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李如初回憶錄》明國:風起遼東 第一二九章 政變(3)
如同歷史上的大多數密謀一樣,遼陽事變也是發生在夜晚。

漆黑一片的環境,影影綽綽的火光,偶爾傳來的烏鴉叫,街道上響起的腳步聲。每一個行走在黑夜裏的人,都會下意識地懷疑是否有什麼不懷好意的生物,隱藏在角落中看著自己。

「準備好。」

小林清泉(注1)抬起頭,對提醒自己的隊長點了點頭。等隊長走開後,他用纏著紗布的手撫摸著槍桿,感受著鋼製槍管傳來的涼意。

手心中的冰冷讓他稍微冷靜一些。舔了舔嘴唇,他調整了一下姿勢,換了一條腿支撐身子。一牆之隔的大殿裏傳來女真語的說話聲,小林清泉並不能聽懂這種古怪的語言。但這並不影響他逐漸興奮起來,潛伏在敵人心臟的滋味讓他心頭愈發火熱,彷彿被炭火烘烤一般。

隊長朝小林清泉微微擺手,示意他保持冷靜。於是他隻好用手拄著槍身,輕輕坐在地上。兩側的同袍們都保持安靜,長廊裡只有隱約的呼吸聲。

八角殿裏傳來嘈雜的說話聲,連綿的腳步聲響起,小林清泉判斷大約有三四十人走了進來。

走路聲,說話聲,端起茶碗喝茶聲,蓋子蓋在杯子上的一種脆響,杯子放在木桌上的另一種脆響,椅子在地板上拖動的悶響;平淡的說話聲,嚴厲的說話聲,大聲說話聲,呵斥聲和道歉聲,笑聲和罵聲。小林清泉不停地在腦海裡推想大廳內的人們的活動,又試圖在構建出牆壁另一側人們的站位。

在幾十人的說話聲中,小林清泉只能分辯出皇太極和另幾個戈什哈的音色。如果他沒有猜錯的話,皇太極此時正在平靜地述說遼南局勢,或許已經說明自己向澳宋投降的事情了。

噢,不,他不可能會說的。小林清泉猛然想到這一點。

如果皇太極真的說出他投降的破事,代善和其他後金貴族一定會猜出,皇太極是借了澳宋的力量才能孤身回到遼陽。那麼,皇太極之後想幹什麼,代善們也能猜得八九不離十了。

於是小林清泉最終放棄了靠想像力還原大廳劇情的努力。他側過腦袋看著隊長,對方嘴角掛著冷笑,看上去還聽得蠻開心的。

小林清泉又扭頭看著自己的鹿兒島同鄉,對方和他對視一眼,從口袋裏取出一塊懷錶遞過去。

接過懷錶,小林清泉快速掃了一眼,又把表還了回去。現在的時間是晚上10點出頭,7月21日。從蓋州登岸後,他們跟著皇太極的軍隊一起,沒日沒夜地在遼中大地上趕路。自蓋州出發,一人三馬,穿過耀州驛,塔山鋪,海州,鞍山驛,一直到遼陽。數百公裡的奔襲磨破了他的大腿皮膚,現在蹲著還會感到胯下傳來的疼痛。

在今天凌晨,小林清泉終於進入遼陽城內。皇太極把他們秘密安排在八角殿內,他實在太疲憊了,草草吃了兩黃旗安排的餐食就躺在地上睡覺,傍晚才勉強起來。

醒來以後,隊長把幾個牛肉飯糰丟給自己,告訴自己儘快吃完,準備戰鬥。在今天下午,從遼東趕回的代善和嶽托也抵達了遼陽。兩紅旗的父子貝勒沒有立刻來見皇太極,而是徑直率軍回到自己的駐地。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代表著代善很可能知道、或是猜到了遼南的局勢。

小林清泉很自信,自己所在的部隊一定沒有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發現。自己這一百多人的部隊是皇太極留下的殺手,等一會兒也許就要露出冷厲的獠牙。

皇太極在八角殿設宴邀請代善和嶽托,現在宴會已經舉行。隊長已經告訴了自己,皇太極會在宴會上發出消息。一旦收到信號,他們將立刻開始行動。

這是小林清泉第一次如此接近大人物們。呵,掌管了半個日本(注2)大小的遼東大地的貴族,高居數十萬人之上的大名,橫掃明國關東大軍的將軍,多麼令人崇拜的頭銜呀。這樣的人一定閃閃發光,渾身散發著讓平民跪服的威壓吧。

一想到這樣高貴的人就在自己隔壁,還在被自己用火銃指著,小林清泉就忍不住低下頭,怕被隊長發現自己漲紅了臉。

天街踏盡公卿骨,內庫燒為錦繡灰。嘻,身為平民的自己,就要殺死萬人之上的公家了。

正想著,身邊的同鄉忽然拉了他一下。小林清泉猛地抬起頭來,對方神色嚴峻地朝自己點一下頭。於是小林清泉收起了心中的興奮,雙手緊緊握住火銃,將槍托頂在右肩肩窩。

眼角的余光中,隊長已經緩緩站起,右手握著軍刀,左手舉起手銃。

一百多名倭人士兵全部將槍口對準面前的木牆。幾分鐘後,牆壁另一側傳來一聲大喝,隊長頓時發出吼聲,同時扣動手銃的扳機。

狹窄的走道裡瞬間被巨響充滿,濃鬱的白煙讓所有人都幾乎無法呼吸。面前的牆壁出現了密密麻麻的破洞,士兵們齊射完後同時前沖,撞破木牆後沖入殿內。

皇太極緩緩從地上站起,看著倒在自己幾丈外的代善,臉上沒有什麼表情。換在代善的視角,他會看到皇太極猛然撲倒在地上,戈什哈發出一聲大叫,緊接著自己正對面的牆壁冒出連成一條線的破洞。

在下一瞬間,自己就被一股無法抗拒的巨力推起,身子如同秋風中的稻草一般被吹起,向後飛出幾米後翻倒在地上,撞倒連片的桌椅。還在半空中翻滾時,他的耳中就會聽到雷霆般的巨響,那是火藥在槍膛裡爆燃的響聲。等他躺倒在地上,在生命裡的最後幾秒,他或許能看到一百多名穿著正黃旗盔甲的矮個子士兵從牆那側衝出,渾身帶著白色的硝煙,手中握著上了刺刀的火槍。

小林清泉吶喊著衝出走道,耳中由於槍聲震動,暫時還聽不到聲音。他徑直衝過皇太極的身邊,兇狠地將刺刀貫穿一個獃獃看著自己的建奴,把那人頂倒在地上。

腳踩住那人的腹部,小林清泉把刺刀從他的胸腔中拔出,帶出一抹溫熱的鮮血。那人身旁還躺著一人,看年紀已經是四十多歲的樣子,胸口中了兩槍,腹部中了一槍,還有一槍打在胳膊上,整條左手都被打斷,現在還在往外冒血。

小林抓著火銃捅了那人的脖子一下,確保這廝已經死透。他看著那人睜大的眼睛,裏面滿是不可思議。

大殿外已經響起喊殺聲,早已蓄勢待發的兩黃旗精銳兇猛地砍殺自己的同類。跟隨代善前來赴宴的是他的次子碩託,他在倭人士兵第一輪齊射中僥倖未死,肩膀被流彈擦了一下,左臂完全使不上力。

早在皇太極忽然撲倒在地上後,碩託就猛然感到不妙。挨了槍子後,他抽出佩刀就朝外殺去,毫不管自己被打翻在地的阿瑪。兩名朝他衝去的倭人士兵被他先後殺死,竟硬是在人群中衝出一條血路,撞破大殿大門。

殿外早已廝殺成一團,數十名朝大殿內衝殺的兩黃旗白甲對上碩託。紛飛的箭雨如同雨幕般密集,碩託的鎧甲上插滿了搖擺的箭支,面部也插著一支箭尾。他慘叫著揮動順刀,被白甲們一擁而上殺死。

這場政變隻持續了二十多分鐘,以代善被齊射打死為起點,兩紅旗殘部在八角殿外投降為終點。五百多名兩紅旗夷丁被誅殺在殿外,建州一共死傷者上千人,遼陽東京城內血流成河。

唯一的不足,大概在於代善並沒有和嶽托一起到來。鑲紅旗主嶽托在八角殿火併的第一時間,便率領千餘騎兵衝出駐地,一路向北逃亡。

皇太極沒有下令追殺,他必須抓緊時間穩定遼陽局勢。八旗自老奴時代開始便保持著各自為政的習慣,後金大汗的權勢一直不高。此時正紅旗旗主代善被擊斃、鑲紅旗旗主嶽托逃亡,其他五旗旗主和各旗精銳被困遼南,整片遼中腹地只有皇太極一人掌握權力。如今兩黃旗已經控制遼陽,兼之澳宋海軍借貸了一批糧草從三岔河運到海州,皇太極已經有了機會整合八旗。

隨著遼陽政變落下帷幕,後金正以最快速度完成從部落聯盟到中央集權的轉變。等到秋天來臨、遼南包圍圈內的後金軍隊被依次放回遼中後,後金已經有了身為國家的氣象。歷史的車輪在澳宋的作用下駛向未曾設想的道路,遼東局勢朝著不可預知的方向演變。元老院的計劃在一點一點實現,參謀部盡心為紛亂的遠東編寫劇本。我們每個人都清楚,時代的一粒沙落在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山。將軍和總督的一句話,就有可能改變數十萬人的命運。

我們盡心儘力,惟願對得起大宋的利益,對得起人民的利益。至於是否對得起我們的良心,這並不是身為國防軍人應該考慮的事情。

注1:在遼陽事變中,我軍派遣了日本皇軍協從軍幫助皇太極,他們在政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注2:指不包括北海道島的日本群島。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