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之驚夢》第四十二章 勇士之血(上)
開元二十二年九月十七,洛陽城南軍營,大唐皇帝李隆基將在這裏會見使節,檢閱軍隊。

辰時未到,偌大的城南軍營已是旌旗遍立彩旗飄飄。校場內早已佈置完畢,正中主看台和左右次看台上穿梭著宮女太監,上了一盆盆一盞盞的瓜果糕點,各個要點上已經站著穿著鮮艷鬥牛服的千牛衛備身和備身左右。

軍營外崗哨密佈,禮部郎中、員外郎會同羽林軍軍士核查入營者的身份,人數。

軍營外絡繹不絕趕來的馬車上下來一位位皇室子弟,貴子貴女們,被一一的領進了軍營內,也引起了陣陣的吵鬧聲:

「對不起小侯爺,由於人數太多,所以規定您只能帶一人進入!」

「商賈之子,抱歉,你不能入內。」

」老賈,跟我進去。」一名功勛之後拉著商賈之子的手,隨即看到把守營門身穿豹紋服飾的萬騎,連忙鬆開了手,悻悻然道:「對不住了老賈,兄弟帶你不進了。」

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武惠妃的愛女出嫁,巴結送禮的人絡繹不絕,洛陽城已是人滿為患,勛貴子弟富商巨賈多如牛毛。要是站在春風樓上丟下一塊板磚的話,砸死的人不是世襲公侯,就是富甲一方。城南軍營雖大,但也容納不下如此多人,為此審核甚嚴。

時間流逝,三省六部在洛陽的大佬們,除了公事外的人幾乎都來了。接著禮部侍郎引領的回圪、契丹、突厥、渤海國、南詔和吐蕃的使節也進入了軍營。隨後皇子王爺們、公主郡主和公侯們也都先後到來。壓軸的,自然是大唐皇帝陛下李隆基了。

待上千人的隊伍擁簇這李隆基進入軍營後,營門也隨即關閉了。

年近半百的李隆基已經有些微微發福,保養得當看上去只有三十許,俊朗的臉上飄逸著精心修剪的三寸長須,端的是一位美男子。李隆基在坐北朝南的主看台上的主座高高坐下,旁邊就是其最寵愛的武惠妃了。

武惠妃不愧是能獨佔后宮十餘年的人,三十餘歲的年齡看上如二十齣頭,靚麗中帶著嫵媚,一顰一笑風情萬種。

武惠妃的右手邊坐著一位十四五歲長得眉清目秀的少年,這少年便是李隆基的十八子,壽王李瑁。

李隆基的左手邊坐的是李林甫,可見李林甫已是位極人臣,恩寵已極。李林甫的身後坐著數人,其中一位妙齡少女,正是李依依。才兩三天過去,李依依的小臉似乎有些清瘦,眉目間還有些憂愁。

主看台左側上坐滿了皇室成員功勛之後以及家眷,忠王李璵、光王李琚、壽光公主等就坐落與此。右側則是六家使節代表和朝中文武重臣。

其餘大小官員,勛貴子弟,富賈商人等便駐足於東西兩側。

隨著萬騎大將軍陳玄禮手中的令旗揮下,號角聲起,戰鼓轟轟,軍營西南角的內營門打開,率先走出了一隊軍士,身穿鮮艷鬥牛服,正是掌侍衛左右,供禦兵仗的左右千牛衛一團彪形大漢接受檢閱。

隨後依次而出的是: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和左右金吾衛等十二衛,牛魁的千牛衛中郎將府,殿後的是羽林軍、神武軍和萬騎等北衙禁軍。

每支隊伍一團兩百人,其中,左右金吾衛、牛魁的中郎將府、神武軍和萬騎的騎兵部隊。

十七支隊伍分成十七個方陣,戰甲鮮明精神抖擻、士氣高昂整齊劃一的站在李隆基的面前,數千將士齊刷刷的單膝跪下,齊聲喝道:「參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隆基豁然站了起來,高聲道:「眾將士平身!」

瞧著眼前的虎賁,李隆基心中志得意滿,豪情萬丈。在這一刻,李隆基暗中立下誓言:「千古一帝,自此始!」

戰鼓急促,又走出了三支隊伍。這三支隊伍都只有五十人,清一色的高頭大馬彪形大漢,披掛整齊手持重武器渾身下山滿是煞氣,一出場就震懾住了享受太平久矣,只顧鬥雞遛狗的紈絝子弟,貴子貴女們。

這三支隊伍正是來自吐蕃、契丹和南詔。渤海國、回圪和突厥已然臣服或交好於大唐,不想惹是生非。

三支隊伍顯然是百戰餘生的鐵血戰士,人數雖都少氣勢凌厲。而三家使節提出的參與校檢只是兩天前,頗讓大唐方面有些措手不及。

大唐的百戰精兵又都在北庭、劍閣、壠右和安西等邊防,好在有場中這精挑細選的數千精銳,還能怕了這些胡人蠻子不成?

人多氣勢卻弱,使得李隆基的面色有些不好看,卻也高聲道:「都是朕的鐵血勇士,每人賞錢三千。」

數千將士再次跪下,齊聲呼道:「臣等謝陛下賞,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而三支使節隊伍:契丹隊伍下馬彎腰行禮,南詔隊伍馬上彎腰行禮,而吐蕃隊伍依舊騎在馬上毅然不動。

太僕少卿、涼州別駕、河西節度使牛仙客起身喝道:「吐蕃使節,這是何意?」

吐蕃使節是贊普的弟弟鳩摩可,鳩摩可笑道:「大唐陛下勿怪,我吐蕃戰士隻敬服真正的勇士,若是在場的一十七支大唐軍隊中,有一支能打敗我吐蕃這一隊人,那麼自當跪下。」

牛仙客道:「陛下面前,豈能動刀兵。」

鳩摩可依舊笑道:「大唐之威名震四方,不動刀槍難道是遛狗鬥雞出來的?」

裴耀卿厲聲道:「使節慎言,我大唐天威乃是萬千將士一刀刀的砍出來的,豈容褻瀆!」

「既然如此,那麼吐蕃跟大唐就來一場勇士之血!」

「何謂勇士之血?」

鳩摩可鄭重的道:「勇士之血,就是流盡勇士的血。我吐蕃五十人對戰大唐一團兩百人,直到對方流盡最後一滴血。」

來了,雖然大家都知道吐蕃使勁聯合契丹南詔等使節前來,是不懷好意。但是料想也只是比試一番騎射,派出三五人打上一場,輸贏之間大家相互冷嘲熱諷一番也就是了,哪成想居然會是這等的血戰?

大唐上下臉色難堪,一時之間啞口無言。二百打五十,贏了也不光彩,輸了更不用說了,大唐聲望和陛下的臉面都將丟得乾乾淨淨。此時誰敢出聲?

鳩摩可瞧著大唐的皇帝陛下,滿場的文武官員數千將士,不由得露出滿滿的蔑視,大唐也只是外強中乾不過如此,吐蕃定能勝大唐。南詔使節和鳩摩可對視一眼,兩人一笑,心照不宣。

李林甫喝道:「此地都是我大唐最尊貴的人,數百將士廝殺,難免有誤傷,使節此言不妥。若是使節一定要賭的話,不如咱們兩方各自出兵一萬戰上一場,那麼豈不是更能體現勇士之血?安西、壠右還是劍閣,地點隨你們挑選。」

李林甫雖然小肚雞腸口蜜腹劍,卻也不愧是個身懷急智、目光如炬的人,立即發動反擊,引起了眾多大臣的附和:李相公這招妙啊!

李隆基臉上露出笑意,道:「李相公此議,吐蕃使節覺得如何?若是嫌棄人數少,那麼十萬二十萬的,朕也是派得出的。」

南詔使節站了起來說道:「陛下此言差矣,如今天下太平,各方交好,莫非大唐想挑起戰火不成?」

契丹使節聞言泣道:「如果陛下就此掀起戰火,則天下生靈塗炭也!」

李隆基一口老血差點噴出,你們這些王八羔子耍的把戲當老子不知道?不就是想聯合起來想把老子的大唐當塊肥肉啃,門都沒有。老子現在就是想動手一一的收拾你們,可這話不能明說啊!時機不對,一打六,還是很吃力的。

侍中裴耀卿道:「二位使節此言差矣,陛下只是贊同了鳩摩可使節的提議來一場勇士之血,只不過換了地點,人多了一些而已,怎麼能扯到挑起戰爭,這是兩回事嘛!」

渤海國使節是國主大武藝的兒子大欽茂,大欽茂道:「以小王之言,雙方不如各退一步,各出十人以示勇士之血,如何?」

大欽茂也是想看熱鬧的,最好是大唐跟吐蕃南詔之間能打起來,腦子打出狗腦子來那是最好,那才能出了跟大唐大戰一場疲憊不堪的鬱氣。

渤海國國主大武藝是支持朝中親突厥派,與其弟大門藝為首的親唐派產生矛盾。開元十五年,大武藝因討伐黑水部一事與大門藝決裂並引發兵變。之後大門藝兵敗奔唐,大唐庇護大門藝,渤海遂與大唐交惡。

開元二十年渤海應突厥之約攻唐,兩國爆發軍事衝突。打了一年多雙方都覺得沒意思白白的便宜了突厥人,就罷兵修好不計前嫌。

回圪使節也道:「大欽茂王子所言甚是,那就各出十人一戰,以彰顯勇士之血。」

大唐設立安西都護府,對回圪來說如鯁在喉,做夢都想將大唐的軍隊趕出西域,因此巴不得大唐跟吐蕃大打出手,吐蕃佔了壠右,那樣就切斷了跟安西的聯繫,這樣的話對回圪可是大喜事。

都逼到這個份上了,大唐再不戰那怎麼也說不過去了。李隆基看向李林甫,李林甫道:「那就各出十人,馬戰還是步戰?」

鳩摩可大笑:「自然是馬戰!」

牛仙客道:「既然是馬戰,不得使用弓箭,免得誤傷!」

鳩摩可道:「可!」

鳩摩可起身厲喝道:「出十人,去弓,死戰!」

話音剛落,吐蕃隊伍中走出十騎,卸下弓箭交由同伴。十騎排成一列,手持長武器,殺氣騰騰!

鳩摩可大笑道:「這十人只是我吐蕃軍中的小卒,不值一提,讓大家見笑了!」

瞧著吐蕃十騎,場中人臉色都不好看,這一看就是百戰餘生的殺人無數的鐵血戰士,能打得贏嗎?沒有人敢確定能贏!

李林甫喝道:「大唐勇士們,為陛下盡忠的時刻到了,出十人,死戰!」

這可是死戰!場中數千大唐將士,為陛下死,為大唐死,都不會皺一下眉頭,可這不是死就能了結的事,要的是贏。只要是贏了,哪怕是死,那也能得到無上榮譽,可要死輸了呢?一時間無人跨出步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