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征服者威廉大帝》第401章 三位教皇的命運上
此時,由於英格蘭王國北境諸侯支持愛德華.愛德蒙森宣稱王位的派系形成,且不斷加緊募集軍隊並往南方集結,而作為這個派系的敵人,威廉也在加緊為即將到來的戰爭作著最後的準備,一時之間英格蘭王國的局勢異常緊張,戰爭似乎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

為了因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威廉調集了手下頗為精銳的第二和第三軍團、諾曼騎士、民軍和各公爵、伯爵等貴族封臣的軍隊,他們也在威廉的督促下不斷彙集到威塞克斯郡並北上牛津郡的戰場。

粗粗一估摸,彙集到英格蘭王國的軍隊超過三萬人,甚至有可能達到四萬人,而其中作為中流砥柱的有威廉的近衛軍團、羅德裡戈的第二軍團所部和安德魯的第三軍團所部,共三支軍團兩萬五千餘人。

剩餘的那些不甚精銳的諾曼騎士、徵召兵和貴族所提供的軍隊也有萬人以上的規模,這些戰鬥力較差的軍隊除了能在戰場上輔助主力軍團作戰之外,也能負責守衛城堡。

實際上,只要留給威廉足夠的時間,威廉能夠動員出更多的民兵、封建騎士和貴族徵召軍,但北境諸侯源源不斷地匯聚兵力給威廉的壓力實在太大了,他沒辦在再慢慢悠悠地徵募軍隊,萬一北方聯軍突然南下,而我軍沒有準備完畢,那可就糟糕透頂了。

近日來,威廉壓根沒有搭理過滯留在威塞克斯郡溫切斯特宮廷的教皇秘書和司鐸希爾德布蘭,或許是戰爭日益臨近威廉無暇他顧,亦或許是威廉對他沒有處理好妹妹阿德萊德和愛德華.愛德蒙森離婚事件的遷怒,致使威廉不得不親自上陣得罪了愛德華王子和英格蘭貴族,他不止沒有再召見過希爾德布蘭司鐸,甚至連之前承諾過的招募雇傭軍派去意大利支援及教皇的事也沒有兌現。

在溫切斯特宮廷苦求無果的希爾德布蘭沒有再逗留,他立即收拾行裝乘船返回羅馬。

威廉的這幅姿態已經很明顯地表達了他的態度,他要放棄格裡高利六世教皇,不再支持對方。

......

歐羅巴大陸的另一端,與寒冷的北海氣候相反,意大利的羅馬始終保持著溫暖適宜的氣溫。

羅馬城梵蒂岡,這裏即將舉行決定格裡高利六世教皇和其他兩位對立教皇命運的重要會議——蘇特裡宗教會議。

格裡高利六世、本尼狄克九世、西爾維斯特三世這三位教皇到底誰才是梵蒂岡真正的主人,誰將最終坐上教宗禦座之位,只有這位還未加冕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三世才能決定。

三位教皇的生死命運被一位強大的世俗君主神聖羅馬皇帝亨利三世所掌控,教廷的威望大損,不能自主,造成如此結果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教皇的腐敗造成了這一切。

教皇的腐敗在於權利極大,而責任極小,雙方嚴重不對等。

教皇作為基督教在人間的最高領袖,應當給教徒們以身作則。然而,中世紀教皇的荒淫卻出了名,教會和貴族勾結起來,限制王權,謀求國家分裂,民眾生活在苦難中。

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羅馬教皇的行為無所顧忌,是由於責、權、利不匹配造成的。

我們都知道古代中國的皇帝權力比教皇還要大,享受的福利更多,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說的話是「金口玉言」,別人要是愚弄皇帝就是欺君之罪,動不動要殺頭。

中國皇帝的權力雖大,但是皇帝畢竟是國家的總負責人,治理好國家是他的責任和義務。國家出了問題,皇帝是要總負責的,所謂權力越大,責任也越大。

發生個天災都能歸咎到皇帝身上,得發個罪己詔,就是向萬民寫份檢討反省一下自己,要是激起民變保不住江山,不僅自己命沒了,往往會被誅九族,連祖宗八輩的墳墓都有可能被刨,因此,皇帝有體恤民生的基本動機。

欺君之罪之所以責罰定得這麼重,也是防止官員瞞報誤報下面的情況,誤導皇帝做出錯誤的判斷。在一定程度上,皇帝這個職位也算是責、權、利相匹配,很多皇帝也是在勤勤懇懇地治理國家,歷史上的昏君往往是因為上下信息傳達不暢,中間利益集團架空皇帝,欺上瞞下弄權導致的,要說真是自己胡作非為魚肉百姓的帝王很少很少。

皇帝是權力極大,責任也極大,現代政客權力雖小,但是責任幾乎沒有。而教皇則是另一種極端。

按照基督教會的說法,人類都是迷途的羔羊,教皇就是替上帝放牧的牧羊人。

既然是羔羊,自然是想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了,這是不是有點「監守自盜」的意思啊,而唯一能對教皇形成製約的唯有上帝的責罰。

但從來也沒見過仁慈的上帝責罰過誰啊?就算髮生天災,身為宗教最高領袖的教皇自然知道所謂的責罰根本不存在,於是教皇出來安(qi)慰(pian)羔羊們說,這是教徒們信仰不夠虔誠惹怒了上帝,大家趕緊速速交錢贖罪。

於是,本就遭了災苦難纏身的平民還得再被盤剝一通。民眾被盤剝得太狠了,需要出來收拾爛攤子的是領主和國王,跟教會沒半毛錢關係。

就這樣,教皇獲得了無上權利,卻沒有相應的責任進行製約。

「絕對的權力」未必會導致絕對的腐敗。

打個比方,可以認為,我們對自己的身體有絕對的處置權力,但是大多數人不會去隨意處置,例如不會無底線的縱慾,不會去吸毒,也不會故意自殘,因為我們需要對這些行為的結果負責。

但是如果有一種方法,讓自己縱慾,後果讓別人承擔,估計很少有人能把持住了吧?

因此,「不需要承擔後果的權力「才會導致絕對的腐敗,而且這個權力越大,腐敗越重。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封建王朝的官僚或者宦官集團腐敗起來無底線的原因。

撈到是自己的,只要欺上瞞下弄好了就基本不需要承擔後果,那還不拚命撈?撈夠了卸任享福去了,哪管下面洪水滔天!

羅馬教皇這個職位,其所要承擔的責任和享受到的權利無關,而權力又極大(現代教皇沒什麼權力,反而要受公眾輿論的監督,通常比較潔身自好),教皇就迅速墮落為罪惡的代言人。

歷代教皇中的大多數都是視財如命,瘋狂斂財,而一些教皇更是成為「很黃很暴力」的代表。

這就相當於上帝這個董事長,請了教皇這個職業經理人當CEO,這個CEO職位一旦任命終身有效,薪水隨他自己高興隨便發,卻對教皇沒有任何績效考核,也沒有任何處罰措施。這還不爽死了,趕緊撈錢要緊!除了撈錢還要欺男霸女,哦不是,是拯救一下迷途的羔羊們!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