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乾坤千機圖》第一章雪夜雜談
朔雪飄飄,寒風凜凜,在這素華紛飛之下,此時的莽莽大地,朱樓彩街,莫不是銀裝素裹,渾然一色。

時值一年之末,冬寒刺骨,位於天下第三大州應州的西南之垂的百匯城大街上,在入夜之初,便已沒有往日的喧鬧。

人們多是避雪怯寒,躲屋取暖,隻想安安穩穩地把這一年當中最難熬的冷天氣熬過去。在城東最大的百匯客棧大堂上,此刻倒是賓朋齊集,座無虛席。

一切都是因為掌櫃在堂中添置了好幾個火爐,暖氣襲人,更兼百十人圍坐一堂,遠勝於房中的孤冷枯坐。

堂中燒了一些熱酒,也有一些喜品茗的,自帶茶水,各得其所。一群人閑來無事,便有一口沒一口地說著這應州一帶抑或是這神州大地上的鮮事奇事。

西堂一個藍衫書生搖頭晃腦,此刻正滔滔不絕地說著國家時事。

「諸位,要說最近最大的一件事,還是鎮北將軍蕭應德在鳳脊關以一萬人馬大破十萬韃虜,乘勝追擊,斬首三萬的壯舉!」

「不錯!蕭將軍官拜鎮北之前,乃是太子府的第一武將,勇冠京城,無人可比!此番北擊韃虜,拒敵保境,原本就不在話下。只是沒想到能以一當十,全勝而還啊!」

「是極!是極!哈哈哈哈......」

在前面兩人一述戰況後,堂中眾人莫不生出欽佩自豪之感,轟然相應。一時間堂中觥籌把盞,慶賀不絕。

那起頭的藍衫書生又道:「這鳳脊關乃我神州北境門戶,依山而立,地勢險要,是衛護乾州的震州北地上尤勝州府的最要緊之處。皇上以鎮北要職委任蕭將軍,不單是看中他勇冠三軍,身具將略,更是因為他是太子的股肱之臣啊。」

「的確如此!當今太子年逾不惑,聖明已經不輸皇上。依我看,皇上是借北虜進犯一事,歷練培養太子的親信大臣。不久之後,一定會有更多的太子府舊臣得到重用!」

「是極!是極!」

一群人所見略同,又是一陣大笑,各自浮白品茗後,北堂一個商賈模樣的中年人說道:「老兄我走南闖北,也算有些見識。去年在京師做生意時,每日都能聽聞太子的賢明。真是深得民心。相比之下,今年在應城聽到的靖王之名,可就大有不如嘍!」

「嗨!那靖王只不過一個紈絝皇子。每日裏只知道尋娼求畫,飲宴開席,最是揮霍無度。聽說最近逛窯子時慌不擇路,竟然闖進一夥妖人的賊窟,被灌藥搶劫了大把金銀。破財不說,連身子都害了病!」

眾人說到這裏都紛紛搖頭,臉作鄙夷之狀,看來對靖王都沒什麼好印象。只有大堂東北角上的一張靠牆桌子邊上,一個年輕書生微不可察地皺了皺眉,緩緩飲了口茶。

東堂一個絳袍公子這時接過話道:「說起那夥妖人,小弟倒親身會過。那是一夥叫五色樓的青樓船隊,在我們這些喜好風月之事的朋友口中,向來有個天下第一青樓之稱,不想竟去招惹皇家,引火燒身。」

說著嘆了一口氣,頗有戀戀不捨之狀。眾人一看便知他嘆息的不是五色樓的愚蠢行徑,而是五樓船隊中的那一群如花美女。

那公子身邊不遠處一個中年文士這時卻道:「少年人莫要貪戀美色,你可知五色樓那夥人為何被稱作妖人?靖王又為何破財之餘還害了大病?」

那公子微微躊躇,欲言又止,過了片刻,說道:「倒是聽過一些風言風語,但畢竟不是親眼所見,隻恐難信。」

那文士看了他一眼,跟著緩緩說道:「少年人貪戀美色,莫要自誤了前程!」

跟著也不理那公子又不豫之色,轉而向堂中諸人說道:「在下便是應城人氏。五色樓覆滅的當日,曾親身到江邊看過。說不得,那可真是檣櫓傾毀,戰況慘烈啊!」

眾人本就對應城上個月發生的那樁大案頗感興趣,聽他自曝是知情人,無不趕緊追問。

那文士見眾人催得甚急,便把應城發生美貌小姐遇害到夜半江邊大戰的巨大動靜等事大致說了一下,其中把五色樓主現出鏡妖真身和洪元長帶領一乾修行高士的大戰說得最是天花亂墜,光怪陸離,隻把一眾堂客聽得嘆為觀止,嘖嘖稱奇。

那文士最後說道:「諸位,這一戰的動靜之大,幾乎把臨江一邊的應城百姓全部驚醒了。在下恰好就住那一片,是以知之甚多。」

南堂一個方臉漢子這時接話道:「俺是應城城郊鄉民,老兄的這些話我其實也大致聽過,不過最後的過程和老兄有點不一樣。」

那文士雙眉一軒,問道:「怎麼個不一樣法?」

那漢子道:「俺事後幾天進城,大部分人都說這一戰本來都要敗了。危急時刻來了一位叫做蒲留仙的青年高士拔刀相助,才最終力挽狂瀾,打敗了女魔頭。」

他這話說完,大堂上登時有幾個人應和起來。

「我也是應城來的。我聽到的傳聞也和後面的這位兄弟一樣!」

「我是坎州過來準備去幹都的生意人。這段日子在應州倒是經常聽見這個叫蒲留仙的名字,據說他中了這一次鄉試的解元!」

「什麼據說,就是正兒八經的解元!不然你以為他幹嘛救洪元長?那是他的老師,他能不救?」

「我聽說那蒲留仙不僅飽讀詩書,道法高深,最厲害的是有一門天下無雙的畫技。前幾日我路過應城,但凡茶肆酒樓,必定有人在談論此人一畫萬金,技法通神的故事!」

「真的假的?」

「當然是真的!我還聽說他以道法神通義救靖王,還以賣畫所得酬金在鄉裡鄉間賑濟災民,端的是俠義心腸啊!」

「誒誒誒,我也聽說,我也聽說......」

大堂中一群人你一言我一語,俱在爭先恐後地訴說自己聽到的有關蒲秀才的奇聞軼事。

不明究竟之人一路聽來,隻覺這個蒲秀才的故事當真既多且奇,但聽他所作多有行俠仗義之舉,不禁在驚嘆之餘,更多了幾分敬佩。

而他們的這些舉止神態,一分不差地都被東北角那個悠然品茗的年輕書生看在了眼裏。

這位年輕書生赫然便是蒲秀才本人。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