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成都物候記》蠟梅 冷艷清香受雪知,雨中誰把蠟為衣?(3..
中國的園藝,不是出於一種普遍的好奇心,而是在傳統文化提供了特殊寓意的少數品種上特別用心用力。好像園藝也是一種人文意義的拓展工作。一方面,是大量可以馴化培育為美麗觀賞花卉的野生種自生自滅於荒野;一方面,卻在少數人工馴化成功的種上弄出相當數量有著細微差別的變種,和種種詩意的命名。

蠟梅正是其中的一種。

前些日子寫過一篇博文《錯過了蠟梅的花期》,幾位網友來指教,說,「蠟梅」的「l」是這個「臘」。這裏先謝過一字師了。也許他們說得都對,我寫得也沒錯。臘梅是說其開放的時間在臘月。而蠟梅是說其花瓣上那層光如塗蠟一般。大家都不錯,兩種用法都有人用,都有各自的道理。這其實和中國人的植物命名@的隨意有關,到了植物學家們那裏,為了準確表述,他們都用拉丁文的學名,那是一個科學的但我們看來未免生僻難解的命名系統。

但更多的時候,植物學書上,還是都用蠟梅。

在我印象裡,從古到今留下的文字裏,還是寫作蠟梅為多。

蘇軾、黃庭堅都寫有「蠟梅詩」。

黃庭堅在《戲詠蠟梅二首》詩後寫道:「京洛間有花,香氣似梅,亦五齣(五瓣)而不能晶明,類女功撚蠟所成,京洛人因謂蠟梅。」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上也有類似的說法:「此物本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這種花的花瓣外層為潢色,的確有點像蜂蠟,可見寫作「蠟梅」,是就其花瓣的顏色與質感說的。

同在宋代的謝翱有一首寫「蠟梅」的詩:

冷艷清香受雪知,

雨中誰把蠟為衣?

蜜房做就花枝色,

留得寒蜂宿不歸。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