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宋帝王》第87章 恰同學少年
慶暦元年六月壬午(初五)。汴京城繁華依舊,街道上,依然是車水馬龍。

只是氣氛,卻有了些微妙的變化。

首先是馬行街那邊的勾欄瓦舍附近,一下子就多了許多馬車,州橋畔的汴河上,往來的畫舫也開始增多了。

時不時就能看到一艘,披紅掛綠,鼓瑟吹簧,滿載著才子佳人的畫舫,順流而下,遊覽汴京風光。

這是因為,在上個月,當朝官家正式命令中書製詔佈告天下,以皇嗣蒙祖宗之佑故,召開科舉,以遴選人才,一則慶祝,一則為皇嗣備官。

更將這次科舉取士,命名為『潛龍榜』。

以此寄託對皇嗣的厚望以及國家未來的期許。

為了能夠錄取到足夠數量與質量的人才,這位官家更下詔準許兩制以上大臣,可以推薦那些因為種種原因而未能通過州郡發解式的百姓、吏員也參加本次科舉。

為此,除正式科舉外,額外增開: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經學優深可為師法、詳賢吏理達於教化三科。

於是,貢舉與製舉將同時舉行!

皇帝陣仗玩的這麼大,天下文人墨客,豈能不趨之若虞?

自詔下日起,天下州郡的文人才子們,便陸陸續續的開始入京。

而這些人,特別是其中的年輕人,一入汴京,立刻就被這花花世界,迷暈了雙眼,幾乎連自己是誰都快要忘掉了。

而那些家境不算太好的人,則立刻就被這汴京高企的房價,給了一個下馬威。

「一個月竟要二十貫!」一個年輕人背著行囊,走到州橋邊上,嘆了口氣:「難怪人皆言,居汴京,大不易!」

他方才看的那個房子,也就三進屋舍,傢具也都是簡簡單單,格局更是普通至極,就連環境也是尋常的很。

這樣的房子,在他老家,二十貫就可以買下來了。

但在這汴京城,二十貫,僅能租到一個月!

就這,還是那房東看他是個讀書人,長的眉清目秀,特別給的優惠。

「介甫!介甫!」遠遠的,一個穿著青衣的文人向著他招手:「王介甫!王介甫!」

一邊說,他一邊飛奔而來,到了年輕人身邊,上下看了這年輕人一番,然後就哈哈大笑起來:「我昨日方與歐陽修撰打賭,說王介甫三五日內必然抵京……」

「看來還是我贏了!」

「子固!」年輕人看著面前的文人,笑了起來,年輕的臉上,燦爛無比:「我昨日抵京,還未及安頓下來,所以未能登門拜訪,還望子固見諒!」

「住我家吧……」叫子固的文人道:「正好,我可以與介甫秉燭夜談,討論天下之事,切磋文章經義……」

「這不好吧……」王介甫猶豫了一下。

那叫子固的年輕人便拉住了王介甫,道:「介甫,你我兩家什麼關係啊?」

「母親昨日還在和我念叨你呢!」

「有勞伯母掛記……」王介甫腦海中閃過那位慈祥、親厚的長輩的身影,終於拜道:「便叨擾子固兄了!」

「走!走!走!」叫子固的文人,馬上就開心起來,拉著王介甫就向前走:「正好今日子宣請了持國到家,我們幾個剛好可以一起探討一下國家的事情!」

王介甫聽著眼前人的訴說,情緒立刻高漲起來。

他們這一代人,出生在承平年代,自幼生活富足,但對國家和天下的關懷,卻遠超他們的先輩。

雖然都還只是一些沒有考中進士的白衣,但卻已經敢上書言事,甚至寫信給宰輔執政,談及天下軍國民政利弊了。

從前哪怕是隔著千山萬水,他們也經常書信往來。

如今,既然匯聚一堂,自當一醉方休,秉燭夜談,抵足而眠。

這王介甫,本名王安石,臨川判官王益之子。

而那位『子固』,本名曾鞏,和王安石是親戚,曾鞏的生母吳氏是王安石的髮妻的祖姑母。

而曾鞏嘴裏的那個子宣則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曾布,持國則是景佑年間陳堯佐正府的參知政事,如今以尚書左丞知毫州的韓億的小兒子韓維。

都是年輕一代的精英。

而且三觀、志向與抱負,大體都相同。

而他們這些人,又仰慕范仲淹、尹洙、歐陽修。

王安石跟著曾鞏,一路穿過汴京的繁華街市,快要到曾府的時候,王安石忽然聽到了路旁有人似乎在議論事情。

本來,他不會關心這個事情。

但他耳朵比較尖,聽到了『春坊』二字,便駐足下來。

「介甫,怎麼了?」曾鞏回頭一看,連忙上前問道。

「我剛剛聽到那些人在議論春坊……」王安石輕聲道:「言語中提及,前日春坊有霹靂炸響,聲聞內外,連皇城外數裡都清晰可聞……」

他看著曾鞏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此事啊……」曾鞏四下看了看,然後小聲的道:「我聽持國說過,似乎是壽國公命人製作了一件威力奇大之物引起的……」

「具體是什麼,詳細也不清楚,只是聽說,官家已經拜任皇城使、天武軍副指揮使、知春坊劉永年為擲彈軍指揮使,全權負責從殿前司中選拔精幹勇武強壯之士,充為擲彈軍將士……」

「似乎這擲彈軍,就是未來使用那種武器的部隊……」

曾鞏說到這裏,就自嘲的笑道:「不過這三衙的事情,外人哪個說得清楚呢?

「就連此事,我也是偶然聽歐陽修撰提起的……」

「歐陽修撰為何會關心此事?」王安石不太明白。

「介甫還不知道吧?」曾鞏道:「上個月,高若訥從文資轉為武資,授邕州觀察使,為秦鳳路馬步軍都總管,依舊帶天章閣侍製館職!」

「而那擲彈軍,傳說春坊國公,有意在成軍後,特別調撥給高若訥,屯駐秦州!」

「啊!」王安石頓時就氣惱了起來:「坊間不是都說,春坊國公,有幼年聖王之姿嗎?」

「為何要任用這等小人!」

年輕的王安石,正義感十足,是非黑白在他眼中無比分明,忠奸善惡,毫無妥協的餘地!

而高若訥,作為當年直接導致范仲淹、歐陽修被貶的罪魁禍首,自然是他眼裏的大奸佞!

這等奸臣,怎麼就入了春坊眼了?還要被派去秦鳳路,那不是給范經略和尹判官添堵嗎?

曾鞏嘆了口氣,看著王安石,道:「正因為是幼年聖王,所以才這樣啊!」

「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

王安石於是也嘆息了起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