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李泰的大唐》第一百零七章 靈醒的少族長
清醒的人最荒唐!

李泰分明清楚王玄策的能力,卻被或敵或友的各方大佬質疑、反對,李世民、長孫無忌乃至李靖、李勣,他們對一個小吏能否勝任如此重任出任欽差深表懷疑,若非李泰剖析薛延陀之戰體現的戰略和外事眼光,李世民等人連懷疑都會省略,直接會毫不猶豫一口否決。

魏徵、高士廉、岑文本等人則是乾脆利落地黜落王玄策,高士廉言辭間更是暗指李泰借勘定平壤一事培植黨羽。

唯有程咬金堅決支持李泰,為此願意以國公爵位作保,充分體現了唐朝好嶽父的擔當。

雙方爭論不決,李世民只能採取折中方案,同意王玄策為欽差出使平壤,總領一應外交事宜,不過軍事方面需得一位老成持重的大將總領。

這個軍事總將的人選不能太過耀眼,但能力和資歷又必須勝任,如此一來,凌煙閣二十四臣那幾位領軍大佬自然排除。

李泰趁機提出讓此時不溫不火,尚在軍中打磨等待一飛衝天的蘇定方總領軍事,這同樣被求穩的大佬們否了。

萬幸李靖對這位曾經追隨自己攻打突厥,作戰英勇善出奇謀的「小將」還有印象,對他的才華表示認可,原則上同意蘇定方領兵入平壤的建議,不過不能為主將。

一連串人事篩選過後,左衛大將軍李大亮成為平壤駐軍主將。

原因有二,其一李大亮為左衛大將軍,正好是左衛中郎將蘇定方的上司,選定二人駐軍平壤,順道一併解決了以哪一衛人馬出征的問題。

其二,李大亮為開國功臣資歷夠老,其為人沉穩行事嚴謹,不爭功不冒進,端的是軍中老黃牛。

當年負責安置東突厥降眾事宜,李大亮做得妥妥帖帖,大唐朝野、突厥部眾無不交口稱讚。

此公在處理與異族關係方面經驗豐富無人能比,最重要的他在軍事方面戰功尚可,能力也算得一流,不過在李勣李靖這些超一流大神面前就不夠看了,因而至今還是一個縣公,連郡公也沒有混上,如此就能降低泉蓋蘇文的警惕。

大事議定,李泰總算鬆了口氣,議定駐軍兵馬以後,大唐國家機器開始火速運轉。

左衛立即著手準備出征事項,而後兵部發文,於關內、隴右、山南、劍南等遠離遼東的四道,總計三百餘個折衝府中遴選精銳補充左衛人馬。

十六衛一個蘿蔔一個坑各有職責,為了保證火速拉出大軍兵發平壤,只能讓左衛以完整建制開拔。

但左衛開出長安後何年何月能夠回國歸期未定,左衛的職能卻不能空置,因此在決定左衛出征的同時,必須立即遴選天下精兵填充。

忙完這一兩件要命的事項,待一乾重臣和高玉琪也散去後,李泰與老李稟報了籌建外交部機構設置的規劃。

李世民原則上認可他以國度劃分製置司,以專精職能分處應對的機構設置,不過他特意提出了兩點意見。

一是各司各處的人選須得經過三省共議通過,二是必須妥善平衡鴻臚寺和禮部利益相關人員的安撫,不能因為外交部成立而造成人事動蕩。

這是題中應有之意,李泰自無不可,他也趁機對老李提出了一個建議。

如今遼東大事已然付諸實行,為了統籌安排,契丹、奚族、室韋、靺鞨等部,乃至日後新羅、百濟、倭國,凡是所有泛遼東範圍的國度,其全權交涉處置之權應一體交由外交部,無論三省還是六部,均不得干涉外交部的處置和決定。

換句話說,外交部就是一個繞開三省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的全新機構。

老李略加思索後同意了李泰的建議,非常時期給予外交部專斷之權,這有利於處理紛繁複雜的遼東局勢,想必三省也不會提出異議。

李泰又提出明日遷封秦王之事一切從簡,一紙詔書冊封即可,現在他手上一屁股爛事,誰有功夫來折騰一場大典。

這個提議引得老李勃然大怒,他認為這是小兔崽子藐視秦王封號,辜負了他這個當爹的一片苦心。

父子二人鬧騰一陣,最後以李泰屁股上多了好幾個大碼鞋印抱頭鼠竄結束。

看著李泰落荒而逃的身影,老李輕笑著搖了搖頭,而後坐在丹陛上沉默半天,聲音飄忽道:「四德,王福生那條老狗幾時能回?」

四德聞言腳下無聲地跪倒老李身前叩首回道:「陛下,老祖宗回扶風老家祭祖,年前特地與陛下告假一月。

今兒是正月十五,算一算日子還有七八天能回。」

李世民喃喃道:「這條老狗走得倒是時候,近些時日長安發生了多少大事,害得朕要說兩句體己話也沒人聽……

今日已是元宵,今兒過後祭祖應該諸事已畢,四德,著人迎你們老祖宗一程,朕這些天……憋了好多的話呢……」

四德聞言渾身上下三萬三六千個毛孔無不熨帖,老祖宗雖然離京祭祖將近一月,可這聖豢不曾衰減分毫啊。

當今天子嚴厲約束宦官,他們這些內侍在天威之下活得那叫一個憋屈,天天捧著卵子過活,儘管他們沒有這玩意兒,可這句話依舊能夠非常貼切的形容貞觀朝宦官們的處境。

時時刻刻謹言慎行不敢喘一口大氣,皇帝雖然對家人功臣寬厚仁愛,可對他們這群內侍卻比治軍更加嚴厲三分。

宮人但有差池,一頓板子那是起步價,過錯稍微苛重三分,等待他們的下場一定是人頭落地。

整個宮中,唯有老祖宗王福生能夠在陛下面前說道一二,若有宮人無心犯錯老祖宗也能回護一二,陛下同樣唯有在老祖宗面前方能吐露一些心聲開解心意。

老祖宗離京以后宮人們如喪考妣,從上到下全都沒了主心骨,如今聽得皇帝催促老祖宗返京,四德頓感一股喜氣沖得他渾身骨頭輕了幾斤,重重一叩頭道:「陛下聖明,奴婢這就前往扶風迎老祖宗回宮伺候陛下!」

……

出了宮後李泰著人火速召集契丹、奚族、室韋諸部使節相議大事,王玄策、蘇定方先行孤身入平壤,他們能否頂住蓋蘇文的壓力,這三部的作用非常關鍵。

至於靺鞨,李泰刻意選擇了無視。

這一塊臭不可聞的裹腳布已經完成了他的角色戲份,至於賠償和一千精銳入質一事,借他一千個膽也不敢毀約,即便泉氏不認同這一紙盟約,靺鞨也得捏著鼻子認了。

人最經不得念叨,回府以後李泰卻是第一個看見了勿吉長興。

「殿下,長興恭候多時矣!」靺鞨少族長行禮如儀,恭敬無比得迎在李泰馬首之前。

李泰笑道:「你倒是個靈醒的,我請的人沒到,反是讓你捷足先登,你們靺鞨人在長安消息當真靈通!」

………………………………………………………………………………………………………………………………

感謝『每次開車我都會漂移』書友髮長評力挺支持大唐,從你的字裏行間我可以負責任的說,你是一個悶騷的老司機,胖哥哥就喜歡你這股子悶著浪的勁頭O(∩_∩)O。不管怎麼說,有你們的長評對於作者的激勵並不亞於一次打賞,千山拜謝了,這本書我好好寫你們慢慢看,我不能保證讓大家都盡興滿意,我只能保證自己用心。說一千道一萬,沒有大家的收藏、推薦票和將來的訂閱支持,千山也不能隨時保證打滿雞血,所以了只能繼續請求大家的支持啊。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