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之驚夢》第541章 各展神通
王忠嗣與太子李亨之間的關係親密,這在朝廷上是人人皆知的事。對於李隆基的這一處置結果,使得太子李亨有驚無險再一次度過危局,這讓李林甫也感到無可奈何。

然而就在太子李亨剛鬆一口氣的時候,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又發生了一件大事使得事態逆轉,一下子又把李亨推到了更加危險的境地。

原來,韋堅被貶之後,他的弟弟將作少匠韋蘭、兵部員外郎韋芝上疏替他鳴冤叫屈,二人為了達到目的,還擅自引太子李亨作證,誰知這樣一來,招致李隆基龍顏震怒。

事情一下變得複雜起來。李亨見狀極感恐懼,為了逃脫自己與韋堅兄弟之間的乾係,立即上表替自己辯解,並以與韋妃「情義不睦」為由,請求父皇準許和離,以表明「不以親廢法」。

李隆基並不想對李亨怎麼樣,對於這個太子到目前為止還是感到滿意的,要做的只是剪除掉李亨的一些黨羽用來敲打太子,以此警告太子不要生出妄想。所以對於嚇壞的兒子,李隆基還是對李亨加以慰撫,聽任他與韋氏和離,從而斷絕了夫妻關係。太子李亨的謹慎確實使他度過了這場政治危機,只是共同生活多年的韋妃不得不從此削髮為尼,在禁中的佛寺之中做了永成陌路的出家人。

李林甫對韋堅一案大加株連,不依不饒導致牢獄為滿,被逼死者甚多。

接連兩次都讓李亨逃脫,這讓李林甫非常的不甘心,哪成想,還是在這天寶五年裏,李亨再次給李林甫送上了第三次的機會…

太子的杜良娣(良娣是低於太子妃的太子姬妾,秩正三品)的父親杜有鄰惹上了官司,這又是一起政治案件。

杜有鄰時任贊善大夫,是太子東宮官屬。告發杜有鄰的不是別人,而是他的另一位女婿、左驍衛兵曹柳勣。柳勣之妻是杜良娣的姐姐。柳勣生性狂疏,喜好功名,善交結豪傑。自淄川太守裴敦復薦之於北海太守李邕,柳勣就與李邕打成一片,成為至交。

李邕性喜豪侈,不拘小節,任職期間縱求財貨,馳獵自恣,多次因貪汙被人告發,屢遭貶斥,但才藝出眾,人人望其風采,尤其他擅作碑頌、精於書法,人們往往手持金帛,求取他的書法和文章。

柳勣狀告杜有鄰的罪名是「亡稱圖讖,交構東宮,指斥乘輿」,由於案情重大,直接由宰相李林甫負責委派人員審訊。柳勣告發嶽父杜有鄰,緣由是他與妻族不協,想陷害妻子的家人。

真是瞌睡遇到送枕頭的,再次大喜過望的李林甫又豈能放過這次機會,立即指使手下揪住不放,將李邕、王曾等一批好友都牽扯進去。

最後在李林甫的授意下把太子也牽連進來,再次關係到太子,李隆基立即令京兆府會同禦史台官員審問。案情很快明朗,原來都是柳勣搞鬼。但李林甫又豈能善罷甘休再次授意手下指使柳勣誣告,先將案情擴大,又引李邕作證,使案情一下子擴大到地方官員,大有廢太子李亨於朝夕之勢。

好在李隆基對廢太子李瑛三子的事還心有餘悸,態度十分的謹慎,對下級官員的告密未加寬貸,因柳勣、杜有鄰等與皇室有親戚關係,特予免死,判杖決,貶往嶺南。

雖然沒有被判決死刑,但杖刑是要靠誰來執行,杜有鄰、柳勣均在重杖之下喪命積屍大理寺,妻兒家小流徙遠方。由於牽連出李邕,李林甫特命人奉敕往北海將其決殺,李邕時年已七十多歲。

杜有鄰一案使李亨十分不安,他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無私,再次將杜良娣拋出來,宣佈與她和離,杜良娣被遷出東宮,廢為庶人。杜氏家人已是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境遇十分淒慘。

一年之內三次大案,兩次婚變拋棄太子妃和良娣,接踵而來的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都與自身個人安危直接相關,李亨身心由此蒙受巨大的創傷,精神受到極大刺激,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

天寶六年正月,聖人想廣求天下賢能之士,於是命通一藝以上者皆至京師。李林甫恐草野之士在對策中斥責其奸惡,遂建言說:所舉賢能之士多卑賤愚陋,恐有言語汙辱聖上德行。

於是聖人命郡縣長官精加試練,其中超群出眾者,寫名籍送省,委尚書覆試,由禦史中丞監試,取其中名實相符者奏上。諸人至京師後,皆試以詩、賦、論,竟無一人及第。

因此,李林甫上表祝賀野無遺賢。

三月二日,以范陽、平盧節度使兼禦史大夫安祿山常令其將劉駱谷留京師刺探朝廷旨趣,動靜皆報之,或有事上奏表者,劉駱谷即為代作通之。

安祿山將奚人和契丹各部當作軍功,使得每歲獻俘虜、雜畜、奇禽、異獸、珍玩之物不絕於路,以至沿途郡縣疲於運送,對此怨恨極深。

在李隆基的面前,安祿山卻是應對敏捷,常雜以詼諧。一天李隆基曾指其腹戲言道:「汝腹如此之大,不知裏面有什麼東西?」

安祿山對此獻媚道:「啟奏聖人,臣腹雖大可實在裝不下其他東西,唯獨裝滿對聖人的赤膽忠心!」

李隆基聽後十分高興,又曾命安祿山見太子,安祿山見太子卻是不拜,左右人催促其拜,安祿山拱立而道:「臣是胡人,不懂朝廷儀禮,不知太子是什麼官。」

李隆基笑著道:「太子即儲君,朕千秋萬歲後,代朕為君的就是太子。」

安祿山趴伏在地道:「臣愚蠢,過去只知道有聖人一人,而不知道還有儲君。」安祿山然後才拜見了太子。

李隆基由此以為安祿山憨愚,更寵愛之,更曾宴於勤政樓,百官列坐樓下,而獨為安祿山於禦座東間設金雞障,置榻使坐其前,更命捲簾以示榮寵。

這還不算,李隆基還命楊銛、楊錡及貴妃三姊皆與安祿山敘兄弟。自此安祿山得以出入禁中,因請為貴妃兒。李隆基只要與貴妃共坐,安祿山必先拜貴妃。

李隆基問其原因,安祿山答:胡人先母而後父。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