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之驚夢》第614章 烽火連天(二十四)
常山郡城一片素白,闔城上下一片哀哭,即哭顏杲卿老爺子,也哭自己即將面臨的未知。

在這種情況下,張風自然是走不了了,顏季明處於悲傷守孝不能理事中,張風就成為了常山郡城的主事者。

先是依靠張風儲存的器械守住了城池,接著張風更是帶著家將千裡來援,在數月的並肩作戰之中,郡城上下都對這位有勇有謀,又有仁義的張大帥的嫡子很是信服!

再到張博橫空出世,先是全殲了崔乾佑及其兩萬叛軍,接著打破潼關,擊潰哥舒翰的三十萬叛軍,最後又逼得安祿山不得不離開洛陽城,還重創了安慶緒。

這消息傳來,將張博張三爺的聲望推到了巔峰,也帶著將張風的名聲隨之傳播。

「張三爺的嫡子就在常山郡城裏坐鎮,張三爺沒有忘記大家,張三爺又向二十年前那樣來殺惡徒救大家了!」

「去常山郡城投奔張三爺的兒子去,大傢夥一起殺叛軍保家鄉!」

「父是英雄兒好漢,跟隨張三爺的嫡子絕不會有錯,是帶把的男兒就一起去殺叛賊!」

「張三爺的兒子都來為咱們河北平叛了,張三爺也馬上就來了,大傢夥一起去從常山迎接張三爺去!」

隨著張三爺的嫡子張風在常山郡城的消息傳揚開去,以郡城為中心的四面八方的熱血男兒紛紛辭別父母妻兒,趕赴常山,一同平叛保衛親人。

張博的嫡子在常山郡城,能鼓舞起河北百姓的鬥志,自然也能引起郭子儀等大將的注意,也更能引起叛軍的注意!

向北來的安慶緒就不服氣了,你是張博的兒子,我又是大燕皇帝的皇子,宿命的相遇,豈能不決一高下?

於是,安慶緒引著大軍浩浩蕩蕩的就殺奔常山郡城,要跟張雲決一死戰。消息傳來,北方的視線又聚焦到了常山郡城!

等著一場龍爭虎鬥!

聽到安慶緒殺奔常山郡城要跟張博的嫡子決一死戰,安祿山是哈哈大笑:「好,老子在張三的手中處處吃癟,就讓兒子來為老子出氣,來人,再增援一萬軍,還有讓小輩們全去會會,告訴我兒,只要擒獲了張三的那個嫡子,老子就封他為太子!」

同樣聽到消息的張博卻是淡淡一笑:「安慶緒還不錯,帶兵挺有方的!」

已經是都尉的烏其瑪黑急道:「大帥,請讓末將領兵前去支援少主!」

其他人也是紛紛請戰,同時也在大罵:「這安祿山不要臉,連兒子安慶緒也不要臉,有本事大家旗鼓相當的擺開陣戰廝殺上一場,這麼數萬精兵圍攻少主帶的一群烏合之眾,真是不要臉到極致了!」

張博製止了眾將的請戰,道:「現在咱們人手本就不足,況且還有雷萬春也在那附近,而且郭子儀也不會袖手旁觀的!」

張博是這麼說,可不代表麾下的人不著急,這張雲可是張博嫡子,未來的繼承人,而且大家都對張雲的才能和人品非常認可,又豈能讓張雲置身於危險之中?

不說別人,但是張風和魏剛就極力請命,加上眾將不容分說的表現,張風和魏剛各領軍兩千,就急匆匆的殺奔常山郡城。

在長安城的張府勢力聽到這個消息時,本來正熱火朝天喜氣洋洋的準備迎接家主進城,大傢夥也都明白,家主只要進城了,很大可能就會成為這座舉世無雙的城池的新的主人。

而大傢夥,就會成為有從龍之功的開國元勛!如此曠世大喜之事,怎不令大傢夥捨命賣力?

家主還未進城,安慶緒那小賊卻要領著數萬精兵去攻打只有烏合之眾的少主了,這還了得?於是在長安之威已解的情況下,也在包裹李依依,南霽雲,尤世可在內的人的授意下,數十個小將領著兩萬由各方拚湊而成的大軍,由南林統帶,殺奔常山郡城。

於是,以常山郡城進行的戰爭,全是由張博的勢力和叛軍的勢力雙方的小輩之間展開,這場戰鬥,也可以說是雙方進行的未來戰爭了。

張博和安祿山包括兩人麾下的悍將能人,世人皆知。而這兩方的後人會是什麼成色,將很快就會在使人的眼前,一一亮相!

————

太子李亨至靈武後,裴冕、杜鴻漸等人圍住太子,要太子遵李隆基的馬嵬之命,那就是即皇帝位,可李亨看著身邊的三瓜兩棗,苦笑不應。

裴冕進言道:「殿下所帥將士都是關中人,日夜思歸,之所以跟從殿下艱難跋涉至塞外者,都是希望能夠立戰功。如果離散,難以再集。願殿下順應眾心,為社稷大業著想。況且只有殿下為皇帝,才能名正言順的詔令張博前來迎駕入長安!」

直到三推三讓,李亨這才許之。

天寶十三年七月十二日,太子李亨即皇帝位於靈武城南樓,改天寶十三年為至德元年,群臣舞蹈慶賀,李亨也流涕獻欷。

李享尊李隆基為上皇天帝,大赦天下。以杜鴻漸、崔漪知中書舍人事,裴冕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改關內採訪使為節度使,徙治於安化,以前蒲津關防禦使呂崇賁為節度使。以陳倉縣令薛景仙為扶風太守,兼防禦史,以隴右節度使郭英乂為天水太守,兼防禦使。

在眾人的合謀下,封張博為安西王,河北平叛大元帥,主持剿滅安祿山叛亂。

李亨在靈武即皇帝位的時候,可算上最為寒酸的一個即位了。塞上精兵都出討叛軍,只剩下老弱守邊,身邊文武官不滿三十人,收手兵士不足兩千,披草萊,立朝廷,制度草創,可謂是開了大唐皇帝即位的先例了!

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尊李隆基為太上皇的事傳來,也將天下人的目光又從常山郡城轉移,轉移到了靈武新皇帝、還沒到蜀中的李隆基,以及在長安城的張博身上。

天下人都想看著這三人的反應。

結果又令天下人大掉眼珠子的事發生了,還沒等莫名其妙就從皇帝被尊為太上皇的李隆基發表聲名的時候,壽王李瑁也在廣陵郡登基了,也將天寶十三年改元為治中元年,也同樣尊李隆基為太上皇!

李瑁的即位得到了淮南道和江南東道的支持。江南富庶,又沒有歷經戰火,李瑁的勢力比之李亨的靈武,實力強上不是一星半點!

這一下天有二日,要是加上還沒說話的李隆基,還有大燕國的安祿山,在大唐的地界上,一下就冒出來了四個皇帝。

馬嵬驛兵變後,李隆基留太子李亨討叛軍,自己則繼續奔蜀中。六月十八日,李隆基以劍南節度留後崔圓為劍南節度副大使。六月十九日從扶風出發至陳倉而宿。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