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王者降臨》第三十五章 河東世家
河東郡的治所在安邑。沒幾日,李利一行,就到了安邑。入城之後,李利就迫不及待的開始想要擼起袖子大幹一場。

第一件事,他就想要徹底清查河東戶口田地。第二件事,他就想廢除各項苛捐雜稅,把賦稅恢復到漢桓帝、漢靈帝之前的水準。

這事與賈詡一說,賈詡大驚,忙勸住李利:「惠民,萬萬不可。若如此一來,河東必生大亂。」

李利自家事自家清楚,沒幹過行政官,所以他也比較虛心,於是就問賈詡:「還請叔父不吝賜教。」

賈詡就道:「清查戶數田地,昔年光武帝何等雄材大略,亦不能為之。我等剛來此地,立足未穩,如何能行?至於賦稅之事,宜當先行調查,而後再行清理,廢除弊政。」

然後賈詡就詳細的給李利分析了起來。這天下,說得好聽是皇帝的天下,但實際上,從西漢末年起,豪族開始掌控地方之後,這天下,基本上就是皇帝和門閥一起說了算了。

劉秀當年想搞次人口普查和田地丈量。徹底搞清楚自己手裏有多少家底。嘿嘿,這一下,就犯了眾怒,天下頓時就是叛亂不斷。包括劉秀的老家南陽,亦是如此。

豪門大戶的意思就是你搞人口普查沒關係,反正我們有辦法應付。大不了多交點隱戶奴婢出來。但你要丈量田地,那這就是要我們的命。大家誰也別想好過了。

可見土地兼並之風氣是有多烈。東漢初年尚且如此,到了一百多年後的這個時候,那還用說?李利初來乍到,就想著戶口田地,只怕就要碰得頭破血流。

太守乃一郡之長,要是無端被折了顏面,威信只怕是要大打折扣。以後李利在河東說話,還有沒有人聽?這就是越高級別的人,越謹慎不胡亂表態的原因。

還有賦稅,賈詡也認為,確實是該理一理了。但不能由著性子來。要先調查,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先有調查權後有發言權嘛。

既然決定來河東,賈詡自然也是想要讓李利發展得更順利的。見李利有心做事,心中也頗為欣慰。所以他也是對李利知無不言。

李利對賈詡自然也是言聽計從,他不懂這些套路,賈詡懂就好了。於是在等賈詡講完之後,李利就問賈詡:「依叔父之見,接下來我當如何行事?」

賈詡笑道:「自然是設宴招待河東豪強。」

後世有句話是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一個官員到地方任職,不可能一待就是幾十年,總會離開。但地方的豪強們卻是生於斯長於斯,他們牢牢把控地方的輿論宣傳權和大部分經濟權。甚至衙門裏的大多數小吏,都是他們家族出身。所以,不把這些人的底子摸一摸,就想在河東大施拳腳,那怎麼可能。

聽到這裏,李利心中就是一動,他把徐晃帶過來任郡尉,不就是想著他是河東人麽。於是便命人快請徐晃。

賈詡看著李利派人去請徐晃,心中也是一笑,李利倒是好手段,把楊奉麾下大將給哄過來了。

徐晃很快就過來了,聽了李利的意思,稍一沉吟便道:「河東大族,以安邑衛氏、聞喜裴氏、襄陵賈氏、解縣柳氏為望姓。其餘皆不足道也。」接下來,徐晃就給李利細細的講解了起來。

安邑衛氏,跟河東境內的平陽衛氏沒什麼關係。平陽衛氏是衛青一脈,自從衛青之後到如今,早就衰落得不成樣子了。也與陳留衛氏沒啥關係,陳留衛氏的衛茲,傾家蕩產資助曹操起兵,結果還沒收回投資,就戰死沙場了。安邑衛氏,始於漢明帝時的大儒衛暠。東漢比西漢,更加註重儒家經學,在中國儒學史上留名的大儒,東漢有很多。衛暠在當時就擁有很高的學術聲望,所以被朝廷徵召。結果衛暠去洛陽途中,於河東安邑病逝。漢明帝下旨,賜葬其於安邑。自此,衛暠的後代就在安邑紮根了。

衛氏一向以儒學經書傳家,在河東享有崇高威望,所以蔡邕才會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衛氏子弟衛仲道。

對,沒錯,蔡文姬的亡夫衛仲道,就是安邑衛氏的子弟。衛仲道的兄長,叫衛覬,字伯覦。少以才學見稱於郡中。因天下紛亂,州郡乃至朝廷屢征不至,只在家中閉門讀書。

衛覬要到建安年間,曹操迎了天子東歸,被封為司空之後,才被曹操征為司空掾屬。

聞喜裴氏,這是一個華夏歷史上延續近二千年的一個輝煌家族。任何一個研究歷史的人,都避不開他。

離這個時代太遠的就不去說了,說最近的裴氏人物。裴曄,並州刺史、度遼將軍;裴曄有兩子,長次早夭,次子裴茂,字巨光,漢靈帝時曾任尚書令,現在在朝中為光祿大夫。裴茂有好幾個兒子,現在都沒有出仕,留在家裏讀書。

襄陵賈氏世為大姓,只是到了這幾十年,已經開始衰落了。因黨錮之禍以及黃巾之亂等諸般原因,賈氏當代族長賈習並沒有出仕,而是待在家裏專心調教子侄。現在賈氏子弟中,以賈習之孫賈逵最為知名。

賈逵字梁道,歷史上的曹魏大臣,他生了個兒子叫賈充,又是西晉的開國功臣。

解縣柳氏,雖然沒出什麼大人物,但也是經學傳家,累世不衰。別看沒什麼能人出世,但日子過得比襄陵賈氏還要滋潤,畢竟柳氏屬於有錢的讀書人。而且柳氏與其他世家互為婚姻。賈逵之妻就是解縣柳氏之女。

徐晃這麼一說,李利心中差不多就有個數了。把這四家人給收拾服帖了,估計這河東地面上,也沒哪個不開眼的敢跳出來反對他了。

於是,李利就決定要宴請這四大家族的人。當然,紅花還得綠葉襯,其他小世家,也請了一批。比如關家和徐家。關家是因為關羽,徐家是因為徐晃。

對於李利來河東,其實各大世家早就收到消息了。人家勢力盤根錯節,朝廷一有風吹草動,他們這裏離長安又不是很遠,自然就會知悉。

對於李利這麼一個年輕的武夫來河東擔任太守之職,河東世家心裏面其實是非常不屑的。

李利這黃口小兒知道怎麼施政嗎?知道怎麼治民嗎?懂農學嗎?河東的讀書人,明面上不敢說,心裏面卻滿滿的都是優越感。。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