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悍婦1949》96.擔心
田大花似乎從來不曾體驗過一個人在家的感覺。

家裏總是一大家子人,總是那麼熱鬧和睦,可忽然一下子,該走的走了,該嫁的嫁了,家裏一下子就冷清下來了。

田大花在空落落的小院裏站了片刻,甩甩頭,她是誰呀,她才不會一個人關在家裏糾結什麼孤獨的滋味。

她動手把家裏收拾一下,澆了院裏和屋後的菜,摘了屋後園裡的扁豆,下鍋煮熟後攤在竹席上晾曬,乾扁豆皮冬天吃,配上其他菜小火慢燉,葷的素的都好吃。扁豆有老一點的,裏面已經長了扁豆,不能留在裏頭晾曬的,就扒出來,可以吃的,扒呀扒居然扒了一大碗。

煮熟的鮮扁豆很面,一粒一粒小手指頭那麼大,小孩子愛吃。田大花留了小半碟,倒了點兒醬油醋和切碎的辣椒進去拌拌,留著自己中午做菜吃,剩下多半碗,就端去送給三嬸家的小孫女吃,三嬸家離他們家最近。

她送到三嬸家,三嬸正在做午飯,見她來了挺高興,忙從廚房裏出來招呼她。田大花就把裝著扁豆的碗給了三嬸。

三嬸把扁豆倒進自家碗裏,捏了一點鹽撒進去,拌了拌,招呼小孫女:「快來看看,嬸子給你送什麼好吃的,快謝謝嬸子。」

小孫女跑過來,聽話地說了謝謝,伸出小手指捏著吃,三嬸趕緊給她拿了個窩窩頭,讓她就著飯吃。

「大花呀,茂松回城了?鄰居你五嬸說看見警衛員騎著大馬來接他呢。」

「嗯,他有點事情要處理,晚上回來。」

「那今天就你一個人在家呀,哎呦一個人也不值當做飯,午飯在我家吃吧。」

「不用,三嬸兒,我家裏有飯。」

三嬸就沒再堅持,實話說,她中午做了幾個雜糧面的窩窩頭,自家人都不太夠吃,也知道田大花家日子寬裕些,即便最困難的年代,老奶奶和田大花也悄悄貼補過他們家,山裏人知恩念情,一家人一直記在心裏呢。

三嬸忙又說:「我家那菜園裏結了好幾個大冬瓜,你家有沒有?我給你摘一個。」

「不用了三嬸,我家屋後的園裏也結了兩個大冬瓜。」田大花笑著說,「給你一提醒,我就想起來冬瓜醬菜了,正好回家做去。」

她屋後菜園邊上種的兩棵冬瓜,可巧,一棵就結一個,不過長得大呀,躺在地裡足有水桶那麼大,入秋後白白的一層霜,看著就叫人喜歡。田大花從三嬸家出來,就直接去屋後摘了一個,抱回家做冬瓜醬菜。

當地的冬瓜醬菜獨具特色,冬瓜切成小孩拳頭大的塊兒,加上鹽、辣椒面、花椒胡椒粉,切成片的薑和大蒜,還有當地土法做的面醬,醃兩天,醃出了冬瓜大部分的水分,裏頭冬瓜肉幾乎透明了,撈出來控乾,用棉線穿成串,掛起來晾曬。晾到半乾,口感軟嫩入味,就可以吃了,串起來也方便保存。

這樣料理的冬瓜醬菜特別好吃,味道足,好下飯,鹽少放些的話,小孩子喜歡當零食,所以在當地,有時就能看到小孩子拎著用線穿起來的、一大串醬色塊狀的東西吃,甚至調皮的男娃子掛在脖子上,吃得美滋滋的,外地人不知道什麼東西,還覺得稀奇,當地人一看就知道是冬瓜醬菜。

只是這樣做的冬瓜,偌大的冬瓜醃製晾曬後也就那麼幾串,遠不及鮮冬瓜燉了耐吃。瓜菜半年糧,農家過日子精細,所以山民們一般不太捨得做這個。

田大花摘了冬瓜,慢慢悠悠地削皮,去籽,切塊,醃製,於是一下午工夫,就又消磨在這上頭了。把一大盆冬瓜塊醃上,她洗乾淨手,看看掛在西山上的太陽,尋思著該做晚飯了。

轉了一圈,一個人做飯還真不值當的,薑茂松也不知道啥時候回來,乾脆揀最省事兒的,一個雞蛋一把小菜燒湯,開鍋放了一一小撮掛面進去,吃了飯等到天色黃昏,薑茂松還沒回來。

田大花翻了一會兒書,看著天黑下來了,總有些無聊無趣似的,百無聊賴,又有些不放心,忍不住走出大門口張望,恰巧遠遠的看著薑茂松騎馬回來了。

「大花。」他跳下馬,看著她笑,黑暗中儘管看不清表情,卻仍是感受到了他那種笑意,好像很高興似的,一邊走近了一邊笑道:「擔心了吧,耽擱得有點晚了。」

「誰擔心你呀,我碰巧出來罷了。」

「媳婦兒,承認擔心我有啥不好意思的,心疼我唄。」

「呵,咱們家養的那小雞小狗黑天沒回來,我還到處找呢。」

明明被懟了,薑茂松卻心情大好,笑著把馬牽進院子栓好,很自然地伸手擁著她進屋。

「你的警衛員呢?」

「警衛員送我進了山口,我看著天色晚了,就讓他們先回去了,又不想留他們在家裏住。」

「你以後,出入還是盡量把警衛員帶著吧。」田大花調侃道,「到處亂鬨哄的,你這把老骨頭,自己也小心些。」

「嗐,我進山後就是回家的路,再說了,還真有人敢在我媳婦地盤上造次?怕是不想混了,我媳婦讓他陪熊瞎子去,對不對呀媳婦?」

這傢夥,兩句話就又貧起來了。田大花懶得理他,便問他吃飯沒有。

「晚飯沒吃。」他笑。

田大花於是原樣去給他下了一碗掛面。她去煮麵,薑茂松洗把臉,就進了廚房蹲在她旁邊,跟她聊白天的事情,比如家裏福妞和胖兒子都挺好,平安有些想媽媽。

「大花,我想再休一段時間的假。」

田大花側頭,看著他平靜的表情,問:「怎麼了?」

薑茂松對她的敏銳早已經習慣了,也不瞞她,就簡單說了句:「今天有個會,嗯,開得有些不高興。」

部隊基層穩如磐石,到了薑茂松這個層次,在這個年代卻另有一些體驗,以薑茂松的精明理智,田大花也就不再多問,卻問道:「理由呢?」

「舊傷複發了,我得好好休養一段時間。」

「好啊。」田大花說,「正好我也想在鄉下多住一陣子。那等奶奶五七之後,就別讓爹和平安回城了吧,讓他們留在這邊,你我都在,正好教教平安讀書學習。」

☆☆☆☆☆☆☆☆

奶奶「五七」的時候,福妞出了月子,才得知奶奶已經過世了。

她在安亮的陪伴下趕回來,給奶奶上「五七墳」,在奶奶墳前抽噎著哭得像個小孩子。安亮一直安慰勸說,田大花和薑茂松卻沒有多勸。

「安亮,你讓她哭吧,哭痛快了心裏就好受了。」

這個家,沒人不知道老奶奶意味著什麼。福妞不到一歲就沒了娘,她最親的人就是奶奶和田大花,現在奶奶走了,她卻一個多月後才知道,尤其聽說是奶奶親口吩咐先不告訴她的,福妞那種情緒也就徹底決堤了。

然而生老病死,人間無奈,福妞痛哭一場,情緒慢慢穩定了下來。

「五七」上墳,算是當地喪儀的最後一道禮俗,被看得很重要。除了他們自家人,包括福妞和安亮,薑守良和平安,都到了,茂林和石頭兩個遠在部隊沒能來,除此以外,村裏本家近房們也全都來了,按照送喪時候的規矩戴孝祭掃。

上完墳,大家在墓前靜坐了一會兒,據說這是送老人放心離開,從此以後,便永遠陰陽兩隔了。

然後,大家除孝,女人們摘掉了頭上的白花,男人也把胸前的白花取下來,從墓地安靜離開,結束熱孝,恢復正常的生活。

下午安亮和福妞回去,薑茂松便叫薑守良和平安留在這邊。福妞孩子還在城裏,有婆婆照顧著,她儘管有想帶孩子回來住的想法,可一想到少不得又得叫大嫂操心辛苦,也就作罷了,大嫂從小把她帶大,總不能讓大嫂再幫她帶大孩子吧。

其實她自己有婆婆,還有安亮,都在身邊盡心照顧著,就算她提出要回來住,田大花也未必答應,畢竟是兩個家庭了,她這個大嫂就算管的再寬,也不能攪和人家劉家的生活。田大花的理論,嫁出去的福妞她再處處照管,會影響她跟婆家的相處,對婆家會沒有認同感,不利於她一家人和和睦睦。

福妞依依不捨告別了一家人,跟安亮回去了。

送走福妞和安亮,一家人恢復了正常的生活,薑守良和平安回來了,尤其多了一個精力旺盛、調皮搗蛋的平安,整個家裏便平添了幾分熱鬧。

晚飯煮了南瓜粥,豆角燉茄子,切了一小塊臘肉炒青辣椒,吃完飯,薑茂松把平安叫過來,考一考他最近的功課,先檢查了數學,又讓他背誦《桃花源記》。

「爸,我今晚背《愛蓮說》不行嗎?《桃花源記》我不是才剛學嗎。」半大少年笑嘻嘻地跟爸爸討價還價。

「不會背?」薑茂松一臉和煦的笑容,口氣也很溫和,「那還不趕緊去背。」

於是平安認命地拿了一本牛皮紙封面的《古文觀止》出來,坐那兒嘰嘰咕咕背書。

這孩子本來也該讀中學了,現在學校都停課,可學習一直這麼停著怎麼行啊,田大花和薑茂松,包括此前福妞,都有志一同地一直教他讀書學習,用薑茂松的話說,小孩子腦袋不能讓他空著。

壓力越大動力越大,熊孩子一會兒工夫就把整篇《桃花源記》背了出來,稍稍還有點磕巴,薑茂松就說,明天早晨起來再讀兩遍。

「知道了。」順利過關的平安挺高興的,一溜煙跑回去給爺爺端洗腳水,自己也收拾洗漱了睡覺。

夫妻兩個便也洗漱睡覺。

出了熱孝,生活一切如常,某人也就不肯再安分了。隔了這麼長一段時間,事實證明,人前再溫和持重的人,上了床也會變成流氓,尤其這流氓,前陣子還差點被媳婦踹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