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王者降臨》第一百二十七章 朝廷反應
這個時候,不彙報不行了。關鍵是要把於夫羅的遺囑給辦了,好安新任單於呼廚泉之心。並州之事,借重匈奴人的地方還多著呢。不展露下自己的實力,估計呼廚泉也不會老實。

奏表的內容,李利來說,衛覬來潤筆。首先,當然是要粉飾自己向並州出兵的動機。「臣聞,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今有袁紹,世代簪纓,四世三公,門第之望,德重天下。卻侵佔冀州,非議天子,又私相授予,自設官職。自此中原混亂,隻知有袁,而不知漢矣。」

「並州為關中屏障,自中平以來,胡騎縱橫,盜寇四起。又有袁紹私命州牧,藐視朝廷。前有並州賊匪寇我河東。臣心憂境內百姓,是故興兵,欲平並州之亂,再納並州於朝廷也。因軍情如火,故事急從權,先行征伐之舉也。今幸賴天子鴻福,臣不辱王命,已先奪上黨,逐高幹於太原矣。」

先拎著袁紹一頓罵。激起天子與朝臣的同仇敵愾之心。汝南袁氏,世受漢恩這沒錯吧。平時高官得做,駿馬得騎。天下大亂,你們看看他袁氏都幹了什麼?

搶冀州,搶青州,搶並州,又想搶幽州的是他袁紹吧?要聯合關東諸侯議立前幽州牧劉虞為天子的是袁紹吧?要不是劉虞是個大忠臣,袁術也心懷鬼胎,這事就成了。到時真的東邊立了天子,咱們這邊的天子與朝廷如何自處?

那佔南陽,搶豫州,奪揚州的是袁術吧?這兄弟倆自從去了中原,現在一個個飛黃騰達,各自割據一方。可是他們又何曾關心過關中的天子與朝廷?有沒有派人來朝貢過,有沒有押解過稅賦來奉養天子?大家好好想一想,沒了涼州軍閥在保護、供養,朝廷就真的什麼都不是啦。

隻拿袁氏和袁紹出來懟,那是李利給朝廷留了幾分顏面,免得朝廷臉面不好看。因為全拎出來的話,關東諸侯幾乎沒一個好人吶。

罵完了袁紹,接下來就說並州了。這麼個重要的地方,怎麼可能讓給袁紹?人家要是在並州站穩了腳跟,那可是隨時能舉兵打到三輔來的。幾百年前,匈奴人就從這裏入寇大家都忘了嗎?忘了沒關係,我來捏造一下,並州入寇河東,是他們先動手的,事情非常嚴重了吧?

那我不出兵,行嗎?不得不打啊。不然,搞不好河東就永無寧日了。河東要是出了事,三輔還能安穩嗎?所以我隻好出兵了。幸好漢朝氣運不絕啊,我一出兵就打贏了。現在搶了上黨到手裏了。未來還要把整個並州都搶回來,還給朝廷。怎麼樣?

說完了原因,表完了功勞,接下來李利就開始說於夫羅的事了:「又有匈奴單於於夫羅,聞我王師至上黨,遂舉眾來投,身先士卒,數經戰陣。後身被數創,不幸戰歿於銅鞮。有遺言曰世為漢臣,未曾負漢之恩德。一生無所憾事,唯有單於之位空缺,今傳之於弟呼廚泉。望朝廷冊封,以正其位,好統率族人,再為國朝效死。臣河東太守、興義侯李利具表以聞,伏惟陛下明鑒之。」

表送到了長安。第一時間就轉到了李傕府裡。李傕看完之後,沉默半晌,才批道:「冊封之事可,著尚書台議上黨太守人選。」

奏章又轉去了尚書台,三公和馬騰、張濟都參錄尚書事,自然是有資格看的。大家看完之後,心中也是複雜得很。

李利在沒有朝廷批準的情況下,擅興刀兵。放在以前,朝廷是輕則下旨斥責,重則檻車徵人而還的。只是現在朝廷這個情況,卻是不允許這麼做了。先不說朝廷有沒有實力這麼做,朝廷都被一幫軍頭給控制了,現在要拿最大軍頭的侄兒,李傕他會同意?

況且李利理由找得很好。確實沒錯啊,並州這麼重要的地方,自然不能夠讓袁紹給佔了。只是李傕等軍頭一點都不急,朝廷有識之士也只能幹瞪眼啊。最後李利還拋了塊大餅出來,說要掃平並州,然後把並州歸還給朝廷。李利的言下之意擺明著就是並州打下來之後,他只要最大的那份蛋糕,然後其他的那麼多的官職,全讓朝廷來任命。嘿,這是多大的一塊肥肉啊。

朝廷現在這麼多官員,除了關中這一塊地方還能安插、任命之外,天下其他地方,朝廷都已經做不得主了。任命一個,關東那幫無法無天的傢夥們就驅趕一個。朝廷已經是毫無威信可言了。但若是把並州給奪了回來,並州這麼多郡縣,就算重要的地方給李利佔了。那不也還有許多空缺麽?

大家手底下都有一幫子人,不給他們安排點出路,那還有誰願意追隨你啊。搞不好長此以往,人才就要全部流失到中原去了。那朝廷還搞個屁啊。

所以,其實能夠讓大家集體失聲,然後選擇原諒李利的,還是李利暗示,並州的那麼多太守,縣令、縣長,佐貳官,我將來起碼會交出一大半來給朝廷。這樣,朝廷得了實惠,自然也不會去計較李利攻打併州的事了。

而楊彪等人,心中滋味更是複雜。他們早就看出並州這個隱患來了。確實是如李利所言,袁紹在並州落子,絕對是高手用棋。高幹要是把並州給治理得井井有條了,然後袁紹在中原那邊騰出了手來,大軍一從洛陽,一從並州,兩路齊進,關中誰能夠擋得住袁紹?

只可惜歷史上袁紹打敗了公孫瓚,帶甲數十萬,精兵良將無數,最後卻敗於一個小小的兗州曹操手上。真是讓人驚嘆不已。袁紹這一敗,就徹底沒了精氣神,又因為繼承人問題猶豫不決,最後幾個兒子手足相殘,被曹操逐個擊破,真是可惜可嘆。

要是袁紹打敗了曹操,統一了北方。大家來想一想,袁紹擁河、北之眾,高幹聚並州精兵,滾滾而來,關中這群毫無進取之心的軍閥,怎麼擋得住,打得贏?袁紹要是擊敗了涼州軍閥,奪了關、涼之地,又將朝廷捏在手裏。嘿嘿,這天下,只怕就要立馬改姓袁了。袁紹能議廢立,袁術能自立為帝。千萬別小看了袁氏子弟的膽子。

楊彪他們能看出來的,李傕等人未必就看不出。可是看出來了又如何,他們還是毫無動靜,毫不作為。而涼州二代李利,卻先行一步,圖謀並州。楊彪等人,卻不知道是應該歡喜還是擔憂了。這未來的事,似乎一步步的,難以看得分明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