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一百四十八章異想天開
陶汝鼐更是曾擔任隆武朝湖廣總督何騰蛟的監軍,在永曆朝也任過翰林院檢討,要說他不知道忠貞營北上夔東自立的原因,誰能相信?

「這事誰都知道,也說不上什麼隱情!」李元利也不生氣,只是沉聲說道。

「當年我大順軍歸明後,明廷既不安置駐地,也不供應糧餉,大順軍被迫就地打糧,朝廷卻又立即加以掠奪的罪名。」

「後何騰蛟設忠貞營,更是對大順軍竭盡貶抑、扼製和排擠。形勢危急之時,朝廷便把忠貞營推到前面,喘息方定就以種種借口支開,不予供給糧餉。忠貞營將士寄人籬下,竟無一塊善地存身!」

「永曆四年,東虜孔有德、尚可喜、耿繼茂三藩兵馬進攻粵湘桂,忠貞營將士自請東援廣州。儘管形勢已經相當危急,而朝廷上下卻惟恐忠貞營將士立功失控,想盡辦法反對阻撓。」

「我忠貞營將士力排眾議,派遣淮侯劉國昌劉將爺作為前鋒東援廣東,卻在三水、四會遭到援東諸將李元胤、馬寶、陳邦傅等部合擊,誣稱國昌將爺造反!」

「我父與舅爺請將麾下兵馬全歸兵部,所獲錢糧歸戶部,進止一切全聽朝廷,然朝廷上下竟然不願!」

「這說明什麼?這說明朝廷一直視我等為異己!忠貞營?只是個笑話罷了!」

李元利平靜地說完這些話,再不言語,一時室內竟然鴉雀無聲!

良久,陶汝鼐方才道:「畢竟大順軍那時剛攻陷京都,逼天子自盡於煤山,朝廷諸公也有他們的想法和顧慮,此說不上誰對誰錯。」

「對錯我先不論,但朝廷諸公既然看不上我等,忠貞營改為大興軍也不是什麼奇事。」李元利坐直了身子。

「李元帥,陶某有一言,不吐不快!」

「陶公請講,來亨洗耳恭聽!」

陶汝鼐站起身來,義正辭嚴地道:「值此國難當頭,元帥當摒棄前嫌,與朝廷合兵一處,共抗清虜,若還是各自為政、相互攻伐,徒令親者痛、仇者快,實不可取也!」

「陶公此言甚是!只是如今朝廷兵馬何在?」李元利呵呵一笑,「可別提孫可望,那賊子正在雲南準備登基自己做皇帝呢!」

「孫可望妄稱國主、覬覦大寶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陶某說的不是他,而是西寧王定國!」

「西寧王在廣西擁兵十萬,如果元帥能與他合兵一處,驅除清虜指日可待!」

「確實是這個道理!只是不知西寧王舍不捨得放棄兵權,聽我號令行事?」李元利這是揣著明白裝糊塗,要是李定國肯聽他命令,哪兒用得著陶汝鼐等人來這兒勸說。

「合兵一處,肯定是要西寧王居中調度,否則令出多門,有等於無!」陶汝鼐又道。

「元帥當以大局為重啊!」魚山先生也在一旁幫腔。

「來亨當然要以大局為重,只是我大興軍與大西軍素有嫌隙,只怕麾下數十萬將士不肯聽命啊!」李元利長嘆了一口氣,裝作無可奈何地道。

這簡直是開玩笑,自己辛辛苦苦地創建大興軍,花費了不少心血,才開創了今天這個局面,這些人竟然想憑三寸之舌就說得自己去投李定國,還真是想得出來!

「現在沒有什麼大西軍!西寧王是朝廷冊封的西寧王,兵馬也是朝廷的兵馬!」

「朝廷?」李元利笑了笑,反唇相譏道:「可不是隨便拉個姓朱的出來,就可以稱作朝廷!況且永曆帝若真是有為之君,也不會被孫可望囚於安籠。」

「陶公所說的朝廷,一無轄地,二無子民,這算是哪門子的朝廷?」

「雲南莫非不是朝廷轄地?」

「雲南是孫可望的!」

「……只要西寧王回雲南,雲南就是朝廷的!」

「陶公,諸位先生,我等在這兒爭論這些沒用。」李元利探手示意有點激動的陶汝鼐坐下,「你請試想一下,我大興軍坐擁三省之地,人口數百萬,兵馬數十萬,哪兒是我一句話就能作主的?」

「況且我大興軍轄下川黔兩地,施行仁政,吏治清明,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而南明朝廷、官吏是什麼德性,想必你幾位也是心裏有數,你想讓他們重歸朝廷治下,別說將士們不答應,老百姓也不會答應啊!」

洞庭先生道:「老百姓嘛,多是盲從之輩,只要你們這些將領答應,他們哪會有不從之理?」

「先生這話我可不大讚同。大興軍以民為本,可不是光在嘴上說說,咱們做的事情,全都要考慮到百姓,要是不能為老百姓爭取利益,爭取民眾擁護,大興軍賴何生存?」

「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種紅薯嘛!」

哎,看來這些人是鐵定要擁南明的了!

不過李元利並不在乎,雖然他們幾個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有他們參與進來對於拉攏士紳、儘快恢復湖南民生肯定大有好處。

但有利就有弊,陶汝鼐、熊開元、尹民興這種人,都可以說是前明官僚,也可以說是地主士紳的代表人物,如果把他們拉進大興軍,短時間內看似對大興軍有利,日後發生衝突和對立卻是註定了的。

一直以來,李元利都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困難重重,擋在他面前的敵人不但有清虜,還有漢人中的舊官僚、舊文人和大地主,而後者,恰恰是現在這個封建社會的主流!

他們壟斷了知識,巧取豪奪掌握了大量的土地和財富,壓迫剝削窮苦民眾,從而「代表民意」,老百姓沒有說話的權利,他們只能「盲從」!

不過,李元利並不孤單!在他身後,是數十萬大興軍將士和數百萬、數千萬的窮苦百姓!

他見陶汝鼐似乎又要說話,不想再和他虛與委蛇,便道:「諸位都是憂國憂民的有識之士,光憑來亨在這兒說,想必你們也不大相信。」

「不如我派人送幾位去川黔走一走,看看我大興軍治下的百姓和原來朝廷治下的百姓有何不同,看明白了咱們再說此事如何?」

陶汝鼐看了看熊開元和尹民興一眼,又輕聲說了兩句,這才轉頭對李元利道:「既然李元帥相邀,那我等就先去看上一看!只是這合兵一事,宜早不宜遲……」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