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第539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
「嗚嗚——」

太陽還沒有出來,天空烏蒙蒙的,連綿數裡的營地裡就響起號角聲。

營裡的將士開始有序地起床,洗漱,穿上凱甲,然後就著開水吃乾糧。

李承乾與將士們同一時間起床,洗漱,然後穿上一身寬大的月白色的道袍,柱著拐杖走出帳殿,與將士們一起就著開水吃乾糧。

軍營裡包括李象在內的所有將領和大臣都和李承乾一樣,於此時走進自己的營地和普通兵卒一起就著開水吃乾糧。

這是從發兵遼東時就形成的貫例,每有仗要打從李承乾開始所有將領都必須和普通將士一起吃飯。

不同的是今日李承乾沒有穿金甲。

……

待李承乾和將士們一起吃過乾糧,一輪紅日才堪堪衝破厚重的雲海,天上一塊塊巨大而不規則的黑雲都鑲上了金邊,發出灼熱的金光,一點點融化天上厚重的黑雲。

「通通通通……」

數十面戰鼓同時響起,營裡的將士把最後一口乾糧咽下,就大步跑去校場列隊,然後隨著將軍走出軍營。

他們的目標是天下有名的雄關--潼關,那裏有關隴軍事集團的精兵強將,有朝廷中樞宰輔級的大臣坐鎮,背靠關中得天獨厚。

他們曾經遠赴遼東,與高句麗一次次血戰,建立了滅國之功。

他們有無數兄弟在這場滅國之戰中命喪遠方,這些人的家人需要撫恤;還有無數兄弟因受傷而變成殘疾,這些人以後的日子需要朝廷照顧。

但是這些應得的東西現在卻離開他們很遠,很有可能拚了他們的性命最後也拿不到。

他們其實是一支孤旅,雖然之前一路西來都十分順利,但他們都知道:太子還不是皇帝,皇帝可以找一個理由廢掉太子。

到那時候他們身後的洛陽,河南道,河北道,山東道還會支持他們嗎?

破局的唯一方式就是勝利地回到長安,把皇太子送上皇位。

只有皇太子做了皇帝他們的付出才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這是普通將士心裏真實想法。

為什麼會這樣……很多將士們不知道,他們只知道他們要攻下攔路的潼關。

數萬大軍擺開軍陣足有數裡之遙,當先頭的大軍來到潼關城下,後頭的軍陣才走出軍營。

將士們邁著整齊的步伐,踏的青石板路發出「砰砰砰砰……」的響聲和後方的戰鼓聲形震蕩人心的交響。

高履行和韋仁慶都參與過大唐和突厥戰爭,而且都打過勝仗,絕非庸才。

此時,二人在潼關城頭上,看著一排排一隊隊盔明甲亮的將士手持陌刀長槍,排山倒海一般朝著潼關城壓上來,不由都倒吸一口冷氣。

「高中書,太子今日會攻城嗎?」韋仁慶心裏沒底。

高履行心裏也沒有底,但為了穩住韋仁慶和他手下的將士,高履行故做平靜地道:「他若攻城我們先守著就是了,最多一個月就能調集大軍。」

韋仁慶聽了咽了口唾沫,倒吸著冷氣點點道:「也只能如此了。」

長孫無忌一夥心裏都很清楚,以李承乾今日的功勛和勢力沒有一個足夠的大罪,根本不能提廢太子。

所以他們的一慣策略就是逼李承乾做出謀逆的舉動,然後好名正言順的發兵收拾李承乾。

現在只要李承乾今日發兵攻打潼關消息傳回長安,長孫無忌會立即去見李世民,給李承乾定下天大的罪名,昭告天下,最後才是集結大軍平叛。

至於潼關守將為什麼阻止李承乾的大軍過關?可以直接說是李世民的亂命,這樣同時還能打擊李世民的威信。

別看這個計策簡單,卻十分有效。

比如李白參與的永王謀反,就是這麼弄出來的。

永王本來是唐玄宗封的正經的南方兵馬大元帥,唐肅宗登基後還沒有打敗安祿山就先給永王下令交出兵權,永王不交。

唐肅宗就派個文官去永王軍中罵永王,永王把這個人抓了。

然後永王就成了謀反,父子都被殺了,連在軍中的李白也受牽連險死還生,最後被流放夜郎。

這個策略不光長孫無忌一夥心裏清楚,李承乾和他手下的文武大臣心裏也很清楚。

因此每次正式攻城前,都要再次請示李承乾。

蘇定方指揮大軍在離潼關城五十步處列陣,數萬大軍對著潼關城做出雷霆萬鈞之勢,引得城頭上高履行和韋仁慶高度緊張,調來精兵強將,準備好各種守城器械嚴陣以待。

攻城大戰一觸即發,只等李承乾一道命令。

……

……

「……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

軍陣後方,李承乾身著一套月白色的寬大道袍,拄著拐杖悠悠走在青石板路上。

李象是一身白色的親王袍服走在旁邊,一邊走還一邊背頌李承乾抄的《山坡羊●潼關懷古》。

李世績、褚遂良、杜正倫、劉祥道、杜荷、趙節等也都身著便服跟在後頭。眾人一邊走一邊抬頭看兩邊高山,或是低頭看青石上的馬車軌道,神態間都是十分悠閑。

劉葵一身紅袍抱著拂塵領著一四個內侍輕輕跟在兩人身後,準備隨時聽從命令。

後頭是頂盔貫甲的程務挺和王方翼領著二百名身著明光鎧的將士隨行護駕。

「報——」

一個身著軟甲的騎士騎著一匹戰馬,快速從陣前往這邊跑來,李承乾等人看見便站在當地等他前來。

只見那騎士跑到離李承乾七八步遠時就翻身跳下戰馬,單膝跪在地上大聲道:「啟稟太子殿下,大軍列陣潼關城下,蘇將軍請示:是否立即攻城?」

李承乾聽了抬頭看看前方嚴整的軍陣,沉聲道:「回去告訴蘇將軍:引而不發,待令行事。」

「遵令!」那騎士大聲答一聲就站起來,翻身上馬,調轉馬頭去給蘇定方傳令去了。

待那騎士走遠,跟在李承乾身後的一眾文武大臣相互看看,心裏都在猜測:李承乾還有什麼後手……

李承乾沒有給眾人解釋的意思,扭頭看著李象問道:「象兒你可知『山河表裏潼關路』,『山河表裏』這四個字指的是哪裏嗎?」

李象聞言連忙三兩步走到李承乾面前道:「回父王,『山河表裏』語出《春秋.左氏傳》魯僖公二十八年晉楚城濮之戰前:夏四月……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裏山河,必無害也。』……」

這是晉文公在城濮之戰前沒有信心,他舅舅子犯勸他的話,意思是說:把吧!如果勝利中原的諸候就會心向晉國,晉國就是霸主。如果敗了,我們晉國東有太行山,西邊和南邊又有黃河圍繞,也不會有什麼損失。

李承乾聽李象把左傳背熟練,滿意地點點頭,繼續往前走。過了一會兒才又扭頭問李象道:「照你這麼說,『山河表裏』指的是河東三晉之地,那當年我給陛下寫的『山河表裏潼關路』豈不是錯了?」

李承乾初穿越過來時,為了對付李泰,請已經油盡燈枯,生命垂危的魏徵抬棺上殿。李承乾看著只剩一把骨頭的魏徵拚死為他戰鬥,心裏十分感動,當殿給魏徵寫下碑文。

李世民看了很眼熱,當場就要搶走,李承乾隻得也給李世民寫一幅字。

當時寫的就是剛才李象背的這首元代張養浩的《潼關懷古》。

李承乾寫的時候並不覺的有什麼,後來讀《左傳》時才發現「山河表裏」指的春秋時的晉國,也就是後世山西地區,在唐代就是河東道的轄區。

當時李承乾以為自己抄詩抄出了笑話,後來了解了唐朝的開國史,才知道這並不算笑話。

李象作為皇長孫也是李唐皇室重點培養的對象,這樣的問題自然難不住他。張嘴就答道:「父王當然沒有錯,『山河表裏』雖然說的是現在的河東道,不過從河東道沿黃河南下,可從蒲津關可進直入關中,這蒲津關就在這潼關後頭。

當年我高祖皇帝從太原進關走的就是這條路。」

身後的李世績聽見這話立即眼前一亮,知道李承乾的後手在哪裏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