版時加入了。

曾經讀到過美國自然文學開創者之一,環保主義者先驅繆爾的一段話:如果一個人不能愛置身其間的這塊土地,那麼,這個人關於愛國家之類的言辭也可能是空洞的--因而也是虛假的。此時我在上海出差,農曆新年初七,杜甫當年在成都寫「草堂人日我歸來」那個「人日」,不在自家書房,無法查到原話,但大意如此,不會錯的。

我在成都生活十多年了,常常聽人說熱愛成都的話。但理由似乎都比較一致地集中於生活享受的層面。我也愛這座城市,但我會想,還有沒有別的稍離開一下物質層面的理由。即便是就人的身體而言,似乎眼睛也該是一個不能忽略的重要感官。而且,眼睛這個器官有個好處,看見美好的時候,讓我們反省生活中何以還會有那麼多的粗陋,可以引導我們稍稍向著高一點的層面。帕慕克說過:我們一生當中至少要有一次反思,引領我們檢視自己置身其中的環境。

我覺得,自己寫這組這座城市的花木記,多少也有點這樣的意義在。

因為,這不是純粹科普意義上的觀察與書寫--雖然包含了一些植物學最基本的知識,但稍一深入,就進入了這座城市的人文歷史。杜甫、薛濤、楊升庵……幾乎所有與這個城市歷史相關的文化名人,都留下了對這個城市花木的讚頌,所以,這些花木,其實與這座城市的歷史緊密相關。馴化,培育這些美麗的植物,是人改造美化環境的歷史。用文字記錄這些草木,發掘每種花卉的美感,同時也是人在豐富自己的審美,並深化這些美感的一個歷程。在教育如此普及的今天,我們反倒缺乏美的教育。文學的一個重要功能,就在於這種美的教育。我想寫下這些文字,如果不能影響別人,至少也是寫作者自己的一種自我教育。

我也出過十來本書了,卻從來沒有給自己的書@寫序的經歷。這次,出版方建議,我不想負了他們想把這本書做得完美一些的好意,輕易便破了不給自己寫序的規矩。但有什麼好寫呢?前面發過的那一點議論,其實也在本書中那些文章中發過一些了。再多說,有小瞧讀者的意思,便把這本對我來說屬於「意外」的書的緣起寫在這裏,算是對這個「意外」的一個交代。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