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王者降臨》第一百九十四章 返回並州
李利見了賈逵,很直接的問道:「梁道,衛伯覦和裴文行一入朝,一外任,獨你仍在河東為從事,心中可有怨乎?」

賈逵嚇了一跳,畢竟還只有二十齣頭,心中城府未顯,於是忙道:「將軍,下吏不敢。」

李利笑道:「只是不敢,而非沒有,對吧?」不待賈逵回答,李利就自顧自的道:「文行之父為尚書令,伯覦隨我在並州有功,不過,這都不是關鍵。梁道,我若想你離開河東,如文行一般外任為一縣長吏,也不過是我一句話而已。」

李利走到賈逵跟前,目光銳利的盯著他,然後沉聲道:「但我不想,因為我仍需要你在河東為我效力。河東是我起家之地,文和雖繼我為太守,但郡丞王凌資歷淺薄、經驗不足,而郡尉又是馬壽成心腹大將,文和若無你相助,我不放心!梁道,能助文和一道替我守好河東否?」

賈逵聽了,心中就是一震,原來將軍留我在河東別有用意。在河東協助太守賈詡一起守好將軍的基業,這才是關鍵啊。一想到其中責任重大,賈逵心中就開始激動起來。將軍這是視我如心腹啊。衛伯覦和裴文行雖然比自己先走一步,但未來還不一定能比自己有前途呢!想通了這一點的賈逵,心中的那點兒不甘心早就消散得無影無蹤。於是便鄭重的向李利一禮,沉聲道:「下吏願為將軍效死!」

李利伸手一拍賈逵肩膀,大聲道:「好!梁道,我給你留下幾名親衛,你替我看著河東,倘若有事,便差他們速報於我!」看著像打了雞血一般的賈逵離開,李利心想,自己這領導力,怎麼著也到了優秀的水平了吧?

李利為了照顧好自己的兩個女人和她們的侍女,一路上走得很慢。等到了太原的時候,太原新任太守邯鄲商早就到了。

邯鄲商一臉苦色,他早知道太原是這個樣子,還不如在姑臧吃沙子呢。名義上他是太原太守,但郡尉是張遼,晉陽令是裴潛,都是李利在河東的老班底;祁縣令是張既,當年在朝堂之上替李利發聲的那個小郎官;陽邑令是士孫萌,士孫瑞和李利走得近,那個寶興錢莊士孫家甚至還有份子……再加上五原、雁門等郡還沒收復,李利的度遼將軍行營目前只能駐紮在太原。呵呵呵,這個太守做得還有什麼滋味。本來是一呼百應,令出法隨的一郡最高軍政長官,可現在李利一到,邯鄲商就成了屁顛屁顛給李利處理後勤事務的跑腿官。這箇中滋味,也真的是難以言明了。

不過李利卻沒心思去照顧邯鄲商的情緒。分了這麼多蛋糕出去,接下來軍隊的軍餉、糧草、裝備等一系列物資,朝廷自然也不能夠假裝不知道了。不然李利再拿著自己的家底去打仗,豈不是傻?

來到太原安好家之後,李利就以度遼將軍的名義,決定重組度遼營。然後把人員配置、物資所需,全部列成表往朝廷一報。朝廷不批,李利就不打算動。有了上黨和太原二郡的好處,想來朝廷那邊的大佬們,應該會比李利更渴望並州其他各郡了吧。

當然,在做事之前,李利第一時間就去見了荀攸。見面之後,李利就很慚愧的對荀攸道:「荀公,李利失言了,當初我太過自信,唉,答應荀公的並州從事別駕,沒戲啦。現在只有度遼將軍府的一個小小主簿,不知道荀公可願留否?」

說完之後,李利一臉忐忑不安的看著荀攸。要知道,荀攸之前是黃門侍郎和左馮翊,都做到二千石的官兒了,如今這個破主簿,卻是個小得可憐的小吏。要是荀攸不願意乾,覺得自己委屈了他,那可就真完蛋了。荀攸去了東方,無數諸侯都會待以上賓之禮。現在,荀攸會留下來嗎?

荀攸看著愁眉不展的李利,展顏笑了。他荀攸不是無處可去,而是真的想為這個四分五裂的國家多做一點事情啊。放眼天下諸侯,李利有愛民如子的品格,有出眾的軍事能力,有充足的成長空間,更有著朝廷賦予的大義。不選李利,將選何人?

歷史上的諸葛亮為什麼選了皇叔?固然有皇叔魅力品德過人的原因,何嘗又不是因為皇叔身邊謀臣太少,諸葛亮寧為雞首不為鳳尾的原因。歷史上的荀攸選擇曹操,那是因為他沒得選。關東能夠成氣候的除了袁氏就是曹氏,其餘皆不足道(那會劉備正被袁術和呂布聯手暴打,剛到手的徐州也沒了)。剛好又有荀彧的原因在,所以荀攸就追隨了曹操。現在有了李利這個珠玉在前,荀攸哪裏還願意去兗州。曹操兩屠徐州,不止是兗州士大夫們心中不喜,荀攸心中一樣也很反對這樣的行為。攻城略地無可厚非,搞大屠殺來泄憤,那就真的是過分了。

於是荀攸便笑道:「荀攸何幸,能得惠民看重?」便正衣冠,鄭重向李利一拜,朗聲道:「潁川荀攸,拜見將軍!」

這一刻,李利忽然不知為何,鼻頭有些發酸,他手忙腳亂的扶起荀攸,喃喃道:「荀公!」他三年來,孜孜不倦,努力向前,直到今日,終於能獲得當世頂級謀士的認可了。

古話說,君擇臣,臣亦擇君。其實就跟後世公司招聘人材一樣。你覺得這個人可以招進公司,但牛氣衝天的人材自然也會考慮一下你這個公司有沒有發展空間、是否能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如果有人覺得你這個公司不行的話,那麼你開出的工資再高,福利再好,他也是不會留下來的。

這個時候的袁、曹等強大諸侯,就像後世的央企、外企等世界500強企業一樣,吸引著各路人材爭相投奔。而李利就像是民營企業,處境艱難,不為人知。他這一路行來,心中的酸楚可想而知。

三年前李利就認識賈詡了,他們是老相識,又有董卓死後的庇護之恩。可賈詡仍然沒有全心全意為李利打工的想法。像河東的衛覬、裴潛、賈逵等人,又何嘗會視他為主呢?朝廷一聲召喚,衛覬不就立馬打包回長安了嗎?朝廷固然有詔命沒錯,可當初朝廷徵召你衛覬,你不也在家婉拒了數次,閉門不仕嗎?衛覬真心想追隨李利,又何至於在並州大戰將起、李利用人之際,回到長安去擔任個尚書?

李利在長安也試圖拉攏過其他的士大夫,雖然有人向他表示善意,但更多的卻是對他表示不屑一顧。為什麼會如此?還不是因為他們覺得李利並不是什麼英明之主,沒有資格駕馭他們?

而今,荀攸願意留下來,願意紆尊降貴,擔任將軍府中的一個小小的主簿,其心意不言自明。這教李利如何不感動?。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