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王者降臨》第一百四十九章 冀州應對
徐晃提著陳煒的人頭沿路返回,忽然又遇一彪軍。徐晃大驚,再仔細一看,卻是李利來了。李利拍馬揚鞭:「公明,我來也!」

行至徐晃跟前,李利上下一打量,笑道:「公明無恙,我心安矣。」卻是看也不看徐晃繫於馬側的那顆猙獰人頭。

徐晃心中頓時感動得不得了,哎呀,原來我在太守心中地位如此重要。好感度頓時又是猛增一截。徐晃連忙下馬,將陳煒的人頭雙手奉上,低首沉聲道:「晃不負太守所託,已斬陳煒人頭而歸矣!」

李利扶起徐晃,笑道:「此戰過後,半個太原,盡入我手也。公明功不可沒。」兩人於是兵合一處,沿途緩緩而還。一路上,又抓捕了許多俘虜。卻原來徐晃追擊陳煒,而陳煒的步卒四散亂逃,無處可依。隻好一路向北,卻又遇李利和徐晃回師,正好碰個正著。

陳煒一敗,界休和鄔縣,不戰而降。紛紛打開城門,以迎河東大軍。太原五縣,就此盡入李利之手。

得了這五縣,李利這邊的形勢就為之一變。從此,他進可攻,退可守。哪怕是糧草不足,他也可以依託這五縣結成防線,牢牢守住這橋頭堡。高幹來打,五縣連成一體,也不是那麼容易能夠打下來的了。而後勤充足,他這裏又可以隨時發兵,攻打太原其他城池。也就是說,以後的太原,頭痛的只會是高幹。

接連的大戰,讓李利的部隊也頗為疲憊。他決定先休整一番,先養精蓄銳了,一切準備充分了,再進行下一步的戰術行動。一張一弛,方是王道,不然士兵們吃不消,很容易就會被用廢掉。另外,從太原到上黨再到河東這一條線的糧草供給,也要進行優化。上黨新得之地,也需要進行鞏固。

李利在祁縣休息的時候,河東送了信來,說是馮詡那裏,羌人起兵作亂了。羌人,是個很奇怪的部族,種類繁多。後世有人說,東漢之亡,根本在於羌亂。此話雖不全對,但羌人的叛亂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原因。因為它長達百餘年的叛亂,大大牽扯了東漢政府的精力,也消耗了太多的錢財。

以至於名士崔烈甚至提出要放棄涼州,把這個破地方不要了,讓給羌人們去鬧去。因為羌亂,涼州出現了太多的猛將。涼州三明皇甫規,張奐,段熲,後面的又有董卓、李傕、馬騰等人,全都是起於涼州。他們因為平叛,殺得涼州人頭滾滾,血流成河。一段時間內,涼州鐵騎無敵於天下之說,流傳甚廣。而戰死於涼州羌亂之中的官員,更是數不勝數。

馮詡羌,得追溯到西漢時,霍去病破西海羌時。那會的馮詡是沒有羌人的。霍去病殺得羌人心服口服,懾於霍大將軍的神勇,許多羌人紛紛選擇投降。於是遷了他們內附三輔。從此就埋下了這個隱患。

這華夏人吶,其實骨子裏是極為自傲的。不然為啥叫自己為中國呢?剛開始不知道,到後來那些明君、智者難道不知道天下很大嗎?漢朝的時候,就知道了西域幾千、萬裡之外還有國度,甚至海外還有倭奴國。可還是覺得自己是天下第一、世界之中。這也沒錯,當地球球長確實也當了很多年。但這自傲自信了,就有一點不好,就是容易歧視外國人、異族人。這毛病到了21世紀,其實也是存在的。

左馮翊做為三輔之一,妥妥的天子腳下。這裏的人民就跟後世的首都人民一樣,對於內附的羌人,那叫一個鄙視。首先,羌人髮式和服飾就與漢人不同。另外,他們的風俗習慣也讓漢人目瞪口呆。就拿婚姻觀來說吧。父沒則妻後母,兄亡則納寡嫂,這事放在漢人身上,誰會幹,誰會受得了?所以馮翊羌內附的時候,被三輔人民那一個鄙視哦。直接視其等為禽獸。

羌人向來崇尚武力,他們強則分種為酋豪,弱則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為雄。漢朝強大時,馮翊羌是夾著尾巴做人,連屁都不敢放。現在漢朝明顯衰落下去了,好好的一個天下也四分五裂。都特麽成這個機霸樣子了,你們漢人還有什麼資格在我們面前吆五喝六的來欺負我們?

一件偶然發生的摩擦小事,迅速上升到了兩個種族間的高度。人是越聚越多。荀攸為左馮翊,及時製止了這場當街群毆事件。在了解清楚事情原委之後,荀攸不偏不倚,雙方各打五十大板完事。

按理來講,這事也沒處理錯。但不知道為何,羌人回去之後,越想越委屈。覺得就是漢人欺負了自己。羌人頭腦很簡單的,想不明白的事情,他要鬧。受了委屈,他也要鬧。於是各方串聯之下,乾脆就反了他娘的算了。

這些人也不想想,三輔是什麼地方,長安就在邊上,能容你們興風作浪。馮翊羌剛舉事,這邊李傕接到報告之後,就立馬派了人馬,把這些人全給剿滅了。李傕殺機一動,那就真的是不得了。無論老幼,通通斬首。人頭堆徹成了山。整個馮翊羌,幾乎被李傕的軍隊給殺絕了。只有青年婦女,才被留了下來。

在馮翊進行剃頭政策之後,有禦史就上表彈劾荀攸,說他疏於政務,這才導致左馮翊的慘案發生。這倒不是有人故意針對荀攸,而是禦史的工作流程就是這樣。雖然說左馮翊死的都是羌人。但羌人也是人,尤其是馮翊羌,都是內附了的,已經編戶齊民了的熟羌。被李傕這麼一剃頭,馮翊那邊的戶籍必定要大幅減少。荀攸作為主官,哪怕是他什麼錯都沒有,這鍋他不背也得背。

剛好有人也看荀攸不順眼,總覺得荀攸和李利眉來眼去的,這不大好。於是就順水推舟,罷了荀攸之職。荀攸倒是沒喊冤。比他冤的更多,像三公這樣的人物,天上日食,地上地震,或者哪裏有旱災,洪水,這關他們什麼事,不一樣也得乖乖讓位。替天子背鍋?

荀攸心想剛好可以在家裏休息一下。剛回長安,卻接到了一封關東來的家書。正是荀諶奉袁紹之命,寫來招荀攸去關東的信。

荀攸這下,心中就犯了難。不去吧,這叔父來信,是不是太不給面子了?而且自己這邊也是閑人一個了啊。去吧,他實在是對袁紹的印象不太好。覺得到他那裏去,幹不了什麼事。。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