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四百一十一章起義
由於缺少人手打理,偌大的顧園已經顯得有些衰敗。穿過園子後面才是後院,顧炎武就是出生在這個地方。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從這宅院便能看出顧家以前的豪富,不愧為江東望族。

如今雖然已經風光不再,但顧炎武卻也沒有多少惋惜。

…………

李元利來到江陰已經好幾日,除了派鐵甲艦清除鎮江江面上的「滾江龍」外,大興軍並沒有貿然對鎮江發起進攻。

他在等待王拙和李定國他們,因為海軍將士隻擅水戰,要想攻城,還得讓步兵前來。

王拙、李定國和王復臣三人所率九萬大軍從年前開拔到現在已經七十日,但廈門到鎮江遠達兩三千多裡,就算光行軍趕路也得走上兩個月,更何況路上有時還要耽擱?

永曆十一年二月二十三日,王拙終於率先趕到了江陰,和他一同來的,還有顧炎武和路澤溥。

「寧人先生,你怎的又回來了?」李元利頗感意外,這個時候,顧炎武不是應該在蘇州、常州一帶徵集糧草?

「王爺,征糧之事,學生已經交待了信得過的人去辦,肯定不會出問題。」顧炎武似乎知道李元利心中的想法,這時聽李元利一問,便先將徵集糧草的事情先說清楚,然後又道:「今日同王將軍前來,是另外有重要軍情稟報!」

「……此事因安卿而起,還是由他來向王爺詳述吧。」

路澤溥聽顧炎武將他拉了出來,也沒有扭捏作態,便站起身來拱手道:「王爺,去年學生兄弟二人與寧人兄長到廣東之時,曾經向您提起過松江守備禇元標,不知您還記不記得?」

李元利想了一想,道:「記得!你不是說大軍來時他便會率部迎降嗎?現在應該都跑到南京去了吧?」

「數日之前,學生也以為他隨韃子跑到南京去了,但就在前兩日,他卻派了心腹手下回蘇州找到學生,聲稱他離開是迫不得已,而且家眷也隨軍遷走。不過卻不是到南京,而是就在鎮江!」

「鎮江?那他找你是什麼意思?」

「他是真心想降大興軍!但他自己又沒有門路,所以又找到學生頭上來了。此事還請王爺示下,學生該如何回復於他?」

路澤溥的本意是想為禇元標說情,但他知道李元利十分憎恨降虜的漢人,因此便不敢說得十分露骨。

「我記得你說過這禇元標才二十多歲,是順治十年才當上的松江守備,以前也沒有做過什麼十惡不赦的事情。既然他在大軍攻打鎮江之前便表明心跡來投誠,那我也網開一面,不再追究他投虜之事!」

路澤溥躬身施了一禮,「學生代禇元標謝過王爺!」

李元利又道:「你可知他準備如何來降?」

「他派來的人現就在帳外,要不王爺傳他進來親自詢問?」

李元利點了點頭,不一會親兵就帶了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進來,還離得兩丈遠就「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叫道:「小人禇振漢見過漢王爺爺!」

「名字倒取得不錯!」李元利將手肘放到在椅子扶手上,問道:「你與那禇元標是親戚?」

「回王爺的話!小人是禇元標的本家族叔,元標投誠之事,便是由小人一力促成!」

「既然現在要想投誠,那當初卻為何要為韃子效力?」

禇振漢用力地磕了一個頭道:「小人等有罪!只因前些年韃子勢大,小人兄長覺得胳膊拗不過大腿,而且元標坐上這守備的位置,最起碼不會禍害鄉鄰,因此才花銀子上下打點買了這個官職,哪知卻是惹禍的根苗!」

這情形倒跟增城的羅巧差不多。李元利又問道:「禇元標既然派你來,那你日前應該就在鎮江,鎮江現在是個什麼情況?」

「回王爺的話!鎮江原本有高謙手下數千人,去年有蘇常四府、無錫、江陰等部入駐,十日前江南提督管效忠率兩千馬步,攜鐵桶炮五十門、石榴炮等各式火器各五百進駐!七日前蒙古正白旗都統明安達禮又率了兩千滿蒙馬軍進了城,到現在為止,鎮江也有兵馬兩萬餘人!」

這和大興軍打探來的消息大體相同,不過萬事小心為妙,千萬不能中了韃子詐降之計。李元利想了想又問道:「禇元標準備如何投誠?」

「回王爺的話!原本元標打算等大軍到了之後,直接打開城門迎降,到時大軍一湧而入,便算是大局抵定。但管效忠到了之後,卻將守城的士卒全部打亂,每面城牆都有他帶來的兵馬監督,如果有所異動,根本瞞不住他們。」

「明安達禮到了之後,卻又覺得大興軍不足為懼,因此不願困守城池,準備在城外二十裡迎敵浪戰,城內隻留五千人。小人和元標便聯絡了江陰守備施林,準備等大軍和韃子對壘之時,兩部兵馬臨陣倒戈,如此定然使得韃子陣腳大亂,到時大軍再趁勢掩殺,定可一戰而勝!」

對李元利來說這確實是個好辦法,大興軍不用擔一點風險,要是到時禇元標不先發動,那就全部剿殺!

「如此甚好!」李元利笑道,「只要你們照此計施行,那就能算是起義,不但無過,反而有功!」

臨陣倒戈這樣的事情一定要大加鼓勵,日後韃子再與大興軍對陣,就得先考慮考慮自己的陣營中有沒有這樣的人。

「小人多謝王爺不罪之恩!」禇振漢一聽李元利應了此事,連忙用力地磕了幾個頭,額頭上沾滿了泥土,臉上看起來卻喜氣洋洋。

這世上本就沒有多少笨蛋,絕大多數人都能看得出來韃子已經日暮途窮,再跟著他們混,最終就是死路一條。現在江南各地的綠營兵將領,只要不是遼東或北方來的,全都在打算怎麼投降大興軍。

禇家更是早在去年便開始操辦此事,但還沒等到路氏兄弟從廣東回來,清虜總督府便下了撤退的命令,無論是誰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延誤,而且還得帶上家眷,否則便以違逆論處,斬立決!

禇元標無可奈何,隻得奉命率部撤到了鎮江,當他知道二十多萬大興軍已經隱約將南京包圍起來之後,更是心急如焚!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