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三百四十五章總山長
「……大興軍能有今日之興旺,離不開父老鄉親們的大力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大興軍建軍以來一直推行的練兵強軍之策!」

「……正因為我們有一支思想上、軍事上都過硬的隊伍,所以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擁護,才能將東虜韃子打得落花流水!」

「……作為一名大興軍軍人,良好的軍事素質是我們作戰時的堅實基礎,而良好的軍事素質來源於嚴格的軍事訓練……」

「隨著大興軍的不斷壯大,以及各種最新式的槍炮裝備部隊,我們的作戰方式和以前有了極大的不同,以前使用刀槍劍戟時用的戰法已經不再適應我軍,新的戰法需要高級指揮官有較強的協調指揮能力,對基層將領的能力要求也更高!」

李定國所在的高級將領方隊只有寥寥十幾個人,他看著台上用力地揮動手臂講話的李元利,心裏似乎有了一絲明悟:大興軍能夠走到今日,絕非一時之僥倖,而是因為有李元利這名統帥!

雖然李元利的講話中用了很多後世辭彙,但這並不影響大家的理解,現代辭彙本身大多就出自於古代,表達的意思稍微一琢磨就能理解。

況且許多看起來很現代的詞語,其實在古代早就已經在使用,比如「同志」、「發達」、「起義」、「共和」、「公民」、「經理」、「中國」、「明星」、「令人噴飯」、「悲摧」,這些詞看起來是不是很現代?其實古代早已有之!

就拿上面李元利說的軍事、素質兩個詞來說,很多人以為這是現代辭彙,但其實「軍事」一詞最早出自《孫子兵法》,「素質」一詞最早出現於《爾雅·釋鳥》。

《爾雅》是漢族辭書之祖,同時也是儒家的經典,列為十三經之一,古代讀書人必讀書籍。

不光是李定國有了明悟,其餘眾人聽了李元利的講話也覺得大有收穫,這從不時響起的鼓掌聲中就能夠看得出來。

致詞完畢,李元利給三個學堂的山長頒發任命文書和印信,三名山長分別是威特林、李楠、羅相。

李楠是教導旅旅長,這一次籌建黃埔講武堂,李元利將教導師裏面的將領幾乎全部調來了廣州,餘下的將士也拆分到了各軍,還是負責訓練新兵。

而羅相是一師的炮兵團長,他是從一名普通的炮兵一步步升上來的,專業技術極為紮實,一個人拿門迫擊炮,兩百步內基本上是指哪打哪。

海軍學堂讓威特林擔任山長,李元利也是迫不得已。大興軍的海軍基本上還是個雛形,根本沒有得用之人,相比起來威特林還好一些,最起碼他熟悉航海,至於海戰戰術,那得等大興軍的新船造出來後再慢慢研究。

講武堂除軍事歷史、作戰指揮、基層管理、軍隊政治思想工作等共同科目以外,還有各兵種的專業課程,教官大多數是原教導旅將士,但也有從各個部門調來的精兵強將,如三水火炮廠試炮的幾名技術人員,他們負責向炮兵將領傳授新式火炮的相關知識。

還有來自動力研究所的技術人員,他們負責向海軍將領們教授「蒸汽機的使用及保養維護」課程。

所有科目都分成學科和術科兩大類,學科講理論,教官來源於各軍參謀中的佼佼者,術科講實踐,教官來源於教導師和各個部門。

隨後山長代表李楠、教官代表黃其英、各界代表都先後上台講了話,開學典禮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但學員們仍然興奮地聚在校場上討論著各種問題。

李定國匆匆回了寢室,他急著回去看書,昨日到學堂報道之後,就發了十幾本書下來,聽說大多數都是李元利所著或是別人在他的指導下寫出來的教材。

來到廣州的這幾天對他的觸動很大,特別是李元利和他談話時說起的很多問題,都是他原來根本沒有想過或沒有想到的,但李元利總能分析出其中的原因並給出相應的解決辦法,這讓他從心底佩服不已。

講武堂開學了,李元利彷彿又回到了前世在軍校上學的時候,唯一不同的是那個時候他是學員,而現在他是教官,而且還是講武堂的「總山長」。

講武堂實行的是全軍事化管理,一切都按照大興軍的軍法條例來,李元利這個總山長並不需要做太多事情,但他仍然感到不輕鬆。

每天給高級將領們上兩堂課對他來說並不難,關鍵是他還要審查處理許多六部報上來的文書,幸虧現在紙張已經普及,要不然用竹簡來寫的話,他一天處理的文牘起碼要超過一千斤。

科舉開考,禮部上書要求派人去主持考試,刑部關於江湖教派的彙報,戶部夏收的稅賦問題也要批複,吏部各州府官員的升遷調動也必須要他審核,兵部各軍奏報也得一一回復。

工部的公文最多,第二批戰船建造計劃、各種口徑火炮計劃以及數量、礦業開採計劃……林林總總十多份,直看得他頭暈眼花。

以前薛普在的時候,怎麼沒發現有這麼多公文需要他來處理?

李元利覺得必須要找一個能幹的秘書,或者乾脆組建一個秘書處,要不然自己絕對會過勞而死。

要當自己的秘書,這要求肯定有點高,想來想去,李元利竟然覺得目前只有陳恭尹最適合這個位置。

文筆就不用說,陳恭尹在後世號稱「嶺南三大家」之一,不但文采出眾,而且又工書法,時稱清初廣東第一隸書高手,拿來寫文書正用得著。

至於處理各種事務,從去年他到長沙開始,就已經在戶部行走,根據劉玄初的反饋,表現也十分優秀。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品行及忠誠度,李元利覺得他這方面也沒有問題。陳恭尹不貪財好色,亦不好酒貪杯,生活十分自律,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品行甚佳」。

他自幼喪母,父親又慘死於韃子手上,這是和韃子有不共戴天之仇。

他這些年來流離於福建、江西、浙江、江蘇一帶避難訪友,暗地裏卻進行反清復明活動,如今明朝已亡,連李定國都投到了李元利麾下,陳恭尹要想報仇,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李元利,只有大興軍!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