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宋帝王》第86章 大宋擲彈兵(2)
趙昕的眼睛,看著他面前的群臣。他的心裏,和鏡子一樣敞亮。

這大宋文臣士大夫們,既矯情又傲慢,文人的那些臭脾氣,他們一點沒少。

此外,又因大宋如今已經是文人士大夫主導的文官正府。

而文官正府,只會在乎兩個事情。

第一統治,第二穩定。

舍此之外,別無他求。

這是趙昕前世,用了一輩子時間總結出來的真理。

保守派也好,改革派也罷。

他們共同的特點,就在這裏。

保守是維護秩序穩定,鞏固統治基礎!

而改革則是為了強化統治基礎,加強統治力度。

看破這一點,文官士大夫們心裏面的小九九,就再也逃不出趙昕的法眼。

於是,他看著那一雙雙期待的眼神,在自己父親懷中笑著答道:「阿耶,此乃二郎從舊書中找出來的法子……」

「嗯?」

「春坊裡藏有舊年曹侍中(曹瑋)戍邊時所著兵書,其中有記昔年五代鄭璠攻豫章,以『飛火』攻城的故事……曹侍中戍邊,亦用過此法……」

「二郎看了後,總覺得,當年鄭璠、曹侍中所用之法,或許有紕漏,便命修造判官王聞與秦鳳路馬步軍都總管高若訥,為孤改進此法,定以精硝、硫磺、碳粉為葯,各為比例,今日便是試證此法……」

於是,高若訥和王聞,馬上屁顛屁顛的上前拜道:「臣等愚鈍,全賴國公聖明,方有今日……」

趙禎看著這兩人,卻是高興了起來,道:「高卿、王卿,快快請起!」

「幸得兩位愛卿,公忠體國,為朕與天下,建此大功!」

他想了想,再看看宰臣們的神色,就知道,貿然給這兩個人陞官那是害了他們。

更何況,高若訥剛剛轉武資,不適合再升遷,便道:「朕無以為賞,便賜兩位愛卿開國男之爵,略為嘉賞!」

高若訥和王聞聞言,大喜過望,立刻頓首謝恩:「陛下隆恩,臣等無以為報,唯鞠躬盡瘁,粉身碎骨而已!」

開國男,雖然是大宋勛爵的最低一級。

食邑也就三百戶,而且只是個名義,並沒有實封。

也就能多拿點錢罷了。

然而,在大宋,萬地高樓平丈起,官位、爵位都是如此。

有和沒有,完全是兩回事情。

有爵位,哪怕是最低級的爵位,也意味著從此打開了封爵體系的大門。

而文臣一般要升到學士才有封爵的機會。

他們現在就打開了這扇門,意味著起碼可以少奮鬥三年!

特別是王聞,高興的幾乎都要癲狂了!

因為,對他這種級別的官吏來說,能夠封爵,幾乎等於掃清了前往兩制的障礙。

從此以後,只要不犯錯,按部就班,十年之內就有望兩制。

而這在過去,是王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只是,王聞和高若納都光顧著高興,沒有看到在他們身後,兩府宰臣們的眼中那幾乎恨不得吃了他們的眼神。

「看來,國公身邊的『君子之臣』還是太少!」呂夷簡悄悄的在章得象耳畔低語:「本兵以為呢?」

章得象點點頭,以微不可查的聲音回答:「元台說的是……」

「似今日這般的事情,往後要堅決杜絕再現!」

春坊一聲霹靂,可知差點將他嚇死?

在呂夷簡和章得象看來,事情已經很顯然了。

必是高若訥、王聞這兩個不知羞恥的混帳,為了攀附國公,也為了幸進,居然讓皇嗣身陷危險之畔!

簡直是該死!

他們這樣的行為,和當年寇萊公(寇準)架著真宗在澶州和遼人硬剛有什麼區別?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將君王置於險地,讓君王面臨風險。

這本身已是罪無可赦!

何況,這兩個混帳還是為了官爵。

講道理,也就是當著官家的面,也就是那高若訥現在轉了武官,也就是三司使晏殊此刻不在此地。

否則……

哼!

但,這個事情也給呂夷簡和章得象敲響了警鐘。

春坊的君子,不能少!

一定要多!

於是兩府的兩位首腦對視一眼,一切盡在不言中。

趙昕卻是趁著眾人分神的剎那,抱住自己父親的脖子,在他臉上親了一口,道:「阿耶!阿耶!二郎打算選一批精幹果決之士,專門來使用二郎發明的這個東西……」

趙禎一聽,頓時樂了,問道:「二郎為什麼有這個想法啊?」

「因為二郎最近讀書,觀祖宗制定軍法,太祖、太宗,都是這樣的啊……」

「虎翼軍、廣勇軍……都是這樣來的……」

趙禎於是笑了,道:「那二郎是想要建立一支新禁軍嘍?」

趙昕點點頭,眼睛可憐巴巴的看著自己的父親,一臉的呆萌可愛。

見到愛子模樣,趙禎哪裏會拒絕,當即道:「阿耶答應二郎,就建一個新禁軍部隊來使用二郎所發明的這個……這個……」

「火藥!」趙昕輕聲的將火藥之名吐出,順便搶佔了命名權。

「嗯,火藥!」趙禎點點頭,反正今日的大宋禁軍已經擴張了好幾倍,總數達到了幾近七十萬的規模!

再多一軍,也無所謂。

再說,愛子帶人發明出來的火藥,確實是威力巨大,有著遠大前景。

「那二郎想好了它的名字沒有?」趙禎問道。

「二郎以為,應該叫它『擲彈軍』!」趙昕高興的拍著手說道。

「好!」趙禎道:「就叫它擲彈軍!」

至於為什麼要取一個如此奇怪的名字,趙禎懶得去細究了。

這是他的執政風格,這位官家,連宰臣們具體的行事,只要不是迫不得已,都不想多干涉。

何況是自己的獨子的要求呢?

不然,為什麼坊間會說:當朝官家,百事不會,除了做官家……

於是,這父子二人,言語之中,就確定了一支全新禁軍的番號。

而群臣在旁聽著,也沒有什麼人關心這個事情。

因為三衙禁軍,素來是趙官家自己的事情,和兩府關係不大。

就是樞府,也無法干涉趙官家對禁軍的安排。

現在,兩府大臣們的關注重點,已經從春坊今日的事情,轉移到了如何防止今後再次出現這樣的事情上去了。

這是文官正府的本能。

統治穩定壓倒一切!

無論用什麼辦法,他們都會拚命維護現行體制與制度。

其他所有問題,都要為穩定與統治讓路!

以至於,這些人連爆炸的原因都不想再追究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