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之巨宼逆襲》第四百四十八章久別勝新婚
鴿信就是方便快捷,才過得五六天,高夫人、黃氏、老神仙和秀娘母子就乘坐「長沙號」到了南京,隨行的還有兩條帆船,把長沙的那點家當全都搬了過來。

高夫人一行來得突然,船駛到旱西門才派人來傳信,李元利一得了消息,連忙帶了親兵們趕往旱西門外。

旱西門外便是南京的水陸碼頭,從其它地方來的船要在這兒停靠,到其它地方去的客商也要從這兒登舟,因此十分繁華熱鬧。

三元領了眾親兵上前驅散了圍在碼頭上指指點點看「長沙號」的商賈百姓,李元利快步上得船來,先去給太后奶奶和母親磕了頭,然後又給老神仙見禮。

中國自魏晉以來,歷朝歷代都提倡「百善孝為先」,「以孝治天下」,別說李元利現在還只是個王爺,就是日後做了皇帝,照樣要去給兩位老太太磕頭請安。

「奴給王爺請安!」秀娘向李元利道了個萬福,然後從身後拉出個胖乎乎的小子來,說道:「十五,你不是想爹爹嗎?還不快給爹爹磕頭!」

兩歲出頭的小傢夥似乎有點害怕眼前這個魁梧的男人,緊緊地抱著秀娘的腿既不放手,也不開口。

「十五,快叫爹爹!等會爹爹帶你騎大馬!」李元利蹲下身來,滿面笑容地誘惑道。

「十五!忘記先前娘親給你說的話了?」秀娘卻虎著臉道。

「娘……孩兒沒忘!」

「那你還不去給爹爹磕頭?」

這下小傢夥不再猶豫,放開抱著娘親的手走前兩步,跪下來以額觸地,口中說道:「孩兒李瑾拜見父王!」

跪拜行禮有板有眼,看來大人沒有少教。

「回家嘍!」李元利哈哈大笑,一把將兒子抱了起來放到肩上,一行人下得船來,直奔漢王府。

雖說是連續坐了兩天船,但卻沒有一個人喊累,吃過飯高夫人便要李元利帶她們去逛園子,走了東園走西園,一直到天黑了下來,這才意猶未盡地回房洗漱歇息。

李元利夫妻二人久別重逢,吃過飯便將十五交給了豌豆和英姑,兩口子便鑽進了臥房,說不盡的悄悄話。

良久,雲收雨歇,秀娘滿足地嘆了口氣,問道:「夫君,咱們這次搬到南京,日後不用再搬家了吧?」

「還得搬!」李元利將秀娘攬入懷中,輕撫著她的秀髮,「或許明年,或許後年,咱們就得搬到燕京去,以後就不用再搬家了,一家人天天在一起!」

早在廈門海戰之後,北上江南之時,李元利便不止一次地考慮過定都的問題,是選南京還是燕京?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南京號稱虎踞龍盤,地理險要,但是只要翻開歷史就會知道,凡建都金陵的王朝都是短命的。李元利不相信什麼氣運宿命那一套。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南京離東南沿海太近,而且緊鄰長江,這是它的一個缺陷。

燕京雖然同樣位於沿海地區,但渤海是中國內海,有遼寧、山東兩個半島拱衛,戰略上十分安全,一旦有事也不至於立即使京師震動。

而且燕京扼守連結關外的咽喉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此後大興軍用兵的對象也多半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和沙皇俄國,定都燕京更方便掌控大局。

此外,江南富裕而北方經濟落後,這不是短期內能夠改變的問題,如果定都燕京,則可以帶動北方發展起來。

燕京作為明代兩百多年帝都,在百姓心中更有正統大義的感覺,也更容易讓人接受。

以上種種理由,讓李元利決定日後定都燕京,因此他的家人還得再跟著搬一次家。

「奴今日看奶奶和母親都好象十分喜歡這座府第,也不知道她們肯不肯搬去燕京。」秀娘聽丈夫這麼一說,心裏就煩惱起來。要是高夫人和黃氏真不願意進京,那她還得留在兩老身邊盡孝,這樣和夫君又得兩地分居。

「放心好了!到時我將十五帶到燕京,她們自然就跟去了。要說園子,莫非紫禁城的園子還會沒這個好麽?」其實李元利根本連紫禁城有沒有園子都不知道,此時也是信口開河罷了。

「……夫君,十五都已經三歲了,是不是給他請個蒙師啊?」女人的思維總是跳躍性的,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她們的話題多半都會圍繞家人。

「什麼?三歲?十五明明才兩歲多一點點啊!你是怎麼算的?」

「明明已經三歲了!您都已經在外面過了兩個春節了!」

原來這時候計算年齡,生下來便算作一歲,然後每過一個春節便加一歲,這樣算起來,十五還真有三歲了。

「就算三歲也還早吧?至少也等四歲再說。」

「哪裏早了?三歲開蒙的多著呢!夫君,你可不能耽誤了十五。」

「這個事情我自有主張,再早也要過了今年才開蒙!」想想才兩歲多的孩子就要去讀書寫字,稍有不慎就要被先生打板子,李元利實在是不忍心。

而且現在的先生可不像後世,孩子哪怕被打腫了手打破了屁股,家長也沒地方告去,再心疼也得忍著,要是敢鬧上門去,那戒尺連大人一起打。

「夫……君!」秀娘的手臂纏上了李元利的脖子,拖長了聲音開始撒嬌,雖然孩子都已經兩歲多了,但其實她自己也不過剛滿二十歲而已。

秀娘的心思很單純,但不能說她沒有一點心眼。她很清楚自己的丈夫日後是要登基稱帝的,到時還不知道后宮還有多少妃子,雖然自己是正妻,又有長子傍身,但能留住男人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李元利被她沒穿衣服的胸脯左一蹭右一蹭,不由得心頭又覺火起,他一翻身將秀娘壓到了身下,一邊動作一邊斷斷續續地說道:「你……放心,我都已經……安排好了,明年,就讓十五開蒙。」

「我請崑山……顧寧人先生……做他的蒙師!」

「就是……唔,就是日間所見那位顧先生嗎?」

「對,就是他,大儒……別說話了,用心一點!」

正是春宵一刻值千金,豈能負良辰美景?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