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有條大魚》第四十二章:邊緣人物
如果說《巴黎,我愛你》還能算作二十個文青的發聲,那麼《紐約,我愛你》就單純只是一群不如意的演員加演員尋找存在感的作品,可以說毫無拍攝的意義。雖然本來就沒抱多大的期待,但是了解過了電影的「主創」構成之後梁葆光還是被製片方的「魄力」給震到了,弄一大堆邊緣明星燴一鍋大雜燴,也不知道這是準備推銷給誰。

「那破電影要是不想拍就直接推掉算了,難不成你還在乎那點人情面子?」兒子一臉糾結的表情,而雲靜怡可就直接得多了,在她看來有客串電影的閑工夫還不如做點正經事,比如找個女朋友什麼的。

梁葆光就是為了參演《紐約,我愛你》才來的紐約,而既然到了大蘋果城,沒有道理不來看望他的母親。母子想見當然是好事情,只不過雲靜怡總愛給他亂出主意,「這就不是人情的事兒好吧,您是強勢慣了,可我現在連個新人都算不上,都還沒正式進入荷裡活進入文娛圈子呢,要是這次不想拍直接把電影推了,以後誰還來找我拍電影?」

「你是不是還沒有搞清楚狀況,你是個導演不是個演員,這次只是客串的男主角,以後幹嘛要人家找你拍電影啊?」雲靜怡翻了個白眼,這個世界處處都是大金字塔,導演們只需要對製片方負責能拉到贊助就行了,根本不需要顧忌演員的感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詹姆斯·卡梅隆的脾氣極差,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人品低下,可他們想拍電影的時候會發愁找不到演員?

「可總得經營點人脈不是。」梁葆光之所以要參演,不過是為了多認識幾個人而已,以後用不上人家也不算他的損失,要是萬一用上了不就賺大了。

「左右不過幾個邊緣人,他們能算什麼人脈,你要是真的想在荷裡活經營人脈,回頭媽媽給你介紹幾個一流的製片……」雲靜怡反正是不太瞧得上這些人,因為梁葆光跟她說了合作者的名字之後她發現自己隻認識個岩井俊二,其他的一概沒聽說過。

沒錯,雖然在天朝有很多女生一提到電影就最愛《這個殺手不太冷》,最愛馬蒂爾達那樣的女孩雲雲,但在2007年的美國,娜塔莉·波特曼就是個「長了一張石頭臉的非主流猶太佬」(東海岸),這種觀點固然有種族歧視的關係,但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她的選片路線與眾不同。

早在2003年娜塔莉·波特曼就曾公開表示「今後絕對不接商業片」,雖然2005年出演了《星球大戰前傳3:西斯的復仇》打了自己的臉,並被許多黑粉藉此大肆攻擊,但其他時候她還真沒有拍過商業電影。一個專演文藝電影、藝術電影的人,哪怕演技再好也不可能成為天王巨星的,蒂姆·羅斯總被人跟阿德裡安·布勞迪放在一起,成就卻遠遠及不上這個後輩,不是因為政治立場,而是因為他選片的口味太刁。

從星球大戰系列之後就再沒演過什麼真正意義上賣座大片的娜塔莉·波特曼,確實有些被荷裡活邊緣化了,看得上她的她看不上,她看上的又看不上她。總是在小眾電影裡露臉,人氣跟影響力一天不如一天,若不是實在沒轍了,她也不會靠著到處宣傳反恐以及幫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問題上洗地來怒刷存在感。

名氣相對來說最大的娜塔莉·波特曼都是如此,其他人就更不用提了,她的小姐妹斯嘉麗·約翰遜一心想要成名,卻依舊沒能獲得好機會只是不溫不火,而薑文、舒淇等人甚至岩井俊二,也只是在某些地區有認知度,在紐約的大街上拉個美國人問問看,回答一定是「不好意思,那是誰?」

「媽媽,我怎麼感覺你說邊緣人這三個字的時候是看著我說的?」梁葆光撓撓下巴。

「媽媽只是不希望眼睜睜地看著你走上一條不歸路,藝術電影那是功成身就的老藝術家們玩的東西,你現在算是哪根蔥?做人就得現實一點,先搞商業電影混出名頭,然後再想那些。」雲靜怡是個非常現實的人,梁葆光性格中現實的部分就傳承自她,所以她很少以理想為分析問題的原點。藝術電影是傳達觀點或者反應問題的,而這就意味著能耐下性子看的人非常少,產生共鳴的人更少,這很不利於初期積累人氣提高認知度的階段性目標,所以她才勸梁葆光以商業電影起步。

「我只是拍拍藝術電影,怎麼就是條不歸路了?」梁葆光懷疑母親是因為常年不說中文的關係,遣詞造句的能力已經大大退化了,知道的他是要拍藝術電影,不知道的還以為他要去玩ADC呢,而且母親的觀點他也不能全部贊同,「媽,我不是看不上商業電影,而是沒有那個條件去拍,人家身後都有大公司支撐,而我想要拍卻只能問你跟老爸拿錢,就算拿個千把萬美元出來也不夠看的。」

「你的眼光不是一向好麽,最近華爾街鬧得這麼厲害,老媽找找關係給你借個一億美元的貸款,玩一票大的怎麼樣,這樣不就有錢拍電影了?」雲靜怡在人前總說她自己是個高級打工妹,但打工打到她那個份上已經能夠得著天了,拿資產或者走關係去貸款,幾千萬美元還是能輕鬆拿到手的。

「您就我這麼一個親生兒子吧,幹嘛這麼著急送我去吃牢飯?」眼光準在金融業確實可以賺到錢,但梁葆光總聽他老爸梁革生奉勸別人:這錢有命賺也得有命花才行,他對此深以為然。

次貸危機的爆發純粹是美國政府搞的鬼,他們為了壓製通貨膨脹抑製整體消費,以縮減貨幣發行量從而達到轉嫁他們自己的危機目的,連續進行不合理的加息。此舉加重了所有負貸人的負擔,只要是個智商超過海豚能達到三位數的正常人,都知道次級債是垃圾,可美國政府靠著一遍一遍又一遍的洗腦生生騙得一堆拿著碩士博士文憑的金融行業從業者大量吃進,然後走上天台縱身一跳。

美國的貸款主體並非投資貸款而是房貸,2006年末與2007年初時,北美地區房產的勢頭還是有很多人看好,但梁葆光卻知道短期內泡沫必碎,他真的想撈錢可以憑藉槓桿在大潮前後獲取超過百分之四千(計算數值為三千八百一十四)的利潤。讓一億美元變成四十億美元,聽上去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情,但如果他真的這麼做了,FBI的人恐怕很快就會找上門來,以各種莫須有的罪名沒收他的財產再將他送進監獄。哦,因為他是天朝人,找上門的可能會是CIA。

「小賺一筆總是沒問題的,嗎也沒讓你玩得那麼過火。」雲靜怡是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學派的MPAcc,而梁葆光則是哈佛商學院分析派的MFin,所謂術業有專攻,她一向都覺得兒子應該成為華爾街之王,而不是荷裡活之王,「這麼好的機會放在面前,不撈點豈不是對不起老娘給你繳的幾年學費?」

「您開心就好,我去寫劇本了。」梁葆光動心了,但這得等他靜下心來才能操作,此刻他的心思主要還是放在了電影上,他打定主意明天見娜塔莉·波特曼的時候讓她幫忙介紹幾個老戲骨,他手頭這部已經有了模樣的劇本,情節和內涵固然出色,卻需要個演技強大的人才能撐得起來。

斯嘉麗·約翰遜是個很有野心的女人,一直深刻貫徹孔夫子的「無友不如己者」,身邊朋友都是比她強能幫上忙的,這次娜塔莉·波特曼拉上她一起參加《紐約,我愛你》的拍攝,雖然沒有絲毫興趣她也還是二話不說地答應了下來。拍攝電影她根本不關心,跟娜塔莉·波特曼搞好關係才是她的主要目的,所以晚上兩人一起吃了晚餐,「娜塔莉,找個專業的演員不是更好嗎,你還準備挖掘新人?」

「是我們哈佛的學弟,我看著挺有眼緣的就邀請他出演了,他的演技很棒。」娜塔莉·波特曼自己也說不好為什麼一下子就看中了梁葆光,並邀請他參加這部電影的拍攝,但她始終相信自己的感覺不會錯,這個男人會對她很有幫助。

「那個傢夥很帥嗎?」斯嘉麗·約翰遜只能把「眼緣」這個詞歸結為帥。

「確實很帥,而且有種很特別的氣質,不過那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他符合我對角色的定位。」娜塔莉·波特曼皺了一下眉頭,她更喜歡用職業的眼光去看待問題,電影的角色選擇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即便之前就跟製片方說好擁有選角的權利,但她絕不是因為個人喜愛而讓誰成為主演的人。

「氣質這東西,很難講的……」斯嘉麗約翰遜搖搖頭,有時候這玩意兒就似乎自己騙自己,「那他人呢,怎麼沒有跟你一起來紐約?」

「他已經來了,不過人家在紐約有地方住,他的母親是NEE能源集團的首席財政官,在上東區有一套……」娜塔莉·波特曼之前並不知道這些,是來了紐約之後才知道這個學弟的家庭背景。

「那個發電的NEE集團?」斯嘉麗·約翰遜一下子來了興趣。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