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三百九十八章予以重託
海寇之禍,起至東晉末年的孫恩,迄今已逾千年。到了明代厲行海禁,但卻海盜更多,他們除了在海上劫掠過往商船外,還頻頻襲擾沿海諸地,劫掠錢糧、擄掠人口,沿海百姓紛紛結寨自保,累石為城,環城皆水。

朝廷無力剿滅,隻得實行招安之策,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李元利也從來沒有如此想過。此刻陳永華提到這個問題,讓他心裏有了一些想法。

他向陳永華問道:「復甫,諸如海賊、海商以及南洋諸事,你都知道多少?」

「學生因生計所迫,之前一直在碼頭做帳房先生,因此對海上的事情倒是頗為清楚。」

「如今海上盜匪,福建有薑世英、閻王老,粵西有鄭、馬、楊、徐四大寇,潮汕有九軍余部,浙東大小海賊更是多達十餘股。」

「這些海寇多者上萬,少者也有數百,那薑世英手下便號稱有兩萬人。另外還有倭寇及西洋諸番鬼,他們時而為商,時而為寇,不過都是在海上劫掠商船,不會上岸。」

李元利雖然前些時日也聽林阿水說過海上諸盜的事情,但卻只是一個籠統的說法,哪有陳永華如今說的詳細?此時聽說這海寇竟然還有如此之多,心裏卻是犯了愁。

這要是一股一股地去剿,得剿到什麼時候?況且這海上不比陸上,他們要是和你捉迷藏,你還真不容易找到他們的身影。

「原本以為鄭森一滅,這海寇便剩不下多少。這可得等到解決了韃子後再來收拾他們了!」李元利無奈地道。

「殿下……其實這些海寇雖然不乏窮凶極惡之輩,但其中也有不少是被逼無奈甚至是吃不上飯才下海的!」

明代厲行海禁,嚴禁百姓出洋貿易,下海出洋者被視為奸徒、海盜,但海上貿易巨額的利潤卻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鋌而走險。

這些海寇在海禁寬鬆時就變成海商(其實就是走私),海禁一旦嚴厲,他們馬上就變成海盜,有時候在海上互相搶,有時候就上岸搶。

但無論是海商還是海寇,李元利都不會允許他們繼續存在下去。

「海寇當中的船夫和小卒,可能會有你說的那種情況,但首領絕沒有吃不上飯才去做賊的!」李元利對這些情況自然也清楚。

「殿下明察秋毫!確實就如殿下所言。鄭軍之中也有不少海寇,他們的船工和小卒就有許多是被擄掠來的漁戶,還有一些則是各種原因吃不上飯去投賊的,學生說的就是這些人,他們其實罪不至死。」

陳永華在碼頭上做事,接觸的海寇可是不少,那些走私商人本身也可以算是海寇,他這些年來耳濡目染,知道的確實是不少。

「哈哈,復甫,看來你和這些海寇相處得不錯嘛,還知道為他們說話!」李元利打趣道。

「殿下,碼頭上進進出出的不是海商就是海寇,其實他們都差不多,學生難免要和他們打交道。」陳永華見李元利滿臉笑意,又大著膽子道:「……時日久了,就是他們唱的曲子,學生也會唱上兩句呢。」

兩人說了好一會的話,陳永華大概也知道了李元利不拘小節的脾氣,因此也放得開了些。

「唱來我聽聽?」

陳永華清了清嗓子,用閩南話唱道:

「人難做,難做人,不遭官府亦遭兵。

兵好做,好做兵,多支錢糧不出征。」

「說的什麼意思?」調子不好聽,而且李元利還聽不懂。

陳永華將意思說了一遍,又道:「剛才那是鄭軍水師中的士卒唱的,學生再唱一曲海寇的。」

見李元利點了點頭,他又開口唱了起來,這一次沒用閩南話,而是用了南京官話。

「打劫得金銀,分些與總兵。

誰人敢廝殺,冠帶送來迎。

可惜癡獃漢,不來從我們……」

「這些小賊倒是憨實,連與官兵分贓也要用曲子唱出來,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們有背景!」李元利聽得哈哈大笑,順口還評價了一句。

陳永華笑而不語。

過了一會,李元利又道:「過完年後,本王就要率大軍北上收復南京,如果不出意外,接下來就將一路北上,大興軍水師自然也要同行,短時間內無法顧及到海上之事。」

陳永華坐直了身子,仔細聽清李元利所說的每一句話,他知道接下來的事情,才是對他的真正考驗。

「但剿滅海盜、打擊走私、收復大員之事也刻不容緩,因此本王欲用專人先行打探這些事情。」

「原本本王已經有了人選,但現在想來,他們不是本地人,要想有所獲而又不被人察覺實在是不容易,因此本王想請復甫相助!」

「殿下要學生怎麼做,儘管吩咐就是!」陳永華起身深施了一禮沉聲說道。

「我軍中有軍情司和特勤隊兩部精兵,軍情司擅策反、刺探、傳遞信息,特勤隊高手眾多、戰力強悍,說以一當十也不為多!」

「本王準備從這兩部人馬中抽調出精兵強將,新立一軍,專門針對各路海寇、走私商人以及西洋人策反、用間、刺探等等,由特勤大隊隊長李蓋全面負責。」

「你的職責就是協助李蓋,從海軍當中挑選可靠的人加入,我會讓他們全力配合。另外還要額外招收一些各行業的人來做暗探提供消息!」

「等你們將海上的情況摸清楚的時候,韃子恐怕也解決得差不多了。到時海軍鐵甲艦大部南下,一舉肅清東海、南海所有海寇、走私海商以及西洋番鬼、島國倭寇!」

「此事若成,東南海患便將平息,百姓也能保得平安!」

照李元利的想法,不但要剿滅所有海寇,還要將走私海商一網打盡,大員島上的紅番鬼也得趕走。

這三件事情即便隻完成一件,也足以名載青史!

而漢王殿下與他只不過第一次見面,就將如此重任託付給他!陳永華深吸了口氣,說道:「殿下!此乃國家千秋大計,學生當仁不讓!」

士為知己者死!陳永華此刻心中只剩下這一個念頭。

數月前王老尚書將他推薦給鄭森,鄭森和他面談之後也誇他是「當世諸葛」,但卻隻將他安排到儲賢館,聽名字也就知道,這只是個「儲備賢才」的地方!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