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二百六十章平生惟願殺盡韃子
陳恭尹則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並不知道其中原委。

魏嶠笑了一笑,又道:「翁山兄長說對了一點,大興軍確實是出了變故,但卻並非內訌不和!」

「那卻又是為何?」

「原因是大興軍李元帥在巡視關防之時,孫可望與郝搖旗竟然聯手發動襲擊,哪知道李元帥的親兵戰力了得,數千人參與其事,卻反被李元帥一千親兵將其盡數誅滅,隻逃出了寥寥數人!」

「李元帥一怒之下,便調了劉體純所部數萬人馬於正月一舉攻入興安,誅殺了郝搖旗和賀珍,接著又順勢攻下漢中,東虜自屯齊、阿巴漢、馬喇希等以下數萬韃子士卒,盡被斬殺!」

眾人都露出震驚之色,這大興軍戰力如此了得,不說李元帥一千親兵反過頭來將數千參與襲擊之人盡數殲滅,單說那郝搖旗、賀珍兩人,都稱得上是積年巨寇,麾下少說也有數萬人,沒想到就這樣在大興軍手上灰飛煙滅。

而且現在才到五月,漢中的消息傳到此處少說也要兩月時間,算起來大興軍從發兵到殲滅郝搖旗、賀珍,再至攻下漢中,全殲屯齊、阿巴漢、馬喇希麾下數萬韃子,其中竟然隻用了一個多月!

「大興軍已經發了昭告傳示天下,凡投虜漢人,若是再不棄暗投明,大興軍所到之日,定斬不饒!」

「虜廷文官九品、武將把總以上者,株連家小;文官七品、武將守備以上者,株連一族;文官三品、武將總兵以上者,株連三族,文官一品、武將總督以上者,株連九族!」

陳恭尹和那僧人聽得兩眼放光,齊齊鼓掌叫道:「好!對付那些奴顏媚骨投虜之人,就當行此霹靂手段!」

魏嶠眉開眼笑地道:「你們是不知道,我聽說在南直隸,大興軍昭告所至之處,清虜將官惶惶不可終日,匿名潛逃者多不勝數,府衙裡連衙役都逃得沒剩下幾個。」

「兩江總督馬國柱大發雷霆,南京城隻許進不許出,許多有錢的富商天天到總督府去求告呢!」

魏耕也是拈鬚微笑,過了一會兒,他才輕聲問道:「兩位賢侄,我欲舉家北上去投奔大興軍,今日請二位賢侄到此一晤,便是想問問你們願不願同往。」

「雪竇先生!貧僧願意同往!」那僧人「呼」地站起身來,似乎象是馬上就想動身的樣子。

「雪竇先生,小侄也很想同往,奈何小女不足一歲,若是獨身前往,實在是放心不下,若是攜上家人,又恐妻女不堪路途艱辛,這……」

陳恭尹卻遲疑了一下,轉頭向那僧人道:「師兄,要不你先去打個前哨,若是情勢還好,小弟再攜妻女去與各位相聚。」

「師弟,不如這次大家都一起去,若是情況好的話,再來接弟妹、侄女就行!」他見陳恭尹尚有些猶豫,又道:「莫不是你喜歡頂著半邊光腦袋做那奴才?」

「師兄,這話不好亂說!」陳恭尹一聽卻勃然大怒,他瞪著那僧人切齒道:「我與韃子有不共戴天之仇,難道你以為我是那苟且偷生之輩?」

「既然如此,何不同往?咱們去投奔大興軍,他日引兵回來,殺盡韃虜為我師報仇,那才是大丈夫當行之事!」

那僧人不甘示弱,緊盯著他用緩慢而又鏗鏘有力的聲音說道。

原來這僧人是陳邦彥門下弟子屈大均,當年他老師發動的抗清鬥爭他也曾參與,失敗後僥倖逃得一命,為了避免受到清廷的迫害,他於番禺縣雷峰海雲寺削髮為僧,法名今種,字一靈,他將所居之草屋命名為「死庵」,以示縱死不對清廷妥協之意。

這些年來,他以化緣為名奔走各地積極參與並組織反清活動,但與陳恭尹一樣收效甚微,特別是去年李定國兵敗新會之後,廣東各路義師大多降清,他的處境益發艱難起來。

「師兄你去年不是還說要去投國姓爺的嗎?如今怎的又改變了主意?」

陳恭尹和屈大均、梁佩蘭被稱為清初三君,梁佩蘭暫且不提,這陳、屈二人卻既是師兄弟,又是至交好友,剛才屈大均激他兩句,他也沒有放在心上,轉而向他問道。

「原先是有此想法!」屈大均坐下來摸了摸他光禿禿的頭顱,「只不過今年以來,我便絕了此心。」

「這卻是為何?」魏嶠好奇地問道。

「原本我以為那鄭成功是抗擊清虜的英雄好漢,所以才有去投奔他的想法。可前年以來李王爺兩伐廣東,都因他失約而功敗垂成,不難看出這狗賊只是想打著朝廷的旗號獨霸一方!」

「前些時日我聽人傳言,鄭成功這兩年來一直在與韃子議和,只是他獅子大開口,所提條件甚為苛刻,清廷沒有答應他,所以他才沒有改弦易轍。」

「但既然他生了此心,日後說不定就投靠東虜當了奴才,他既與韃子沆瀣一氣,我怎麼可能再去投他……」

這些消息普通人根本無法知道,其實都是大興軍軍情司的人暗中散佈出來的,目的便是爭取民心,日後好堂堂正正對鄭成功用兵。

況且鄭成功做這些事情都是實實在在的,知道的人也不少,根本算不上什麼誣衊,魏耕等人也沒有對屈大均的說法提出來什麼異議。

「他們一家人在演戲呢!」魏嶠在南昌那邊,聽到的消息還要多一些。

「管他怎麼樣都不乾我事!現在咱們說的是大興軍李元帥的問題。」魏耕瞪了兒子一眼,把話題扳了回來。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無論如何,咱們去走一趟便知分曉!不過有一點絕對可以肯定,那就是要想驅除韃子,唯有大興軍能夠做到,其他無論是誰,都沒有這個實力!」

魏耕的小兒子才十五歲的魏崿在一旁聽得抓耳撓腮,他插嘴問道:「爹,要是趕走了韃子,李元帥肯定會登基稱帝,咱們現在去投奔他,到時豈不是也有從龍之功?」

眾人的反應卻都極為平淡,陳恭尹嘆了口氣道:「我這輩子只有兩個願望,一是殺盡韃子為家人報仇,二是希望天下的老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其他的再無所求。」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