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王者降臨》第二百九十七章 覬覦河內(二)
詔書到了河內,張楊面無表情的接了詔書,待天子使者離開之後,卻是把詔書給扯得粉碎,面色鐵青的大吼道:「小兒欺人太甚!」

李利明知道自己不會接詔,卻偏偏使出這種手段來噁心人。自己接詔,這河內就沒有自己的什麼事了,去了長安,那還不是任由李利搓圓捏扁?不接詔,更是在天下人心中豎立了一個不好的形象。愚民如此之多,他們又哪裏知道這其中有許多關竅?他們只知道張楊不奉朝廷之命,是個逆臣!

自己被李利攻打,還要背上逆臣的帽子,這讓張楊如何不怒火攻心?

張楊不想奉詔,董昭心中卻是意動了。河內已經成了一個不安全的所在。能去朝廷當官,何必又待在這水深火熱之地呢。而且當初董昭就是想著去朝廷投奔天子啊,卻是被張楊一直扣留到了如今。這個古話說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咳咳,或許,與張楊的緣分斷了?

張楊在旁邊看著董昭不吭聲,眼中凶光一閃,就問道:「公仁不說話,可是想要棄我而去?」

董昭正在動著心思,一看張楊的表情,心中就是一個咯噔,暗道千萬不能表露出自己想要離開的意思,不然現在暴怒狀態下的張楊一定會斬了自己泄憤。於是董昭就苦笑道:「主公何出此言?我只是在想,如何化解李利這一狠辣的手段。」

張楊火氣稍去,便道:「如何能夠化解?李利這廝無非就是想逼著我做個逆臣,他好找理由來攻打我罷了。」

董昭離開之後,張楊心中一動,便喚來親衛,吩咐道:「去看著公仁,若有異動,速來報我。」張楊還是信不過董昭。於是便派人暗中監視。

賈詡的手段自然不止如此。他這二封奏書,一是想讓天下人看看,不是李利不義,而是張楊不忠。所以李利這才前來征討叛臣。二是想給北方的袁紹製造點壓力。你自詡為漢室忠臣,反董盟主,現在卻資助逆臣,這卻是何意?

寫完這兩封信之後,賈詡又給李利出了個主意,他對李利說:「袁紹與公孫瓚相持,尤有餘力來資助張楊。來而不往非禮也。惠民宜當遣使潛往山中,聯絡黑山軍張燕等部,與之為盟,以牽製袁紹。」

張燕,勢力最為壯大之時,擁有百萬之眾,朝廷當時拿他也沒辦法只能幹瞪眼。漢靈帝時諸將掃平黃巾之後,張燕請降,於是當時的天子漢靈帝封張燕為平難中郎將,讓他管理黃河以北山區的軍政諸事,每年得以舉孝廉,遣計吏。於是張燕便一直雄踞在北方。當年天下諸侯反董時,張燕也是起兵響應了的。

直到袁紹奪了韓馥的冀州之後,一山不容二虎。袁紹就開始想著要對付張燕了。兩家矛盾的激化,始於初平二年,公孫瓚與袁紹相爭冀州,張燕派人去幫公孫瓚。結果那一次,兩家聯手沒有弄贏張燕。

於是到了初平四年,立足已穩的袁紹,開始聯合投奔到他麾下的呂布一起,一起剿滅境內的黑山軍。呂布作為頭號打手,表現得非常合格,與黑山軍連戰連勝,打得張燕部眾連連潰散。最後張燕選了數萬精騎,與袁、呂聯軍在常山展開大戰。這一戰,曠日持久,不分勝負,直到兩邊都感覺到耗不下去了,這才各自散去。這一次,卻是張燕吃的虧多些。他只是仗著人多勢眾,全靠老底子在撐。袁紹雖然軍隊疲憊,但斬獲卻是頗多,只是為了防備北方的公孫瓚而不得不罷兵而已。

這一戰後,張燕就隱匿山谷之中,輕易不出。袁紹見郡縣自此不見黑山軍的蹤影,心中鬆了一口氣,就開始對付尾大不掉的呂布……

李利一聽,頓時覺得這是個非常好的辦法。袁紹你不是一直想著要對我並州搞事情麽。那我就鼓動、支援張燕,讓他在你境內搞事情,看到最後,是誰頭痛。

張燕當年席捲北方的時候,上黨、河東的叛亂分子和反賊,幾乎都與他有聯繫。李利要找到張燕,並不難。很快就篩選出了合適的人選。然後就帶著李利精心準備的禮物,前往拜會張燕去了。

到了張燕那裏,一說來意,張燕大喜。張燕和袁紹,可以說是水火不容。沒有人幫忙他都要打袁紹,何況現在還有人出錢出力?要是張燕和袁紹有和解的可能,他就不會一直幫著公孫瓚來對付袁紹了。這會張燕正是日子艱難的時候,忽然並州李利派人跑過來說,你別怕,我這裏出錢糧物資,助你度過難過。你只要在關鍵時刻幫我的忙,對付袁紹就行了。張燕那還有什麼意見。二話不說,砰砰拍著胸脯就答應了下來。

在李利的第一批物資送到之後,很快李利就看到了張燕的誠意。常山郡守向袁紹發出了急報,說張燕率軍自飛狐徑而出,連破諸縣,火燒府庫,大掠而去。

袁紹聞信大怒,張燕這廝,竟然又死灰復燃。他實在是不敢讓自己的地盤再度出現動亂。要是讓張燕和公孫瓚兵合一處了,那北方防線,立馬就要完蛋了。於是便立馬抽調兵馬,著高覽領了,前往拒馬河一帶扼守要道,嚴防死守,務必不得使張燕北進。

有了張燕這個麻煩,袁紹也顧不得支援張楊了,運往南邊的物資,又掉了一個頭,運向了北方。

賈詡又給李利出了個主意:「北方諸胡,素畏惠民之威。莫如遣使誘以利害,驅使其攻冀州。冀州一亂,自顧不暇,我軍自然可以輕取河內也。」

李利聽了,隻拿眼去看賈詡,心中就想,賈文和還真不愧是毒士,這傢夥,完全就是個極致的利己主義者啊。在他眼裏,壓根就沒什麼胡、漢之分。只要對自己有好處,他什麼手段都可以使。可惜,自己不行啊。

袁紹雖然是自己的頭號大敵,但冀州百姓也是漢人,又有何辜?驅使胡人去屠戮漢人,這事他李利卻是做不出來。

沉默了半晌,李利便鄭重的對賈詡道:「文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我與諸侯相爭,不過是兄弟鬩於牆。豈能引胡兵入漢境,行那禽獸之事?此事不義,我不為也。以後,也休得再提。」

賈詡也是默然半晌,這才拱手道:「詡記住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