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二百六十一章凌海將軍
陳恭尹十二歲喪母,十六歲上又失去了所有家人,對殺害親人的東虜韃子真說得上是恨之入骨,這些年來他四處奔走,看得多了,其他的心思益發淡了,心中只剩下一個念頭,那就是殺韃子報血仇!

「我亦隻此兩願!」屈大均也道。

他的心思比陳恭尹更為純粹,而且敢於冒險,當年他的老師陳邦彥等人被害後,就是他冒著生命危險收斂了他們的遺骸,此後數年間一直跋涉於山川之間,聯絡抗清志士,希冀能夠恢復中華。

然而時日過得越久,他就把南明政權的腐敗、東虜朝廷的苛政、孫李內訌的真相、鄭成功的兩面三刀都看得更加透徹。

正當他越來越痛心和失望之時,卻傳來了大興軍收復長沙,將洪承疇這老賊剝皮揎草之事,但當時湖廣是敵我雙方爭奪的重點,特別是湖南的那些城池,今日在我手上,明日又被韃子搶了去,所以屈大均也沒有很在意。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興軍竟然又在新野全殲鰲拜及麾下十多萬人馬,一時之間天下震動,他這才開始留意打聽大興軍的事情。

大興軍紀律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地方官吏清正廉潔,也無苛捐雜稅,在大興軍治下,百姓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工、農、商各司其職,川黔、湖廣都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至於大興軍的元帥李來亨,凡是見過他的人都說他是仙人弟子,學貫中西博通古今,現在大興軍能有此興旺氣象,可說都是他一手主導,雖然在屈大均看來,這似乎有點吹噓,但也可以看出這李來亨絕對不是一般人。

那個時候,屈大均就準備動身去長沙,但剛好又碰上李定國來攻廣東,韃子封鎖了各處關卡不許百姓進出,因此隻得暫時息了這個念頭。

如今魏耕父子來說起這事,那真是一拍即合,屈大均馬上就決定同往長沙。

魏耕又道:「既然兩位賢侄要一同前往,那就宜早不宜遲,不如明日就動身……」

陳恭尹卻道:「雪竇先生,這麼遠的路,三兩月肯定是回不來,家中事情還需安排一二,明日恐怕是動身不了!」

過了一會,屈大均也說道:「本來我現在孤家寡人一個,就是今晚走也不礙事。但我還有一位長輩,現困守於下川島上,進退維艱,我欲往下川一行,邀他一同前往長沙。」

「……師兄要去邀陳叔父?」

「賢侄說的可是凌海將軍陳奇策陳將軍?」

一說下川,陳恭尹和魏耕都知道屈大均說的是誰,兩人同時開口問道。

「正是,自去年西寧王敗退回廣西之後,他便只能困守孤島之上,連麾下人馬一應用度都不能自給,日子過得很是窘迫,也不知還能維持幾時。」

「陳叔父一片赤膽忠心,而且對我有恩,不如叫上他一同前往長沙,共圖大事。」

這陳奇策原本是縣衙小吏,因頗有才略,被當時「提督兩廣水陸義師」的隆武朝兵部職方司主事黎遂球薦到被收編的水寇羅明受軍中任書記,後因功升至守備。

廣州第一次失陷時張家玉起兵,陳奇策響應於新會。永曆四(1650)年冬,廣州二次失陷,陳奇策被迫退往下川,往來虎門,因功晉都督,掛凌海將軍印。

當年陳邦彥和張家玉等起兵失敗被害,屈大均和陳恭尹就是被陳奇策派船接到下川逃過追兵的,因此屈大均才會說他對自己有恩。

「那可正好!聽聞大興軍正招賢納士,特別是水上的好漢更受歡迎,陳將軍此去,正可謂是如龍入海。」魏嶠高興地說道。

魏耕也點頭道:「大興軍現在取了漢中,下一步很有可能便是對閩粵用兵,自然是少不得水師,陳將軍定然是有用武之地!」

「既然如此,咱們便在這坭紫村等些時日,等屈賢侄請了陳將軍回來之後,再動身前往長沙!」

幾人商議妥當各自返回,屈大均看看天色還早,便去碼頭上尋了一艘船先往廣州。

其時韃子剛佔領廣東不久,幾乎沒有水上力量,為了防範鄭成功和前明勢力從海上反撲,清廷採取了海禁政策,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貿易,避免沿海百姓資助鄭氏和水寇。

但無論如何禁,走私船隻仍然不少,海商們只要肯花銀子來上下打點,自然不會有人出來多管閑事,因此廣州碼頭仍然熱鬧無比,停滿了去往東西兩洋的大海船。

因此屈大均要往下川,就必須先到廣州。

他這些年來以化緣之名走遍廣東各地,對廣州碼頭自然也是熟悉,花費了一些銀錢,便順利地搭上了一艘去往佔城的葡萄牙商船。

過得數日,船終於到了上川,上川島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也是商船必經之地,葡萄牙人在此設立了對華貿易的最早據點,稱之為「貿易之島」。

既然島名取作上下川,兩島隔海相望離得自然也不會遠,屈大均下了海船,又去尋了一艘漁船,不多一會就搖到了王府洲。

王府洲因南宋最後一支抵抗力量張世傑殘部在此修建王府而得名,雖然已經過了三四百年,但島上仍然可見駙馬方公祠、學士方公祠、朝列大夫陳公祠等遺跡,島上有許多人都是南宋遺民。

踩著細細的海沙走下船來,屈大均卻沒有心思去欣賞那被椰林綠樹環抱的白色沙灘,他隻想快些見到陳奇策,快些去到長沙,快些趕走東虜韃子。

陳奇策就住在王府,不過他在門上重新掛了一塊「將軍府」的匾額,以示自己並沒有逾越,屈大均沒有細看這些,而是匆匆走上前去請守門的士卒先去通報。

「哈哈,賢侄,今日怎的有閑到我這孤島上來?」剛走進大門,就見正堂門口站了一個方巾白袍的中年人,正爽朗地笑著同他打招呼。

「小侄見過叔父!」屈大均連忙施了一禮對他說道。

「賢侄不用多禮!」陳奇策上前兩步,親熱地拉了他的手,兩人一同走進堂來,才向他說道:「元孝(陳恭尹的字)為何不同你一道來?我也有兩年未見他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