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宦海遊龍》第024章 陞官提級!
-歡迎您的到來。

跟劉書記私下交換意見這種事,李憲立自然能處理好,李從雲這裡,只要陪同趙書記和劉書記去齊東省走一趟,基本就算完事。

至於成績,負責齊東團乾工作指導的李從雲同志為「月湖會議」勝利召開,自然是「下過一番苦功」,到時候只要會議沒出問題,這個成績就跑不掉。

在華夏,領導需要你有成績的時候,你就一定會有成績。好比你在地方主政,什麼拿得上檯面的政績都沒有,但是領導需要你有,那麼,穩定地方那也是一大成績啊!

所以李從雲對此並不著急,成績是跑不了的,只需要想想,怎麼將這個成績弄得稍微醒目一點,以便擺上檯面上的時候不會那麼難看。

於是接下來的日子,李從雲親自跑了一趟齊東,在齊東團省委組織部幹部的陪同下,去了月湖縣,與月湖縣團委書記、副書記們為本次會議好好做了一番準備。

然後,李從雲回到京城,準備陪同趙書記、劉書記去開會了。為了這次會議,李從雲也是惡補了一番會議召開的先決條件、會議精神之類的東西的。

團中央的領導、幹部們出發了。這年頭還不興包機,團中央說實在的,也沒那麼富裕,就算一二把手同時參會,也只是買了半個火車車廂的票。好在團中央再窮,畢竟是兩位書記同時出馬,總不能買坐票,都是臥鋪票。

這次行動,負責地方團建指導的幹部二處一科出動兩人,一個是科長鬍剛,一個是副主任科員李從雲。

不必說,胡剛負責跟著團中央一把手趙崇祥,為他想了解齊東省團委幹部情況的時候提供諮詢。而李從雲則跟著常務副書記劉安華,為她了解齊東團乾,尤其是月湖團乾的情況提供諮詢。

實際上李從雲剛工作沒多久,對月湖團乾的了解也不多,但他是一線負責人,總不可能他不來,反倒把趙昆找來。華夏就是這樣,離任就不能再管,尤其是層次不太高的時候。

李從雲和劉書記的臥鋪是在同一間裡,劉書記在左手邊的上鋪,下鋪是她的秘書。李從雲則在她秘書的對面,上鋪是團中央宣傳部的另一位女副科長,也是負責協助本次會議的宣傳工作的。

劉書記帶的東西也不多,秘書幫她放好後,她便上了臥鋪。李從雲的東西更少,只是一個小箱子,隨便往臥鋪底下一塞就了事。

劉書記在上鋪坐下,看了李從雲一眼,笑著問:「從雲同志,聽說你為這次會議的召開做了不少工作,前幾天還親自跑了一趟月湖,怎麼樣,累不累?」

李從雲抬頭看了劉書記一眼,劉書記其實人長得很不錯,年輕的時候應該也是眉清目秀,秀秀氣氣的女孩子。不過現在也四十好幾的人了,又理一個女幹部習慣性的小波浪(卷短髮,就把清秀收斂了去,露出一種幹練的氣息來。

李從雲笑著回答:「我這樣的年紀,正是做工作的時候,再跑幾趟也談不上累。」

劉書記爽朗地一笑,點頭說:「嗯,這話也沒錯,年輕的時候有衝勁,幹事業正當時。」

她微微一停頓,又問:「你對這次會議,有什麼了解?」

李從雲微微覺得有些奇怪,劉書記問他這個問題,好像不是很必要的吧?難道是提拔之前,劉書記還是想對自己多一點了解?

李從雲就回答說:「有一點大體上的了解吧。月湖縣從1982年秋農村普遍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後,大大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但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農村基層工作出現了三個不適應。」

「嗯,哪三個?」劉書記似乎不打算淺嘗輒止,而是繼續問了下去。

「一是村級組織建設不適應。各種組織不健全,有部分組織不能發揮作用,致使黨的方針政策難以進村入戶,全縣後進村達23%。二是民主政治建設不適應。農民在生產上、管理上、經濟上有了自主權以後,要求參與村務管理的意識也大大增強,而村幹部在工作上仍沿用過去行政命令那一套,遇事不同農民商量,辦事不公開,農民有猜疑,結果部分村黨群關係和幹群關係出現了『裂痕』。三是社會服務工作不適應。農民要致富、盼服務的呼聲特別高,而必要的服務工作卻沒有及時跟上,加之有些村分光了集體積累,想為農民服務又缺少物質條件,村級組織失去凝聚力。」

劉書記臉上就露出一絲笑容,問:「那麼,這三個不適應,導致的後果嚴重嗎?」

「嚴重,而且可以說是很嚴重。村級組織建設的不適應,使農村生產力發展受到束縛,農業生產一度陷入徘徊局面。同時黨群、乾群之間的矛盾,小生產與國家計劃、大市場的矛盾,都明顯地表現出來。這些問題若不儘快有效地解決,農業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就是一句空話,農村改革的成果就不能得到鞏固和發展。我覺得,加強村級組織的配套建設,已經成為擺在月湖縣委、縣政府面前的一項十分緊迫的戰略任務。當然,據我了解,月湖縣委、縣政府對此也是有深刻認識的,也做了相應的調整。自1985年以來,月湖縣從深化改革、穩定大局的需要出發,把『抓基層、打基礎、強化村級、工作到戶』作為指導思想,把村級組織建設提到了重要日程。」

劉書記微微有些驚奇,但面上還是不動神色,只露出一絲好奇,問:「怎麼,你對月湖縣委縣政府方面,都有過調研嗎?」

李從雲笑起來,解釋說:「也不算什麼深入的了解,就是上次去月湖,月湖的團乾們跟我提起過……您也知道,地方團委是受地方黨委領導的,黨委做了什麼事,他們也是很清楚、很關心的。」

劉書記點了點頭,表示了解,又饒有興緻地問:「那他們怎麼說的?你自己,對此又有什麼看法?」

既然提到當地黨委,李從雲就稍微組織了一下語言,說:「據月湖縣團委的同志們介紹,月湖縣抓村級組織配套建設,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不斷發展、不斷深化、不斷完善的過程。」

「大體上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985年到1987年,主要抓了農村黨組織的整頓和黨員教育,抓了集體經濟的發展和服務體系的建立;抓了村委會、共青團、婦女和民兵組織的整頓和健全。第二個階段是從1988年開始,認真貫徹落實《村委會組織法(試行)》,開展了以『村務公開、民主辦理、村民監督』為主要內容的農村民主政治建設。第三個階段是從1989年開始,通過對抓村級建設工作的總結和回顧,逐步理清了村級建設的基本思路,即以黨支部為核心,搞好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強化整體功能;以村民自治為基礎,搞好民主政治配套建設,啟動內部活力,以集體經濟為依託,搞好社會化服務配套建設,增強村級組織的凝聚力。」

「劉書記,在我個人看來,『三個配套建設』的實質,就是在黨的領導下,把廣大農民群眾組織起來,走社會主義道路,加快建設富裕、民主、文明新農村的步伐。」李從雲最後用一句話做了總結。

劉安華對李從雲的回答相當滿意,這個李從雲,雖然年輕,但果然是有真本事的,至少在理論知識和機關工作上,看起來是不錯的。

她不禁想起李從雲的父親李憲立代表老李家對她做出的承諾。

再看了看李從雲,劉安華越發滿意。李從雲回答完之後,也沒有一副等著表揚的意思。

看起來,提拔一下他,也沒什麼,如果能換到自己初去統戰部之後的工作順利,絕對絕對是劃算的。

……

1992年1月5日,全國村級組織建設工作座談會在月湖縣新西賓館召開,歷時6天。華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組部部長宋無波,國家民政部部長崔是峰,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趙崇祥,中央組織部副秘書長李憲立,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鄧陽科,全國婦聯副主席黃岐珉,齊東省委書記江新雲、省長宋有志,島城市委書記郭久齡、市長余爭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領導和部分基層單位代表共216人出席了會議。會議期間,月湖縣領導作了題為《立足配套改革,強化村級組織建設》的典型發言。與會人員分頭參觀了月湖縣7處鄉鎮的9個村級組織建設示範點和西芝水庫。

8月8日,宋無波在全國村級組織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農民問題始終是華夏革命和建設的根本問題。我們黨能不能把廣大農民群眾吸引和組織到自己的周圍,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為實現黨的政治路線和農民的切身利益而鬥爭,決定著我們事業的成敗。在華夏搞社會主義,千萬不能忘記這個基本特點。全黨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

對此,他在講話中明確指出,首先要建設一個好的黨支部,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是廣大農民的迫切要求……

宋無波在講話中,還對發展壯大農村經濟、搞好精神文明建設,做好農民和農村工作等方面提出了開展工作的方針和任務要求。

會議期間,各省、市、區介紹交流了各自的有關經驗,與會的中央各部門負責人發表了講話。華共齊東省委書記江新雲,省委副書記、省長宋有志分別到會講了話,提出了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宋無波講話和學習兄弟省、市、區經驗的意見要求。會議充分肯定了月湖縣「以黨支部為核心,抓好村級組織的配套建設,強化整體功能;以村民自治為基礎,抓好民主政治配套建設,啟動內在活力;以集體經濟為依託,搞好社會化服務配套建設,不斷推動兩個文明建設」的「三個配套制度建設」經驗。

會後,全國先後有24個省、91個地市、165個縣組織人員到月湖縣參觀學習,至年底,共計323批、6157人次。

會後不久,月湖又被評為全國第一個「村民自治模範縣」。

會議過後,團中央主要領導回到京城。書記處常務書記劉安華向書記處提出,組織部幹部二處一科負責指導的齊東團乾建設卓有成效,一科科長鬍剛、負責齊東團乾建設的副主任科員李從雲二人,為齊東團乾建設和本次會議勝利召開立下功勞,建議團中央給他們「加加擔子」,以更好的培養年輕幹部。

團中央書記會議對這個提議表示同意,並指示組織部負責進行。

組織部最終決議:幹部二處一科科長鬍剛同志任組織部幹部二處副處長;熊林同志任幹部二處一科科長;李從雲同志任幹部二處一科副科長,級別調整為正科級。

李從雲看著公布出來的組織任命,仰天長嘆……

團乾的成績,來得真他娘的容易!

----------

前天欠的一章,凌晨碼完補發。手打小說盡在-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