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王者降臨》第九十七章 幽州王孫(二)
話說袁術把劉和扣了下來,劉虞擔心之下就要派兵去袁術那裏。公孫瓚負責幽州軍事,劉虞這一派兵,公孫瓚手頭又得少幾千人。而且公孫瓚深知袁術不是那一心為國之人,便勸劉虞不要派兵。劉虞心憂愛子、牽掛朝廷,哪裏肯聽。

等劉虞把兵一派出去,公孫瓚又馬上後悔了。他深恐幽州兵馬到了袁術那裏,說出自己不支持劉虞派兵的事來。袁氏名震天下,士林領袖,公孫瓚也不敢得罪。於是就暗中派人帶了兵馬去袁術那裏,讓袁術把劉虞派去的兵馬扣下來。公孫瓚派去的人叫公孫越,這個人,就是公孫瓚和袁紹徹底翻臉的導火索。

後來豫州刺史孫堅在前面死戰董卓,和袁術鬧翻了的袁紹卻派了個姓周的去當豫州刺史,搶孫堅的地盤。袁術大怒,於是引軍與周昕交戰,公孫越也跟著袁術去了。就是這一次爭奪豫州的戰鬥中,公孫越為流矢所中,不幸戰死。

公孫瓚得知消息,大怒之下,便向著青、冀兩州開始下手。剛好他手頭緊,又有為弟弟報仇的理由。那就打吧。於是公孫瓚和袁紹從此就大戰不斷。

劉虞還想著能不能在幽州撐不住的時候找袁紹救救急,結果公孫瓚這裏就拿著刀子和袁紹開戰了。你說劉虞氣不氣。兩人爭吵數次,都是不歡而散。後來公孫瓚把自己的官衙搬到了別的地方去了,劉虞屢次請他議事,公孫瓚都是推脫不去。總而言之,公孫瓚是決定要單飛,不甩劉虞了。

事情鬧成這樣,也不是劉虞所希望的。他作為幽州牧,節製不了下面的軍將,威信大損。於是他在今年,集結了十萬人馬,討伐公孫瓚。劉虞不知兵,心又偏軟,臨行還和下面的人說別傷太多人,捉公孫瓚一個就行了。結果與公孫瓚一戰而敗北,而後段訓一到,公孫瓚遂斬劉虞。劉虞一死,幽州百姓與烏桓、鮮卑等胡人無不痛哭流涕。

除了幽州一些官吏隨劉虞而死外,又有故吏尾敦劫劉虞之首歸葬;另外又有鮮於輔、鮮於銀、齊周、閻柔等一同舉事,反了公孫瓚。

時有幽州從事田疇,在長安代劉虞隨侍天子,聞幽州交戰,心中大急,於是辭別朝廷,快馬加鞭,趕回幽州。待田疇至時,劉虞已死。他帶著朝廷公文,在劉虞墓前拜祭,公孫瓚聞悉,便系還軍中。

公孫瓚見了田疇大怒,乃問道:「汝何自哭劉虞墓,而不送章報於我也?」

田疇從容對答:「漢室衰頹,人懷異心,唯劉公不失忠節。章報所言,於將軍未美,恐非所樂聞,故不進也。且將軍方舉大事以求所欲,既滅無罪之君,又仇守義之臣,誠行此事,則燕、趙之士將皆蹈東海而死耳,豈忍有從將軍者乎!」

公孫瓚無言以對,又有人在旁邊勸說,說此人是個義士,不放的話有損將軍威名,公孫瓚無奈之下只能釋放田疇。

田疇,當年受劉虞委託,不畏艱險,從幽州到長安,代劉虞侍奉天子。天子壯其行,命其為騎都尉,田疇辭而不受,理由是天子方蒙塵未安,不可以荷佩榮寵。天子與三府皆高其義,三府舉辟,其皆不就。

現在又哭拜劉虞,指責公孫瓚,一時之間,田疇在幽州贏得好大的名聲。不過他並沒有出仕,而是率領族人,隱居山中。入山之時,發下大誓:「君仇不報,吾不可以立於世!」

果然,後來袁紹、袁尚三番五次的來徵召田疇,田疇一直婉拒。直到後來曹操北征烏桓,田疇這才出來效力。

十二月,地震,京中有流言稱當有大臣死。後來果有信來,雲劉虞與公孫瓚爭,兵敗被殺。朝廷震動,劉虞漢室老臣,素來忠耿,誰曾想就這樣死了。剛上台的趙溫請辭,張喜代趙溫為司空。

張喜家跟趙溫家差不多,他兄長張濟也曾為司空。所以三公之位,轉來轉去,其實就是這麼幾家在輪流當。

說老臣凋零也能說得過去,但更深入的想一想,又何嘗不是這些世家大族們,把持了朝廷的公卿之位呢。

李利在河東,閑來無事,就與賈詡一起琢磨朝廷的人事。各大世家、各大豪族,他基本上心裏也有了個底。

朝廷是頂級門閥,郡縣上則是地方豪強。這些人,以經書、典籍的家學傳承來壟斷學術,從學閥的身份順理成章的變成政治巨頭。然後把持漢朝的上上下下、裡裏外外。

皇帝要想與這些門閥們爭權,除了信任外戚,就只能依靠宦官。然後宦官、外戚和士人們,就爭來爭去,不分個你死我活絕不罷休。

三派鬥爭,延續百餘年,讓漢朝在內耗中不斷的變得虛弱。所以後來的天子怠政,好玩樂,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天下的事、地方的事,都是你們這些人說了算。把我堂堂皇帝所說的話當成耳邊風。那我認真不認真,又有什麼區別呢?

估計當皇帝的也非常委屈,認真吧,我說的十有八、九你們都不聽;不認真吧,你們就到處去說我是昏君。然後把天下所有亂七八糟的事,都推到我身上。

根據李利的了解,漢靈帝時的十常侍,再怎麼亂搞,也沒有這些世家大族們侵吞的土地、人口多。

無數土地被他們巧取豪奪,無數百姓失去自耕農的身份,變成了他們的佃戶、莊客、奴僕。朝廷賦稅越來越少,地方百姓活不下去了就到處鬧事造反。黃巾大旗一舉,天下響應。然後士大夫們又說這事都是天子怠政,而天子好嬉遊,又全都是宦官唆使的,要清君側,剪除閹宦小人……怪不得明朝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拿著自家的江山隨大臣們去玩。

李利現在其實就非常想問下朝廷那些大臣們,剷除了閹宦,他們的家財田地都去哪裏了,是不是都入了國庫,還是被人私吞了?

想了想,李利又抑製住了個這蠢蠢欲動的念頭。這話真問出來,那就真的是要撕破臉皮了。他還沒傻到這份上。

只是,內心深處,李利卻是把這些世家門閥們,深深提防了起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