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戰鬥在甲午年》第七百五十七章 李鴻章中彈
10號馬關清日第二次會談結束之後,李鴻章的電報隨即發往通州。

電達紫禁城,慈禧,光緒為之動容。

隨即,慈禧,光緒,在紫禁城急召群臣對策,眾人皆諾諾無計,又或滿嘴大言,跑馬跑得不得要領。

當晚,奕劻、孫毓汶、徐用儀,先行退朝,去東交民巷找洋人問計。

西洋各國公使,都提議暫時先避開東洋提出的停戰條件,直接索要東洋的議和條款。

消息傳回紫禁城,慈禧,光緒,還有熬夜熬得兩眼發紅的諸位大臣們,都是深以為然。

於是,議定以此意電復李鴻章。

之後,慈禧令孫毓汶,翁同龢,各出一電稿;經傳看後,決議用孫毓汶稿,翁同龢隻好自嘲到『深感措詞不易也』。

11號上午8時35分,發自通州的電報傳到馬關電報局,隨即被送到日軍參謀本部第二局4班,進行密碼破譯,然後把譯文送到伊藤博文手中。

在此前朝鮮的時候,東洋參謀本部第二局6課聯手4班,就已經弄到了大清的密碼本,因此大清的電文對於東洋,已經沒有任何的秘密。

(東洋參謀本部分為第一局、第二局;第二局由參謀次長領導,負責參謀本部的情報特工hudng,下設『三課一班』。第5課負責俄、德、法、意;第6課負責美、英;第7課負責中國;第4班主要負責宣傳、謀略、破譯密碼及其他特殊機密情報。)

當天近午,李鴻章才接到燕京回電,然後被電報委員王崇厚翻譯出來。

「閱所開停戰各款,要挾過甚。前三條萬難允許;必不得已,或姑允停戰期內認給軍費。但恐隻此一事仍難就範。昨令奕劻等與各公使面商,均以先索和改條款為要。可告以中朝既允議和,無不推誠相與,可允必允,無須質當。其停戰期內認給軍費一節,可以允許,若彼仍執前說,則以難允各條暫置勿論,而向索和議中之條款。務將朝廷誠心議和之意,切實講論,婉與磋磨,總以先得議款為要。」

「太后不糊塗啊!」

看到這封電報,李鴻章猛然輕鬆了很多,之前他就怕國內死逮著東洋的停戰條件不放,那麼這場和談的前景就『堪憂』了。

現在太后的目光繞開東洋故意設置的這些障礙,不去糾纏那些枝節亂麻,直接看到最本質的東西,本身就是一種大智慧。

只要拿到了東洋的『議和條款』,先不談『停戰』,而是全力『談條款』。

一旦清日兩國間的議和條款達成共識,簽訂合約,這停戰自然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12號下午3時,清日全權大臣舉行第三次談判,雙方出席人員同於第二次談判。

李鴻章提出宣讀對日方之復文,即取漢文正本交給伊藤博文,將英文譯本交羅豐祿,令其讀之。

復文表示對日方「所復停戰節略內要款情形,萬難照辦」,並謂:「本大臣盡心議和之始願,從未稍減。以期兩國和局之早底於成也。」

李鴻章既將停戰之議擱起,便要日方出示和款。

伊藤博文早已知道了清國皇室的電意,答應第二天交閱回復。

隨後伊藤博文和李鴻章,進行了一席關於台灣的對話。

伊藤博文首先恬不知恥的說道:「我國之兵已向台灣行進,但尚未接來自南方之消息,情況難明。不知台灣之民如何?」

李鴻章突聞『台灣』二字,面訛驚愕之色,故作鎮靜的說道:

「誠如貴大臣所知,台灣居民有客民與土人兩種。客氏多來自廣東,佔十分之四,最為強悍。土人居十分之六。幾日前議及停戰,貴大臣不肯輕許,蓋為出兵台灣之故歟?」

『蓋為出兵台灣之故歟?』

至此,老李和伊藤開始了打啞謎似的媾和,而台灣則成為了清國乞和投降東洋的棄子。

聽到李鴻章的反問,伊藤博文的臉上露出蒙娜麗莎似的微笑,斷然說道:「絕非如此!」

李鴻章當然不信伊藤博文額鬼話,試探的問道:「貴國倘佔台灣,英國將不甘心,奈何?」

伊藤博文似乎很就事論事的反駁李鴻章道:「英國乃守局外中立,無任何置喙之理由。」

此時,伊藤博文的意思,就已經是非常的明明白白了。

李鴻章還想拿英國壓一壓東洋:「英國固守局外中立,然此事與其利害攸關耳。」

伊藤博文聽了李鴻章拿雞毛當令箭的話兒,大眼乜斜著李鴻章『打趣』道:「利害攸關者非英園也,豈非貴國乎?」

李鴻章被伊藤博文看得心兒發顫,連忙開口否認到:「否。以台灣近香港。」

伊藤博文的身體猛然前趴,瞪著李鴻章說道:「近香港又何妨?我隻進攻敵對之國。」

李鴻章嚇得臉色發白,膽怯的蠕諾道:「除我國之外,英國不欲他國盤踞台灣。」

一個『盤踞』二字,就已經完全表明了李鴻章的態度:台灣對大清來說,也不過只是盤踞於此地而已。

「哈哈——」

伊藤博文在這個時候,已經完全得到了他想要的dáàn,放聲大笑著狂妄說道:「豈止台灣而已!不論貴國版圖內之何地,我倘欲割取之,何國能出面拒絕?」

李鴻章面紅耳赤,唯唯諾諾的不敢言語。

4時15分,清日第三輪談判,隨即結束。

雖然大清沒有要到『停戰』,也沒有要到『議和條款』,然而東洋卻是已經到手了台灣!

從3月9號至12號,清日全權大臣共舉行了三次談判。

是為馬關議和的第一階段。

在此階段中,伊藤博文蠻橫無理,耍盡刁滑無恥手段,而李鴻章則是一味委曲求全,惟恐和議中梗。

而且東洋終於以酷苛的條件,使得大清方面自動撤回了停戰的提議,達得了不停戰而和談的目的。

並且也已經把台灣的底牌,給東洋看了個乾淨。

下午4時30分,李鴻章結束談判後乘轎返回,途經外濱町郵便電信局前,被東洋浪人小山豐太郎舉槍行刺。

子彈擊中李鴻章的左眼下臉頰,頓時血流如注。

當天,這個消息震驚了整個大清和東洋,嚇傻了明治天皇,嚇尿了伊藤博文和陸奧宗光這些東洋清醒的重臣。

英美兩國清日使節,都是狼狽不堪,一個個電報發向東洋馬關,東京,以表達心中的憤怒。

大清朝野也是一片高興。

老百姓們紛紛痛快的大笑著唾罵:「活該!讓你老不知羞的舔你東洋主子的腚,也照樣被倭狗當豬宰。」

大清的清流們,北洋的對立面,也全都是渾身都是勁兒。——老李,爺就看你的笑話,怎麼滴,你丫的咬我?

慈禧,光緒,大清的重臣們,則是一臉的興奮。

——這麼一來,理虧的東洋,總得退幾步吧?可惜沒把老李幹掉,不然既除了一個惹人頭疼的『老麻煩』,還能給大清掙得的優勢!

而整個東洋的少壯軍人,激進派,浪人和黑社團,也都是一臉的振奮,認為既然刺殺了大清的李鴻章,那麼這場清日之戰就一定會繼續打下去。

「攻陷燕京,活捉大清的皇帝和慈禧!」

「打到長江,劃江而治!」

「打到廣東,佔領全大清!」

一時間,整個東洋國內一片喧囂,都是群情激奮的叫嚷著,要和清國繼續死戰下去,徹底打倒大清。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