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王者降臨》第一百八十三章 太原得手
接下來,李利一邊在太原休整。一邊就向朝廷上表。太原城一下,李利把大軍派了出去,太原境內,哪個敢抵擋?高幹和高覽都被打跑了,再冒頭豈不是螳臂當車?於是紛紛歸附。太原一郡皆為李利所有。現在太原拿到了手中,自然是要向朝廷表功請賞了。打了這麼久的仗,為朝廷搶了兩個大郡回來了,這種功勞,難道還不夠大麽?

消息傳到長安去後,長安又是一陣沸騰。民間的歡呼鼓舞自然不必多說,朝廷也是又喜又憂。喜的是李利奪回了上黨、太原。有點常識的都知道,這兩郡連在一起,又有關中為依靠之後,冀州袁紹將來若是還想打併州的主意,那就真的不容易了。李利是趁著並州高幹沒什麼家底,又沒防備,這才偷襲到手的。以後這種好事,就很難碰到了。

憂的是奪回了並州,但最大功臣李利的利益也要照顧到。如果現在朝廷出來摘果實卻把李利撇開在一邊,不說李傕和李利如何憤怒。只怕也要讓天下人寒了心。將來朝廷再要進行征戰,又能依靠誰呢?但要是照例封賞,李利的勢力就會越來越大,將來萬一尾大不掉又成了個李傕、董卓怎麼辦?不賞朝廷沒威信,賞則難以掌控。難吶!

朝廷為此討論不休,李傕只是閉目養神,安靜的聽著,心中卻是歡喜得不行了。侄兒這麼出色,他這個叔父也是與有榮焉吶。將來哪怕是自己不行了,李家還有李利撐著,再保幾十年富貴,一點問題都沒有。至於再長遠的事情,反正他也看不到,也就懶得去想了。

回府之後,李傕給李利寫了封信,把長安最近的事給他說了遍。然後又讓他早點回長安,趁這機會,在長安舉行婚禮。

李利接到信後,便決定回長安一趟。一是多去走動一下,拉攏一下朝臣,別的不說,三公九卿這個級別的,現在是時候去結交一下了吧。他的身份、地位和軍功,已經足夠引起長安百官的重視了。二是聽李傕的,回去成家。這是件大事,不能再拖了。這幾年,他可是一直惦記著文姬妹妹呢。

於是,李利就召來荀攸、衛覬、王凌、張遼、徐晃等人,告訴他們自己要回長安的消息,然後道:「太原政事,以荀公為主,諸位輔之。軍事方面,文遠和公明多多勞心。近來雖無戰事,但仍要加強訓練。待我回來,便與諸君一道,收復並州全境!」

諸人紛紛領命。李利又留王凌:「彥雲,以卿之能,為一縣令實在屈才,先在郡中輔佐荀公,待我長安返還,必有交待。」

王凌是個人才,在祁縣治政出色,負責後勤工作也是井井有條。李利麾下人才缺口很大。既然王凌已經證明過自己,那適當的提拔一下讓他儘快成長,也是好事。

當晚,李利又與荀攸、衛覬分別交談一番,這才酣然入睡。第二日一早,他就在親衛的擁簇下,騎馬南下,徑往長安而去。

到了河東,在安邑又與賈詡和裴潛、賈逵等見了一面。相談許久之後這才離去。到了長安,李利便住李傕府上,到了晚上,李傕回來,與李利於書房中相談,乃問道:「你有何求?」

李利直言不諱:「叔父,我想要並州!」

李傕心裏早就猜到了,他皺著眉,把這幾日朝臣的言行都仔細回顧了一遍,就嘆氣道:「只怕是難。哪裏有年方弱冠的州牧或者刺史?」

今年李利才二十一歲,把並州就這樣交給李利手裏,而且李利勢必還要牢牢把河東給握在手裏。這樣的情況,是朝廷所不允許的。怎麼能便宜都讓你李利佔了?

李傕也很想說一不二,一錘定音。但他看到馬騰和張濟態度曖昧,索性就不講話了。先看看大家都怎麼說。

朝中趙溫、楊彪、朱儁、士孫瑞等大佬還沒吭聲。但光祿勛鄧泉、廷尉宣播、侍中朱展、射聲校尉沮儁、步兵校尉魏桀等人卻是態度鮮明的表示了反對之意了。這些人,是朝臣中的中堅力量,還是很能影響一批人的。

還有一些少壯派的官員,則是旗幟鮮明的表示支持李利牧並州。他們認為,只有在李利的帶領、指揮下,漢朝的軍隊才能夠徹底趕走胡人,收復並州其他的諸郡。否則,換了李利回來,再派兵將出去,誰願意去呢?涼州諸將早就沒了那心氣勁,朱儁已經老病經常不能上朝了。這朝廷還有誰可用?熟讀六經的讀書人無數,但能帶兵打仗與胡人真刀真槍的血戰的,卻是沒有幾個。真以為盧植這等不世出的儒將是隨便一手抓的麽?

李利倒也沒有憤憤不平。他來之前,和荀攸、鍾繇、賈詡都談過。這些政壇老手早就告訴了他,讓他不要抱太多的希望。盡量往好的地方爭取就行了。實在不行,讓出虛名,佔據實利也行。只要在並州保持軍事力量,並盡量的推更多的太守、縣令上去,是不是並州刺史,又有什麼要緊呢。反正地盤都是你實際控制。

見李傕為難,他也知道,這事靠叔父只怕是有點難。因為這本來就牽涉到李家的事,李傕理所當然的要迴避。這是一個態度問題,你佔著這個秉政的位置,起碼的公平還是要做到,不然人心一散,隊伍就不好帶了。長安、關中就要出亂子。

而就算李傕執意要支持李利,但別忘了,同時秉政的軍頭,還有馬騰和張濟,要是他們不願意見到李氏更加強盛,隨便在暗中搞點事,也夠李利喝一壺的了。

索性就先撇開李傕來,自己先活動一下。於是李利第二天,就分別投貼,拜見了士孫瑞和太僕韓融。

這兩個人,前者有著做三公的資歷;後者是潁川人,名聲大、資歷老不說,還與荀攸是老鄉,素來交好。要是這兩個人能夠向著李利偏一點,朝堂之上,支持李利的聲音只怕就會大上幾分。

士孫瑞不喜李傕,但對李利還是很欣賞的。老年人最愛乾的事情就是提拔後學末進。李利在河東為政,深得士孫瑞的歡心,又以一己之力奪回上黨、太原兩郡。士孫瑞更是讚賞。至於李利將來會不會擅權成為另一個李傕、董卓。士孫瑞對這種言論向來是不屑一顧。

這簡直是胡說八道。這天下還不夠亂嗎?難道要因為一個莫名其妙的猜測,大家就停下來不做事嗎?。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