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宦海遊龍》第026章 窮幹部聚會
-歡迎您的到來。

團乾的收入並不算高,尤其是如今還沒有經過那連續數次的公務員加薪,團中央組織部幹部二處一科的同志們明顯是無法去太高檔的地方慶祝的。最後選定了一處三星級酒店,作為今晚慶祝的場所。

三星級,在此時的京城,其實也還算湊合。他們這一批人,最高不過科長,工資才三四百,在這種地方搓一頓,也的確算是瀟灑走一回了。

為了今天晚上方便送兩位女士回家,李從雲還特意找江淑英調了個麵包車來用。

江淑英在辦公廳,雖然不是正管車隊這一塊,但畢竟是近水樓(台,又是副主任,級別擺在那兒,調個麵包車自然是輕而易舉。團中央經濟上雖然不算寬裕,車其實還是有一些的,只是李從雲他們級別低了,又不分管這一塊,才不好弄到。

既然是李從雲借到的車,自然是他親自駕車。老式麵包車載著全科的同志往西城區的酒店趕去。

這車是接送幹部們開會用的,是那種十五座的大麵包,他們一科總共才七個人,位置寬裕得很。

本來一科在李從雲到了以後,上升到了八個人,只是現在胡科長上調,又沒有人員再進來,就只剩七個了。

其實因為這次的人員變動,一科分管的東部諸省團委幹部工作肯定又要再次調整。熊林已經私下跟李從雲談過一下,他說他分管東三省已經有幾年了,工作熟悉,不打算把這三個省換給李從雲這個副科長來做。

李從雲其實已經知道自己在團中央的時間不會太長,但也不能表現出來,隻好說他自己對於分工沒有太多要求,請熊科長決定就是。

熊林目前還沒正式宣佈工作劃分的變動,不過他已經跟李從雲透露,京城、臨京和燕北這兩市一省肯定給李從雲這個副科長去管理,至於東海市,則由他自己接手。

按照熊林的解釋,這次調整,「就不必讓大家都跟著麻煩了」。

其實李從雲也知道,熊林這主要還是攬權,只是李從雲對熊林這麼大方的給他兩個直轄市和一個省,自己卻隻留下一個東海市這一點,微微有些疑惑。

當然了,真正算起來,熊林重新分工後,將負責三省一市,而李從雲則是兩市兩省,倒也差不多。至於熊林的大方,李從雲只能猜測,熊林可能也猜到李從雲身份不那麼簡單了。

團中央方面知道李從雲身份的,自然隻限於一些大佬們,最低的也是處級幹部,而且處級幹部裡知道李從雲身份的,那多半也是有著豪門背景的人。那極少的幾個沒有豪門背景卻知道李從雲身份的,則都是某些寒門派BOSS的親信心腹。至於熊林這樣沒關係又沒靠山的,從哪裏知道李從雲的身份去?

車行十幾分鐘就到了地頭,這是李從雲對如今的京城最滿意的地方。九十年代的首都,還不是後來的首堵,行車基本還算通暢。這讓試過二十年後「首堵」行車速度的李從雲感到由衷的慶幸。

想當年,在京城開車一定要選好時間,上下班高峰期出行,那真是跟便秘了似的,讓人無比糾結,卻又絲毫沒有辦法。

既然車流不算大,停車位自然也就不用像二十年後那麼爭得只差打架,李從雲的大麵包也很快找到地方停下,然後一行人就說說笑笑地走進了這家西城酒店。

西城酒店一共十五層,上頭都是客房,跟李從雲等人無關,下面的四樓是餐廳和娛樂場所。一群人年紀不大,職務上油水也不足,自然沒有什麼存款。熊林猶豫了一下,終於沒敢去訂什麼包間,七個人就這麼在餐廳大廳找了個大圓桌坐了下來。

有錢沒錢,席間都少不了酒,這是華夏特色,免不了的。因此坐下之後,菜單都還沒點好,熊林就豪爽的先要了三瓶白酒。

還是因為錢的問題,這幾位小幹部們也不考慮什麼茅台、什麼五糧液,看了看京城流行的紅星二鍋頭,覺得檔次未免太低了一點,實在說不過去,最後點了三瓶杏花村。別看只是三瓶杏花村,根據這會兒他們的口袋算起來,也不便宜了。

二十年後的人都知道中央和中央部委有錢,但他們卻不知道在九十年代初的時候,中央財政其實相當緊張,說得誇張一點,近乎破產。

只是當那位強勢鐵腕的洪定邦進京出任副總理,開始掌管經濟之後,局面才稍微穩住。洪定邦總理又一個省一個省地去跟地方談稅制改革,終於把分稅制落實下去,這才讓華夏財政上的地方富、中央窮改變過來。

中央財政,從那之後才開始揚眉吐氣,一掃頹風。中央對地方的權威,其實也是那個時候開始變得格外強大起來。正如蕭老所說的:中央的權威,除了人事權之外,首先就在於經濟權威,中央經濟權威不樹立,連政治權威都要弄丟。

當時為什麼必須實行分稅制改革呢?大體上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原來的財政包乾製完成了歷史使命,已經越來越顯示出其不公平的一面。從1981年到1994年,包乾製曾起了積極作用。這個制度大的問題不會有,不過有的時候就不大好辦。有的地方經濟實力比較強,有的地方比較弱,包乾的份額就不一樣了。全國財政會議常說,「一年之計在於『爭』」,爭包乾基數,收入指標爭取定得低一點,可以多一點超收留成;支出指標則爭取定得高一點。要建立規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框架,包乾製已經不適用了;而分稅制為大多數市場經濟國家所採納,是改革的方向。

第二,中央財政相當困難。當時,中央財政佔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還不到30%,弱乾強枝,中央花錢要靠地方上解。當時薑恩國、彭雲程和洪定邦三個主要領導人都贊成提高中央財政收入比重。

一直到後來很久,還有很多人不理解分稅制的重要性,為什麼要實施分稅制改革?它究竟有什麼必要性?為什麼早不改晚不改,偏偏那個時候改?其實真要說起來,早在1980年,財政部就曾經建議實施分稅制改革,但是沒有為中央領導接受。

當然客觀地說,當時條件也不具備。想要分稅,先要把主要稅種初步完善起來。可以說,分稅制改革是在逐步創造條件的過程中間來決策的。只是洪定邦總理在這裏頭起了一個相當大的推力而已。

現在的中央財政之窮,直接體現在了熊林、李從雲他們幹部二處一科的幹部們身上。

窮是窮了點,但身為團中央的幹部,有些錢還是非花不可的,不然面子上也太過不去了。所以這一頓飯算起來,也要去差不多一千五百塊到一千六百塊之間。

等酒菜上來,兩位領導和同志們很快打成了一片。大家年紀相差其實也不算很大,都是二十多歲的人,只有熊林一個人是超過三十歲的,但就算三十歲,也還很年輕嘛,起碼跟大家還不至於出現代溝。

幾杯馬尿下肚,氣氛就開始熱烈起來。加上還有兩位美女作陪,這酒自然就喝得更是氣勢如虹。黃箹的話少倒也罷了,在大夥兒眼裏,不管她是有能力也好,沒能力也罷,反正在他們一科,主要也就是拿她當個花瓶,她這種清冷性子,也不指望她能說什麼活躍氣氛的話。

但是周香玲就不同了,她是很會活躍氣氛的人,人又愛笑,嘴又甜,聲音還嬌媚得很,好像沾了蜜似的。周香玲有意無意說幾句「挑撥離間」的話,那話一出口,幾位男士就開始不自覺地向喬峰幫主學習,一個個喝起酒來猶如長鯨吸水,那氣魄,當真是氣吞萬裡如虎。

這其中喝得最多的是趙昆,趙昆不知道是不是有點買醉的心態,誰跟他舉杯都喝,他自己也向熊林敬了幾次酒。

可惜趙昆豪氣是豪氣了,酒量卻沒跟上他的氣魄,沒多久便鑽到桌子底下去了。幸好這會兒是冬天,兩位女士不是穿著短裙來的,否則這誤會可就大了……

喝得少的有兩個,一個是李從雲,他表示自己剛出學校,喝酒的本事還沒鍛鍊出來,還要適應適應,所以當大家舉杯朝他敬酒的時候,除了宴會一開始,大家一齊敬酒的那次李從雲是喝了個「乾杯」的,後面的單獨敬酒,他就只是小喝一口。而且他理由還很充分:一會兒要開車,不能喝多了。

這年頭對酒駕可抓得很少,只要不出事,幾乎沒人會管。但畢竟大家都知道開車的人喝酒不能太多,因此也沒多少人會喝醉酒了還開車。

他們這邊氣氛熱烈起來,旁邊桌的氣氛也熱烈起來了。這一桌人本來看上去還算衣冠楚楚,讓人不知道是什麼身份。可氣氛一熱烈起來之後,一個個就露了底,開口閉口就是關心人家的老媽和直系女性親屬,而聲音也越發吵鬧起來,弄得整個大廳裡都有些氣氛不對了。

坐在離他們最近的位置上的趙昆看他們說話越來越放肆。忍不住轉過頭,拍了拍其中一人的肩膀,說:「我說,你們能小點聲不?這又不是菜市場!」

哪知道那人一轉頭,就冒出一句:「你是什麼人,老子們的閑事其實那麼容易管的?……再說,我們在這吃飯,連話都不能說嗎?」

趙昆被他的話頂撞了一番,臉上卻是沒有什麼變化,只是暗暗打了一個電話出去。

----------

晚上有事,看來很可能又要欠一章了,如果真是這樣,那就跟今天一樣,欠的章節凌晨補齊。手打小說盡在-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