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紅樓]公子林硯》20.時局
沈府。

沈伯年一聲輕呵,「這會子知道來找我求情了,早幹什麼去了!你既知道會惹你父親生氣,為何還去做!偏還找上九皇子。皇家那幾位是能隨便摻和的嗎?」

林硯低頭看著腳尖,「這不是因為只有九皇子能在短時間內弄出東西來嗎!九皇子別的不怎麼樣,但在生意搗鼓上頭很是厲害,他手上的作坊也多。只怕我便是直接找皇上,都不如找九皇子方便。

再說,我給九皇子出主意,他付我錢財。我們算是銀貨兩訖,從此各不相乾。這些皇上都是知道的。」

「你既說得這麼頭頭是道,隻管拿這番話去同你父親說,何必再來找我?」沈伯年一聲冷笑。

林硯噎了個正著,他提著心掂量了好一番才開口:「如今儲位之爭逐漸明顯,然能有機會上位的也不過那幾位。大皇子曾參與西北之戰,兵權在手,軍功加身,可也正因此為人囂張,過於跋扈。

二皇子入了戶部,卻隻想著怎麼安插人手,排除異己,拉攏朝臣。各勛貴大戶欠銀之事,多好的立功表現的機會,他視若無睹。五皇子……」

林硯停頓了一下,眸光幽深,「五皇子格局太小。他若看得清,便該知道,甄家對江南而言,是一大毒瘤。留著於國於民不利。倘或舍了,或許還能讓皇上看到他忠於君父之心,這也是當權者做大事該有的氣魄。」

沈伯年怔愣了會兒,倒不打算罵了,問道:「所以你覺得這三位都不堪為帝?」

林硯搖頭,「堪與不堪,不是我說了算的,關鍵在於皇上怎麼選。皇上將大皇子調回京,派魏大將軍駐守邊陲。又招秦大人協助陳尚書主理戶部,便是瞧出這兩位不成器。因此這二人倒也罷了。我擔心的是五皇子。」

沈伯年眼珠兒一轉,「這倒是奇了,即便皇上對大皇子和二皇子有些處置,但至少都封了親王,在京中也時有召見賞賜,聖寵不輸任何一位。五皇子因甄家之事牽連,倒落得個閉門思過的處罰,怎麼你倒還擔心起他來了。」

「皇上對甄家深惡痛絕,可對五皇子卻一直榮寵有加。甄家雖亂,甄貴妃在宮裏卻未曾受到任何處置。五皇子閉門,皇上還另派了先生前去教學。這態度令人深思。

有兩種可能。其一是想讓五皇子產生錯覺,安撫他。只需他這頭穩住了,甄貴妃在兒子與母族之間,總會有個取捨。而甄家念在還有五皇子也會妥協退讓。因為他們明白,不論今時是什麼模樣,只要保住了五皇子,日後他登基,甄家又是一方霸主。

其二……」林硯頓了片刻,接著說:「有時候閉門思過也可以是一種保護,避免五皇子摻雜進甄家之事而越陷越深。而對於甄家的狠厲,又怎知皇上在為五皇子去除外戚之患!畢竟漢武也曾立昭帝而殺鈎弋夫人。」

沈伯年一震,不得不感嘆林硯的聰慧和敏銳。或許是在來京後,不,或許在揚州他早已看出了些端倪。

畢竟皇上對甄家和五皇子截然不同的態度,早就有跡可尋。

否則,他為何一來就去了琉璃街,那麼多店鋪不選,偏選了金玉坊?

林家與甄家勢同水火,五皇子曾多次拉攏被拒。兩廂加在一起,梁子早已結下,五皇子又非是心胸寬廣之人,若他上位,林家危矣。

所以林硯不安,他想為林家博一條出路。

而林如海怕的也是如此。或許林如海也曾望子成龍,可在林硯經歷了那場生死之後,他也看出了,林如海隻想他平平安安。讓他上京,求得便是這個。

誰知,林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素來伴君如伴虎,為皇上辦事哪是這麼容易的。玻璃,望遠鏡,足夠讓林硯獲得天大的功勞和榮耀,卻也將他置於眾矢之的。福禍難料。

沈伯年看著林硯,搖頭失笑,「你既然知道,便該明白你爹的脾氣,更何況皇上親口讓你回一趟揚州,與三皇子同行,你可明白此中深意?」

林硯一顫,心道:果然,皇上是故意的。他在等著看林家和三皇子的態度。

沈伯年又道,「此事已定,你與其想這些,不如想想別的。皇上派三皇子下江南,必然是為了蘇瑾狀告之事。蘇瑾是同你一起上京的,你們朝夕相處,我瞧著你言談間對她頗為看重。你也到了該定親的年紀了。若是當真對她有心,我倒是可以寫信同你父母說說。

蘇家也是書香門第,可惜如今沒人了。她倘或只是個孤女,與你倒有些不相配。不過,我聽聞皇上有意抬舉她。清惠長公主沒有孩子,在鳳儀宮見了她幾次,倒是透出要收她做義女的意思。如此,倒是正好了。」

說政事說的好好的,突然來這麼一個大轉彎。林硯雖然很欣慰蘇瑾能有這等好去處,卻不免被沈伯年透出來的意思嚇了一大跳,差點蹦起來。

「老太爺,你可千萬別亂點鴛鴦譜。我和蘇姑娘雖在一條船上,可船艙離得遠,除了必要的時候,我們鮮少交流。您這話傳出去,有礙蘇姑娘的清白。她並非一般女子,我對她是有幾分刮目相看,卻僅僅只是欣賞。況且,我可不想這麼早成親。」

沈伯年一聽就樂了,對這答案十分滿意。心底還掂量著,對蘇瑾沒意思就好。不想早成親更好。他們也想自家沅兒多留幾年。

沈伯年越想越是高興,竟是哈哈笑了出來。

林硯好一陣莫名其妙,及至被趕出沈府,仍是一頭霧水。

不過這倒不重要。他便也不想了。

次日,司徒嶺派人送來了出行的日子,八月十二。倒是等不及過完中秋了。

賈母對此有些不高興,但因是與皇家同行,日子不可改,倒也不好多說。

又兩日,宮裏果然傳出兩則消息,一則正式授命三皇子司徒嶺前往揚州,主理蘇瑾狀告一案。涉事人員,一律詳查。

二則清惠長公主將於八月十五中秋之日,收蘇瑾為義女。皇上欽封明玉郡主。

林硯聞此,握著筆一動不動。

郡主!雖說沒有封地,卻有封號在。還有清惠長公主做義母。蘇瑾往後自然有了依靠。

只是,這不免也叫他更為不安。

蘇家是為皇上辦事的,林家也是。蘇瑾能得此結果,為何書中黛玉會落得淒涼下場,皇家不聞不問?

書中對林家與皇室之事未曾言明。可就林硯如今瞧著的情況,林如海絕不會背叛皇上,而以皇上對林家的態度,即便帝王心術,有所顧忌,但比之別人還是多一些師兄弟情分的。

倘或林如海為其鞠躬盡瘁,死在任上。怎麼看皇上都不至於如此枉顧黛玉,讓忠臣心寒。

這中間到底出了什麼變故?

難道真如後世猜測,此乃皇位更迭之期?

當今駕崩,新帝繼位?

可若按常理來推斷,不論誰登基,林家非是新帝一派,沒了聖寵,帝心不在,可也不至於要他死吧?而且新帝也不至於連善待先帝心腹忠臣孤女的表面功夫也不願意做吧?

難道真是五皇子登基,對林家出手?

林硯面色大白,手中狼毫筆咚地一聲落了地。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