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戰鬥在甲午年》第七百五十六章 廊坊和馬關港
自從日軍第1軍兵破山海關以後,慈禧老佛爺就停了她愛聽戲的愛好,為如何乞和投降而嘔心瀝血,費盡心思。

到了昨天,終於得到了馬關傳來的確信兒,敕書已經交換完畢,和談已經開啟。

慈禧的心兒可算是安生了下來。

下面就是銀子,土地和面子。

可不管怎麼著,大清的統治還是牢靠的延續下去不是?

京師臥榻邊的老虎,也總是被拆的七零八落不是?

這樣自己等哪一天伸腿兒去見列祖列宗,見了道光爺和同治帝,也不會被數落的毫無臉子。

今天早朝,慈禧就被一群邀名的清流混蛋給『轟』的老血沸湧,此時她可算領教了這群無恥瘋狗的利害。

真是為了揚名,什麼不要臉的牛比話都能吹。

還『舉手蕩平東洋』,現在倭夷大軍都在城外,有種你去『蕩平』,都沒人攔你!

不過慈禧還是強忍著怒火,這些人她還要留著對付以後回來的老李,把這老頭徹底的踩進泥坑裏面去。

還有那個何長纓——

下午慈禧難得的重開戲園聽戲,以紓解上午受到的鬱氣,光緒,隆裕,珍妃,瑾妃,在一邊陪同。

這次為了顯恩,慈禧特意把李經方的繼配張氏,李鴻章的兩個女兒,李菊耦,李經溥,也叫進紫禁城聽戲。

此時,慈禧微微閉著眼睛,愜意的聽著戲枱子上面的咿咿呀呀,心裏面卻總是有著一道遊絲般的堅韌黑影,在不斷的盤繞如麻線。

「廊坊城就這麼近,離著通州不到百裡,何長纓殺了這麼多的倭夷兵,他們怎麼就不去打他們呢?千裡迢迢的濟南,青島都能去,卻對近在咫尺的廊坊城視而不見,真是眼瞎了麽!」

慈禧想得發愁,這直隸,遼南,甚至遼東,全是這支脫胎於北洋系的少壯軍人勢力,如何不讓她心驚。

現在倭夷兵困燕京,然而一旦合約簽訂,直隸,魯東,甘陝,東三省的練兵都被打空了。

這支新成型的龐大新勢力,又是如此的鋒利,誰能製得住,又如何來製?

只是想一想,就讓慈禧頭疼不已。

「啟稟皇上,啟稟太后,東洋公使送來了一份說是他們陸軍大臣親手抄寫的文章,說是才知道抗倭軍的何都統不但仗打得勇猛犀利,文章寫得也是了不起;說是有機會就要拜訪何長纓這個,這個——」

剛毅的話有些遲疑了。

「哦,說吧;東洋人怎麼稱讚何都統?」

慈禧目光隱藏著寒芒,望著剛毅。

「說是有機會就要拜訪何長纓這個中國了不起的先知,偉人。」

剛毅一句評論都不敢發出,只是轉述原話。

「先知,偉人?好,看來咱大清總還有東洋人能看的上眼的人物;寫的什麼,拿上來。」

慈禧打開信簽,上面很乾凈,沒有任何的別的東西,只有《吶喊》中的那一篇,被何長纓修正過的《少年中國說》。

一邊坐著的李菊耦,李經溥姐妹,悄悄的對視一眼,均是看出對方眼內的駭然。

「親爸爸,這些東洋人真是可恨,打不贏何愛卿,就用這種下三濫的方式;真當朕是一個昏君麽?」

坐在慈禧身後不遠的光緒皇帝,此時被氣紅了眼睛,害怕慈禧信了東洋人的讒言詭計,自毀長城,忍不住滿臉漲紅的替何長纓分辨道:「何愛卿的《吶喊》,朕是看過幾遍,去年冬天何愛卿進京參見,朕還親口問過他裏面的一些東西;都是字字璣珠,令人發省。」

慈禧直接無視身後光緒的瞎比比,走馬觀花的瀏覽了一遍,越看越心驚,越看臉色就越陰沉。

在這個時候,強忍著心中怒火的慈禧,才知道為什麼城外的倭夷兵,就是不發兵攻擊廊坊。

原來早就看穿了自己隱藏極深的心思,不願意當這把刀子!

然而,慈禧隨即又想明白了,不是倭夷兵不願意當刀子,真的不願意,今兒就不會有這麼一齣戲。

他們現在這麼做,就是來要好處來了。

——只是,這些倭夷兵想要什麼好處呢?

再說朝廷怎麼可能給他們好處,然後讓他們去打廊坊,那豈不成了天下的笑柄?

真要那麼著,天下誰還給大清賣命當忠犬,豈不是天下四處都是反軍的烽火,這大清的天下豈不立即就崩陷了!

他們是想來一個心照不宣?

想到這裏,慈禧的目光就忍不住幽幽的望向東南方向。

十裡之外,就是燕京的南城牆。

百裡之外,就是何長纓駐軍的廊坊。

兩千裡之外,就是清日和談之地,東洋的馬關港。

想要十裡之外的倭夷軍隊,解決掉百裡廊坊這個大麻煩,就得在兩千裡之外的馬關港,做出慷慨的讓步。

真是一個好算計!

東洋,馬關。

西洋歷3月10號下午二時三十分,清日雙方在春帆樓舉行第二次的談判。

大清出席者為李鴻章、李經方、羅豐祿、伍廷芳、馬建忠、羅庚齡六人。

日方出席者為伊藤博文、陸奧宗光、伊東已代治、井上勝之助、中田敬義、陸奧廣吉、鄭永邦七人。

尤其是這個鄭永邦,他曾被東洋派遣到中國留學,甲午時是東洋駐朝鮮公使書記,主要負責和袁世凱溝通。

袁世凱當時篤信「血濃於水」這一古老的信念,他認為身上流著漢族血液、名門之後的鄭永邦,不會做出損害祖國的事情,他甚至還以為,鄭永邦肯定會瞞著上司採取一些有利於中國的措施。

因此袁世凱多次希望從鄭永邦處套得東洋情報,結果,鄭永邦在多次會晤中給袁世凱傳遞假情報,把大清坑害得不輕。

所以說就算是梟雄袁世凱,當年曾經也很傻很天真過,不過都是被一個個血的教訓給抽得鼻青臉腫,最後才算是修鍊成仙。

和談一開始,日方就做出一副高高在上,盛氣凌人的蠻橫態度。

伊藤博文直接旁若無人的朗讀東洋對大清提出停戰的書面答覆:

「大東洋帝國全權辦理大臣體察目前軍務情形,並顧慮因停戰所生局面,茲將停戰要款臚列如下:

東洋軍隊應佔守大沽、天津、山海關,並所有該處之城池堡壘,駐上開各處之清國軍隊,須將一切軍器、軍需交與東洋國軍隊暫管。

天津灤州間之鐵路,以及灤州煤礦,當由東洋國軍務官管理。

停戰限期內東洋國軍隊之軍需軍費,應由清國支補。

既允上開各款,則停戰日期、停戰期限及日清兩國軍兵駐守劃界並其餘細目,應即行議商。」

隨著伊藤博文念出的條款,李鴻章,李經方,所有清國代表六人均是駭然變色。

本來還指著日軍趕緊退出燕京城外,結果現在倒成了變本加厲的要染指津門,塘沽,灤州煤礦,山海關長城?

這簡直是一點都不可能!

「過苛,過苛!」

李鴻章此時面為改色,甚是驚惶口中連呼『過苛』不已,出聲哀求道:

「貴方所指之津門、大沽、山海關三地,實為燕京之咽喉,直隸之鎖鑰也。倘貴軍佔此等要地,我方則反主為客,豈不令人有宛如異國領土之感?請貴國之兵不必往攻此處;否則,京師震動,我國難堪,本大臣亦難以為情。」

當日和談,李鴻章再三懇求,伊藤博文寸步不讓,最後限定李鴻章三天內作出答覆。

清日第二次和談,隨即無果而散。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