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江湖煙雨行》第八十三章 開疆拓土
松江畔的官道上,慢慢走著一輛牛車。

牛車上是很大的車廂,裝飾樸素,但佈置的很舒適,走路時不覺顛簸,隨時能睡著。

蘇幕遮就在車上睡著了,枕著小師姐腿上,雙腿放在漱**上。

葉秋荻挑簾看車外景色。

吳淞江畔的官道不曾荒蕪,來往客商很多,沿路樹林繁茂,偶有山頭寺廟遠遠傳來鍾音。

蘇幕遮睡的很死,葉秋荻撫平他皺起的眉角,他這些天著實累著了。

龍王島上,水龍王雙腿被毀後,蘇幕遮沒有趕盡殺絕,而是將廢掉的水龍王交給了青幫。

但讓青幫一統也不是蘇幕遮想的,因此借青幫元氣大傷,而青衣門勢大之際,蘇幕遮在青衣門內扶植了一位新門主。

這位門主姓黃。他是主動投靠蘇幕遮的,甚至獻上了兩份很大的禮物。

一是魚刀,青幫聖物,範文創建青幫時手持的兩把削鐵如泥的短刀,二是荊州都督白安禮與水龍王來往的信箋。

蘇幕遮全收下了,在看到那些信箋後不動聲色,借黃師父之手,趁機將青衣門內水龍王鐵桿的支持者全部剷除了。

一時血流成河。

水玲瓏姊弟雖有異議,卻無可奈何,尤其在龍王印丟了的情況下。

是的,龍王印丟了,在水龍王攻上龍頂時,水玲瓏安排信得過的手下帶龍王印由密道下山交給水引之。

但那手下出了密道後,人便不知蹤影了。

少了龍王印的青幫勢力隻及長江,再難號令五湖三川的群雄。

諸事安定後,蘇幕遮依舊不罷休,提出了一個合作,這個合作是關於鹽運的。

南楚初建時迫於世家和齊季倫這些功臣壓力,楚國廢除了鹽鐵官營,讓齊季倫這些人賺了個盆滿缽滿,廟堂卻一窮二白。

而江左齊家的私鹽全是借青幫在長江的地位販來的。

這番蘇幕遮出行龍王島的目的,在解決了水龍王這個心腹之患的同時,也要解決這件事。

蘇幕遮直言不諱告訴青幫與青衣門,鹽鐵官營已是必然。

因為強敵環伺,王上缺錢,,而楚國又百業待興,田賦不敢提也提不上來,唯有動鹽鐵的主意。

這是所有世家阻擋不住,也不得不同意的。

待鹽運售鹽官營後,青幫與青衣門若想吃這塊肉,唯有販私鹽。

蘇幕遮說到這兒時,青幫剩下的幾位耆老忙道不敢。

蘇幕遮舉手投足間廢了水龍王,又血洗青衣門,扶植了新門主,早讓他們見識到了這位朔北王的手段。

蘇幕遮當時一笑,為他們指出了另一條路,即由朝廷設立左右鹽運司,青衣門,青幫掛靠鹽運司下,各負責一條鹽運。

雖不如現在這般暴利,但薄利多銷,足以青幫下面在江上吃苦的幫眾掙得一份可觀的辛苦錢了。

若辦的好了,日後朝廷在運糧,貨運時,也將交由青幫與青衣門。

青衣門黃門主剛跟了蘇幕遮,自然無不答應。

青幫雖有顧慮,認為這會讓青幫失去江湖地位,但蘇幕遮提出的合作的確誘人。

恰在這時,吳郡鄉侯齊季倫,齊世橋身死的消息傳來。

儘管蘇幕遮否認,青幫耆老們依舊認為這是蘇幕遮打擊私鹽的決心和手段,立刻答應下來。

忙完這些後,蘇幕遮才領人返回陸地。

他們在長江口上岸,尚小樓忙於鹽引之事,下船後就先行告辭了。

所謂鹽引,乃是商人在鹽運司支領與售鹽的憑證,尚小樓也準備插一手,用蘇幕遮話來說,能掙錢的事絕少不了尚小樓。

至於齊季倫的死,蘇幕遮著實不知。

然而不僅青幫耆老們認為是蘇幕遮乾的,廟堂上世家也認為與蘇幕遮脫不了乾係。

齊季倫的死讓這些世家頗有兔死狐悲之感,深怕得罪朔北王后,也死的這般不明不白,因此在朝堂上齊齊向王上施壓。

不過林中正剛提出就被王上駁斥了。

王上的話擲地有聲:「朔北王他們在龍頂獨挑七方勢力,命差點丟了,哪有精力去理會姑蘇城?」

很快吳郡郡守上報的奏章也洗清了蘇幕遮的冤屈。

郡守在奏章中詳述齊季倫在閑池閣大宴江湖人,後因財貨起了衝突,太湖水匪搶奪財物,放火燒了閑池閣的經過。

郡守著重提到一個人,微雨劍派劍之植,稱劍之植當晚殺出齊家後,躲到了五百裡太湖水波之中。

這下所有人都懷疑不到蘇幕遮身上了。

蘇幕遮曾殺了劍之植兩個弟子,這是建康所有人都知曉的。

於是廟堂世家所有的怒火又轉移到了太湖水匪上,力諫王上剿除太湖水匪。

更有主動請纓者,不過這些人打的什麼主意,大家都心知肚明。

齊家世代為鹽商,富可敵國,更是建有專門放置寶物的仙寶閣。

齊季倫與齊世橋皆死,齊家唯一後人也早死在獅子樓上。剩下的寡母還不任人拿捏?到時候王上派去的人自能撈一筆。

王上也知道,因此力排眾議,差蘇幕遮趕往吳郡,主持剿匪一事。

蘇幕遮原是乘坐寶船沿松江趕往太湖的。

但他嫌人多不能談情說愛,因此領葉秋荻與漱玉下船改走陸路,讓魚幼居率千佛堂眾人乘船趕往太湖。

牛車緩緩的走在林間,輕風微微拂動長發,吹到了蘇幕遮長的嘴角。

葉秋荻為他撥開,忽想到了葉秋荻為海流劍派山羊鬍子老叟出的餿主意。

山羊鬍子老叟在刺死白幼文後,整個人都嚇傻了,早忘記了為兒子報仇。

他不止一個兒子,兒子死了不至於就不活了,但殺死白幼文是真活不了了。

他相信,消息傳回白帝城,衣不流行一定會血洗整個海流劍派的。

蘇幕遮為他們出主意,說事到如今唯有一個辦法,就是三十六計走位上計。

蘇幕遮甚至為他們設計了逃跑路線,讓他們先隨扶桑人舉家遷往扶桑。若衣不流行追到了扶桑,他還知曉另一條逃亡之路,即由扶桑坐船向北沿著大陸向北走,一直到東北端後跨海折向東,他們很快就能到達另一片大陸。

「你坐船直接向東北行,也可以找到那片陸地,不過要危險些。」蘇幕遮好心提醒。

蘇幕遮告訴他們,那片陸地非常遼闊,氣候宜人,極易居住。

「但有一件事你們一定要答應我。」葉秋荻記著,蘇幕遮當時說的極為認真,「這是讓你們名留青史的大事!」

他的鄭重讓一直獃獃的老叟也露出好奇神色。

「每到一處,一定要埋下一塊石碑,上面刻上:我來,我看,我征服,此地自古以來即是中華之領土!」

「此去,開疆拓土之重任就放在爾等身上了,保重!」

蘇幕遮鄭重其事的將身上所有五銖錢,統共一貫,交到了老叟手上。

另外給了老叟一塊朔北王腰牌,讓他必要時當金子賣掉。

老叟徹底呆住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