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李如初回憶錄》戰爭之外的往事 第一三二章 吳三桂
大閱兵不僅僅是為了紀念對後金戰爭的勝利,還有展現實力的目的,通俗地來說,就是秀肌肉。

觀看閱兵式的市民裡,外交廳的同志一直陪伴著來自遼西的幾位客人。在閱兵結束後,總督閣下在觀海大酒樓舉辦午宴,接待了泛海而來的貴客。

我並沒有參加這次午宴。在閱兵結束後,我就正式進入了美好的假期生活。直到下個月的2日,戰爭什麼的事情,我再也不用操心了。

訪問團的事情已經交回給文化廳的同志。那天中午,我同樣前往觀海大酒樓。在那裏,從國內來的同志正在等著我。

我們見面的地點在觀海大酒樓三樓的會議室,來客是國防部第一輕武器局的徐英工程師,火藥研究所的蘇元敏工程師,還有軍事科技研究所的幾位同志。此外,國防部駐中國總督區聯絡處也派來了一名主任。陪同我前來的是元老冕下的秘書趙同志。

幾位工程師和國防部的官員不遠萬裡從長安來,為的便是我手頭上的火棉和硝酸銨的發明專利。拜梧華所賜,這項專利已經在幾個月前於長安專利局登記。

由於事關重大,這項專利的買賣不可能完全遵循市場經濟行為,至少我絕對無法把專利賣給國外,或者拒絕賣給國防部。趙秘書出席見面的目的,就是傳達朱元老的指示。

談論的內容無需贅述。一個多小時後,我們就談完了買賣專利的事情。國防部一次性支付100萬澳宋元購買火棉和硝酸銨的專利,費用會在三個工作日內轉帳到我的帳戶上。從簽署合同的那刻起,我不能再把相關工藝透露給第三方,軍方用我的專利進行的一切事情,都與我無關。

說實話,一百萬賣掉這兩項專利,實在是有些虧了。在黃色炸藥發明前的歲月裡,裝備了硝酸銨炸藥的炮兵粉碎了幾乎所有防禦措施,中東和歐洲軍隊引以為傲的棱堡體系在硝酸銨面前和餅乾一樣脆弱。而在火炮工藝上,發射實心彈的大炮被迅速淘汰,榴彈炮閃電般地取代了具有數百年歷史的加農炮。同時,採用火棉作裝填葯的金屬定裝彈逐漸登上歷史舞台,有效射程超過五百米的新式步槍讓所有遊牧民族變得能歌善舞起來。

嗯,誰讓我只是個中校呢。國防部那麼大一座山壓下來,還是要發揮一下為祖國奉獻一切的精神的。讓我略微感到開心的是,國防部的同志表示會為我爭取一個男爵的爵位,以表彰我探索科學的偉大貢獻。

所以我很快就是男爵閣下了。

出門的時候是下午2點多。國防部的同志先走,趙秘書又和我在會議室裡坐了一會兒,表達了元老冕下對我的關心。

在酒店三樓的走道裡,我第一次見到吳三桂。那時的他還是個剛到17歲的青年人,生的容貌俊朗,身材修長。

當是時,我從南往北走,他從北往南走,我們在走道裡碰面。

我和他面對面地看著,同時往東走了一步,又同時往西走了一步。

「嗯...」我沉吟一下,開口道:「你左我右。」

對方答應一聲「好。」然後我們一起跨了一步,發現兩人還是互相擋住道路。

正尷尬著,樓梯間傳來元老的笑聲。他探出身子來,看著我們還在大眼瞪小眼,便笑道:「來來來,祖將軍,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就是李如初中校,我們遼南軍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我連忙轉身,元老身邊站著一個虎背熊腰的大漢,看年紀大概四十多歲。他很溫和地伸手和我握在一起,拍了拍我的手背,笑道:「李中校青年俊傑,果然如元老冕下說的那般出色。」

朱鳴夏在一旁微笑,朝我道:「這位便是明國遼東前鋒將軍,前鋒總兵官祖大壽祖將軍。你前面那位是祖將軍的外甥,吳三桂。」

元老說到「吳三桂」三字時,若有若無地加重了聲音。

我又和吳三桂握手,對方臉上帶著年輕人特有的熱情和羞澀——後來我們熟悉了,我才知道那時候他把我和黃斯通兩人當做偶像的。

祖大壽和吳三桂是作為袁崇煥的特使前來旅順的。由於我們和明國朝廷的關係比較敏感,這兩人算是秘密前來,為的是討論被建奴俘獲的兩千多名關寧軍士兵回歸的問題。

前面已經向各位讀者說起過,在金州打成屍山血海的時候,關寧軍也派軍隊朝後金髮起進攻。可惜八千多人的大軍走到大凌河,被建奴的偏師奇襲,竟被兩千多人的建奴擊潰。先渡河的三千多人被殲滅一千多,剩下的都丟了武器投降,河對岸的五千多人竟然直接跑了。

祖大壽這次前來的結果在軍報上刊登出來,我軍會命令建奴把俘虜帶到三岔河出海口,由海軍將俘虜裡的軍官和家丁們運到寧遠去交給袁崇煥。至於其他的普通士兵,我們就不交還了。作為回報,袁崇煥必須立即取消對我國民間資本的限制,解除海運禁令,並且支付一筆恰當的軍費。

祖大壽本人在下午就乘船回遼西復命,吳三桂卻和另幾人留了下來。他們表示想在旅順遊覽幾日,元老冕下也同意了。

我對遼西的事情蠻感興趣的,便邀請吳三桂隨我逛逛,他當即答應下來。

正巧我帶著訪問團把旅順的景區走了個遍,這次當導遊也有了經驗。1629年夏天的旅順還帶著軍城的氣息,當隨著遼民逐漸在城內安頓下來,這座遼南最大的城市正在恢復平民的煙火氣。

我帶著吳三桂參觀了旅順軍港和光復博物館,晚餐在海濱公園附近的一家餐館吃海鮮。

昨天我已經拿到了從4月到7月,一共四個月的戰爭時期工資。原先我的普通工資是4500澳宋元(即明製30兩銀子)一個月,在戰爭期間發放100%的額外津貼,即9000元一月。作為軍官收入的大頭,我們最期待的戰爭獎金還沒有統計完成。現在我手頭上有三萬多的現金,加上即將得到一百萬元巨款,我李如初也算是個富豪了,這段飯我狠狠地點了一堆海鮮。

於是我、方海、吳三桂、他的幾名家丁,還有幾名外交廳的同志一起坐在靠海的草坪上,服務員一盤一盤地把海鮮端上來。桌子上擺著30個蒜蓉烤蠔,10個檸檬生蠔,兩斤鹽焗蝦,一條兩斤重的清蒸石斑魚,一斤切開的海膽,還有兩斤紅燒海參。為了照顧不習慣吃海鮮的人的口味,還有兩斤的烤牛肉和一大盤辣椒炒豬肉。

服務員扛上來兩大箱啤酒,都放在冰桶裡鎮著,撬開瓶蓋會噴出一股帶著麥芽香氣的白汽。吳三桂們從沒吃過這種澳宋特色的美食,那頓飯真是吃得天昏地暗。大家都是年輕人,一箱酒下去馬上賓主盡歡,互相勾肩搭背起來,各個都紅著臉笑,也不知道在笑啥。

我向來是不飲酒的,那次吃的口渴了,也被灌了兩瓶下去。所幸啤酒酒精度比較低,我喝了還能適應。餐桌上,我吹著溫暖的海風,看著南方海面上泛著的漁家燈火,笑著問吳三桂:「吳兄弟覺得我大宋陸軍如何?」

「澳宋真乃天下強兵。」吳三桂左手抓著酒瓶,右手拿著一隻烤蠔,湊近嘴巴「滋溜」一聲,將蒜蓉和蠔肉一起吸進嘴裏,「我關寧就算最精銳的家丁,也沒有大宋軍隊的威風。」

他放下酒瓶,湊近我小聲說:「李中校,你別怪我亂說話,我們那兒傳言你是李成梁的兒子。」

「這是為何?」

吳三桂笑嘻嘻地說:「李總兵生有九子,皆為『如』字輩,李中校名為『如初』,兼之年齡與李如楠相近,又在遼東立有武功,實在容易與李成梁將軍聯想在一起。」

我笑著擺擺手:「都是謠傳,我爸爸是澳宋本國人,與遼東隔著幾萬裡,我也無緣得見李總兵。」

「哎,不過,袁崇煥的八千人被建奴兩千人擊潰,他怎麼想?我聽聞袁崇煥在皇帝面前親口說『五年平遼』,這還平不平了?」

「平個...」吳三桂張了張嘴,勉強把後半句咽下去,灌了口酒繼續說,「難啊。我關寧雖是大明首屈一指的精兵,對上建奴一支偏師,都已經無法抵擋。若是強硬進軍,遭遇建奴精銳,怕不是又是一場薩爾滸了。」

「欺君可是大罪。」一直在悶聲大吃大喝的方海忽然開口。

「怎麼會欺君呢,不會的。」吳三桂笑眯眯地和方海碰了一下酒瓶,沒有繼續說。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