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宦海遊龍》第027章 一科要配車了
-歡迎您的到來。

這個年代還沒有手機,「大哥大」倒是有了,在87年的時候,摩托羅拉就開始在嶺南穗仙推銷流動電話,同時在京城開辦業務。但這玩意太貴,出現幾率相當低,趙昆自然沒有這種兩萬塊一部、入網費高達六千塊的富人玩具。

趙昆打電話,是去酒店的公用電話系統去打的。

熊林、李從雲他們都看見趙昆去打電話了,各自瞥了旁邊桌一眼,暗自猜測趙昆這個電話是打給誰的。

其實李從雲覺得,對方的語氣和態度固然不好,但他們這些人一看就不是什麼能上枱面的人物,自己這些人好歹是團乾,沒必要跟他們一般計較。

不過李從雲感覺趙昆打這個電話恐怕不僅僅是因為對方態度不好,而是他最近一直心頭有火,今天當著全科同事的面被幾個不知好歹的人頂撞了,自覺面子上過不去,所以才打電話找人。

找人,當然是李從雲的一個猜測,至於是不是,暫時還不好說。

經過這麼一下,宴席上的氣氛就不那麼熱烈了,楚光瞥了熊林和李從雲一眼,打個哈哈,舉杯笑道:「現在青工部和青農部都新配了車子,我聽說我們幹部二處也能分配兩輛車,兩位領導可得為我們這些苦哈哈謀點福利,弄一輛車來,以後乾起革命工作來也方便一點啊。」

「這(個事情……」熊林正要說這個事情得看上面領導怎麼安排,忽然覺得這麼一說,自己科長的權威豈不一點都沒了?又想起李從雲今天居然能找辦公廳借到車,再聯繫起他剛來工作沒幾個月就升了副科長來看,只怕是認識上面的領導,何不讓他來答這個話?

於是話鋒一轉,朝李從雲笑道:「這個事情……你們還是問問李科,看他有沒有辦法。」

李從雲正琢磨趙昆這個電話打給什麼人,雖然聽見楚光和熊林的對話,但一開始沒往心裏去,隻以為熊林肯定會回答,這下熊林把問題拋給了他,他也隻好接過來,說:「嗯,車的問題嘛……一般來說,劃分到處室就算到位了,處室上是不是再明確劃分,這個主要看處領導的意思,我們主動去申請,就顯得有點……呵呵,不過,老楚這個話也沒說錯,革命工作雖然應該艱苦奮鬥,但是必要的條件搞得好一點,也能方便我們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快。所以在車的劃分問題上,我當然也是支持我們科要弄一輛的……這樣吧,我就豁出去這張臉,盡量去找領導們要。」

這話一說出來,眾人立即鼓掌,雖然大家也知道,現在京城、臨京兩個直轄市都已經可以確定要劃分給李從雲分管了,基本上能以公務名義用車的只怕就李從雲來得最有理由,再就是熊科長,他是科長,用車幾乎不需要理由。除此之外,他們這些人恐怕很難享受到,即便有,多半也是跟著兩位科長沾沾光。

但是畢竟是科裡有了車,萬一什麼時候有點什麼事臨時急需,只要跟兩位科長關係不錯,借用一下卻是不難的。這年頭的汽車,尤其是小汽車,那還是比較稀罕的東西,不是誰都坐得到的。

周香玲鼓了掌,就好奇地問:「我們二處分到兩輛什麼車?是今天剛坐的這種大麵包車嗎?」

李從雲搖了搖頭:「怎麼可能給我們科室分這麼大的車,這可是15座的,辦公廳接送開會的業務車。」

另外一個男同志叫舒建全,這次開口問道:「難道是那個進口豐田海獅,那種10座還是12座來著的?」

楚光大笑:「你就做夢吧,還豐田海獅呢,那貨要幾十萬,你看咱們科有希望分個那車子坐?……李科,我猜是臨京大發,就是那種7+1座的『面的』,是吧?」

李從雲把大拇指一豎:「老楚猜得準,就是那種了。」

眾人一聽,大失所望,這種麵包車款式很老,看起來又單薄,坐在裏頭也沒個什麼舒適性之類的講究,純粹就是『滿足日常代步』,當然了,現在有不少人拿這個車來當的士,就是這年頭俗稱的『面的』。雖然大傢夥都是窮團乾,但好歹也是中央的幹部,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跑,要是來輛豐田海獅,這年頭那可是好貨,可臨京大發麽……也就是那麼回事了。

這年頭,人們還沒體會到汽車沒有國產強勢品牌的巨大劣勢,還在羨慕和崇拜洋品牌,不知道那一輛輛進口車,給外國人送了多少血汗錢。

李從雲笑了笑,也不介意。

熊林卻是一皺眉頭:「同志們,我是共青團的幹部,是我們黨光輝事業的接班人,本應該保持艱苦樸素的傳統。我們做工作,講究的是奉獻,不是享受。現在還沒有車,我們的工作難道落下過嗎?今後可能會有車,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說明領導們也是把我們的辛苦看在眼裏的,是關心我們能不能更好的工作的……可是,那不是表示我們就可以丟掉艱苦樸素的革命傳統,改走享樂主義道路了!」

熊林的話,大家心裏有多少贊同,這個難說,但至少面子上大家都誠心悔過,完全擁護熊科長的艱苦樸素論了,紛紛踴躍表示,沒車是幹事業,有車是更好的幹事業;沒車不會抱怨,有車更加不會抱怨……

李從雲在一邊微笑著,也插了兩句話表示贊同,對熊科長的一身正氣表示了由衷的欽佩。

倒是熊林自己忽然悟出一點味來,為何這話不是李從雲這個副科長來說,偏偏他這個科室一把手把這話說了?

按照一般慣例,「壞人」應該李從雲這個副科長來做,然後熊林出來說幾句場面話,給緊張的氣氛解圍呀。

可,為啥現在反過來了?

楚光呵呵笑著,說:「其實臨京大發的麵包車也不錯了,我一個親戚就是在這個車廠上班的,這車我也坐過,還行,日常出行是完全足夠了。咱們革命工作也得一步步來嘛,照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的發展趨勢,再過幾年,沒準就真能坐上海獅了呢。」

熊林微微有些詫異:「你還有親戚在臨京的車廠上班?你知道這個車的情況?」

楚光心裏暗笑,嘴上說得大義凜然,心裏也還是關心這個車的嘛,到底是科長,出門辦事還得擠公交,太沒面子了。

楚光於是排著胸脯說:「我自然知道,我太知道了。要說大發汽車,還得先從臨京的汽車工業說起。那是1965年,臨京汽車工業開始起步,建立了臨京汽車製造廠,當時國內只有一汽、上汽、天汽三家汽車生產廠家。1973年到1979年,臨京生產了63輛740型仿豐田轎車。1980年臨京汽車廠的輕型卡車一炮打響。1983年國家香山會議,確定在臨京建設微型汽車生產基地,引進日本大發汽車技術。大發汽車在日本是廂式貨車,儘管有一些設計缺陷,但是這種車型油耗低,經濟適用,價格低。引進大發車的目的,是以民用為主,加裝座位後,既可以送貨又可以坐人,可以為城鄉老百姓出行提供轎車的替代品。當時臨京汽車廠通過談判,從日本引進了大發總裝生產線,準備生產『臨京大發』汽車……」

熊林一聽,楚光對這個臨京大發果然是真有了解的,不禁露出了關注的神情。

楚光一看科長有興趣,更有談興了,喝了一口杏花村,吐著酒氣說:「1984年9月……哪一天我忘了……我國第一輛由華日合作生產的微型汽車在市郊楊柳青鎮的臨京市汽車製造廠順利開出生產線。第一批汽車是日本零件華夏組裝,裝焊、油漆、總裝、質檢,一共8個人參加裝配。開始時,由於是來件組裝的形式,而且技術條件並不成熟,在1984年最初生產的兩三個月裡,總共隻生產了幾十輛車。臨京汽車廠的趙廠長和同事們在生產線上摸爬滾打的日子裏,大發車的生產慢慢走上了軌道。生產上了軌道,市場一下子大了起來,大發車很快就得到了全國的認可。『要發家,買大發,發發發!』,這則廣告在中央電視台播放過,大家都知道吧?僅從字面上,已經顯示出了大發車當年的火爆態勢已經席捲全國。

我聽親戚說,臨京汽車製造廠生產各式各樣二十多個型號的大發車,出廠價是2.8萬元,可被車販子一炒,就能賣出5.2萬元的天價。」

熊林吃了一驚:「這麼賺錢?」

楚光哈哈一笑:「那是,做車,利潤大著呢。」

其實大發車在這個時代出現是符合華夏經濟的發展的,1986年2月19日臨京市微型汽車燈具零部件開始國產化。1987年年底,臨京微型汽車零部件的國產化已由1984年的8%上升至85%,這一速度令日本人怎舌。也正是在1987年,臨京出現了第一輛大發車型的計程車。

上世紀90年代初期,當時京城市政府提出了「一人招手,幾輛車等候」的京城市計程車行業發展方針,被戲稱為「黃蟲」的大發車開啟了京城計程車平民化的歷史。

「以低檔車輛、廉價車費滿足市民需求」成為京城市計程車行業發展的趨勢。為了向司機們解釋一些使用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時任趙廠長還曾經帶領一批專家在京城召開過發佈會。

京城在1992年時,已經有3萬輛大發計程車,在臨京,1997年黃面的的發展達到了最高峰,馬路上已經「遍地黃大發」,當時這個城市裏同時有1.8萬輛黃面的在「掃街」。

此時就是剛剛進入92年,京城的黃大發滿街都是,所以剛剛他們才會對這車不大感冒,畢竟是低檔計程車的形象,跟公務用車的形象有點不吻合。

就在這時,幾個穿著迷彩服、左手手臂帶著袖標的年輕人從外面走了進來,一位服務員正在他們身邊跟著,好像在解釋什麼事。

這幾個人放眼一望,就看見趙昆站起來朝他們招手,頓時露出笑容,朝這邊走了過來。

----------

11:50-12:00左右,還有一章發,凌晨0點-3點的任何書評區發言,哪怕只是一個「嗯」、「好」之類的字,也統統加精,要刷分的童鞋莫要錯過了。手打小說盡在-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