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李如初回憶錄》明國:風起遼東 第一二八章 政變(2)
新金城大禮堂,原先用於和後金代表們談判的會議室被臨時裝修一遍。鮮紅的天鵝絨幕布配上明黃色的流蘇,象徵澳宋共和國的聖啟明星旗和中國總督區的五星啟明旗高高掛在牆上。文德嗣大元老和馬千囑主席的畫像掛在我們正後方,他們深邃的目光指引著偉大的澳宋武裝力量奪取一次又一次勝利,從勝利走向勝利。

而在參與建州集團無條件投降儀式的我國文武官員座位對面,則坐著以建州酋長愛新覺羅·皇太極為首的一乾反動派。

當日,遼南晴空萬裡,草長鶯飛。在數百名衛兵的軍禮下,厚重的大門被緩緩打開。

「總督閣下到!」

隨著衛兵的聲音響起,會議室內的記者們以及皇太極一乾人同時起立。整潔的紅地毯上,秦向平總督率先大步走入,向報道本次儀式的記者朋友們揮手示意。在他身後,則是遼南集團軍司令齊武少將、穆懷安上校、東江軍總司令毛文龍榮譽上將的代表沈世魁少校、長生島的黃斯通中校,以及我,李如初陸軍中校。再之後,則是總督區的一乾文武官員。

等到我們落座完畢後,一名參謀站在場地上首,高聲道:「建州集團投降儀式,正式開始!」

嘩啦啦的攝影聲響起,白色的鎂光燈不斷閃爍。二十幾名記者爭分奪秒地按動照相機開關,膠捲像不要錢一般被轉化成待沖洗的照片。在照相機的注視下,皇太極本人靜靜地從座位上站起,雙手遞交給參謀一份文書。

參謀接過文書,遞交給秦總督。這份文本在之前的交涉中就已被我們看過,這次在會議上再翻閱一遍,只是形式而已。

數分鐘後,總督將文書攤開擺在桌子上,向參謀微微點頭。

那參謀便大聲道:「我國表示認可該投降書。」

「現在,請總督閣下代表中國總督區,在投降書上簽字、用印。」

總督沒有立刻簽字。他靠在椅背上,從口袋裡摸出一隻煙鬥,慢條斯理地取出煙葉,再拿出一盒火柴。「嚓」,總督劃著一支火柴,慢慢點燃了煙葉,深深吸了口,這才接過我遞過去的鋼筆。

在投降書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再蓋上中國總督區的大印,總督吐出一個煙圈,朝參謀示意一下。

參謀朝總督點頭,準備上前來拿去投降書,卻被總督揮手製止。

「建議後金代表團到桌子這兒來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總督堅定地說,用的是帶有東方省口音的漢語。還沒等參謀譯完這句話,皇太極似乎已經明白了。他的一隻手在桌子上動了幾下,好象是想要求把投降書送到他的面前。可是,總督繼續坐在那裡,毫不客氣地打手勢,要皇太極走過來。

「讓他到這兒來簽!」他厲聲地說。

終於,皇太極從桌子上站起,沉默地走到總督前方,彎下腰,用一支毛筆在投降書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分別用漢子和女真字寫了一遍。

等到皇太極蓋上大印,他才被允許站直身子。他退後一步,向總督深深鞠躬,這才面對著我們後退到座位上。

總督拿起投降書,淡淡地看了一眼,一揮手。「會議結束,建州集團正式向我國投降!」

響亮的掌聲在會議室裡響起。我靠在座位上,輕輕出了口氣。這場綿延兩個多月的戰爭,終於要結束了。經過這一場大規模戰爭後,後金方面應會喪失與我軍為敵的勇氣;加上將要割讓給我軍的復州地區、被列為非軍事區的蓋州以南地區,後金對我部的戰略主動權已經易手。如果我們認為有必要,攻破沒有城牆的蓋州後,軍隊前鋒就將直接踏上遼中平原的大地。

不過,這一切還只是紙面上的東西。我看了皇太極一眼,他正微笑著坐在椅子上,看著我們歡呼。

這個人,才是計劃實現的關鍵。

————————————————

中午時分,普蘭店灣內,隨皇太極前來的一千多名建奴騎士已經全部登船。他們的坐騎和他們待在同一個艙室裡,希望這些嬌貴的馬匹不要在海面上拉肚子。

每間船艙裡裝了兩個人、兩匹馬。艙室的大門被從外面鎖住,荷槍實彈的日本附庸軍士兵把守在走道裡,他們得到授權,可以隨時擊斃他們認為有威脅的目標。

一艘驅逐艦將為船隊護航。隨著艦長一聲令下,由3艘運輸船和1艘驅逐艦的運輸艦隊揚帆起航。它們將沿著海岸線離開普蘭店灣,順時針繞過西中島和長生島,一路抵達蓋州。根據皇太極本人的情報,兩黃旗在蓋州部署了二十幾個牛錄的兵力,佔那兒總兵力的大多數,他完全有把握一舉控制蓋州,然後率領大軍星夜兼程趕往遼陽。

是的,遼陽。在皇太極和代善之間,誰先回到遼陽,誰就有更大可能控制住空虛的後金中央。東江軍方面的最新消息,代善很可能還在瀋陽一帶。如果皇太極抓緊時間的話,他還是有可能搶先自己的兄弟一步。

碧藍色的海水被艦艏劈開,雪白的浪花翻滾在船身周遭。皇太極站在驅逐艦的甲板上,深深地凝視著從兩側向後退去的山嶺。

一萬多接近後金軍隊被他捨棄在遼南包圍圈,一共三萬多人的大軍隨自己南下,現在自己身邊卻只有一千多騎,甚至自己還要坐著敵人的軍艦趕往自己的國都。即便是再雄心勃勃的君王,也無法不為這樣奇幻的經歷感到失神。

從蓋州到新金,陸地距離超過150公裡。在皇太極率軍南下時,後金軍隊一共走了一周左右。而現在,藉助東南季風的運輸艦隊,卻只需要兩天不到的時間就能抵達蓋州沿海。

7月17日傍晚,皇太極已經看到了蓋州的城牆。

艦隊慢慢越過連雲島南端。連雲島在戰爭前駐紮了海軍陸戰隊的一個連。這個小島距離蓋州非常近,劃著木筏都能度過,冬季結冰後如履平地。我軍早在剛登陸遼南時就派出船隻攻擊連雲島,將島上少量後金兵肅清。在戰前的歲月裡,從連雲島登岸的海軍陸戰隊無數次襲擾在蓋州附近耕種的後金包衣,弄得後金整個蓋州沿岸草木皆兵。

在連隊撤離幾個月後,滿載建奴騎兵的澳宋軍艦,又一次來到這裡。

連雲島在蓋州西北二十裡,地處清沙河河口。經西河口入清河行駛二十裡,便到達蓋州城外,清河河道距離蓋州城約一裡,極大的節省了人力。在老奴起事之前,從山東出發的船隻讓此處繁華無比,大型海船可以在連雲島或西河口卸貨轉運至平底船,拉縴上行至蓋州。和三岔河的牛莊一樣,蓋州曾經有過作為主要港口城市的光輝歲月。

建奴佔據遼東後,南四衛的百姓被奴爾哈赤屠殺得乾乾淨淨。千裡無人煙,繁華的蓋州從此荒蕪下來。直到皇太極上台後,各旗受到的約束大大降低,蓋州又逐漸變成後金和明國海商走私的港口,由此逐漸恢復生機。

綏芬河號驅逐艦的艦長站在皇太極旁邊,笑眯眯地從望遠鏡裡觀察著海岸。在那兒,正在煮鹽的包衣們發現了泛海而來的澳宋軍艦,在真夷的呵斥下驚慌地逃離海濱。

「這恐怕是你們以後唯一能得到海鹽的地方了。」艦長隨口說了一句。按照投降書上的規定,後金失去了旅順東面的所有沿海地區,蓋州以南的廣大區域也無法進入。蓋州若是丟了,後金就連鹽都要找明國走私或者從我國進口了。把蓋州留在後金控制區,就是我國給後金留下的命門——這個命門恰好握在我們手裡。

艦長在戰前也到過這兒,那是他作為艦隊參謀,跟隨明國東北商業集團的走私船一起來到這裡。商人們將江南的工場生產的貨物賣給後金貴族,他則帶領海軍學校的學員們考察水文。

「黃酋長,給你的部下打聲招呼吧。」艦長放下手中的望遠鏡,對皇太極說了一聲。

皇太極輕輕一嘆,隨即笑道:「自然。」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