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李如初回憶錄》戰爭之外的往事 第一三一章 大閱兵
1629年8月1日,華歷崇禎二年六月十三日,己巳年辛未月丙寅,星期三。

這是一個值得所有華夏人銘記的日子。在這一天,我國武裝力量正式在旅順舉行勝利大閱兵,用以慶祝國防軍和協從軍、附庸軍一起,取得了對後金奴隸製政權的完全勝利。這場戰爭粉碎了建州集團不可戰勝的神話(如果有這種神話的話),鼓舞了遼東百萬人民繼續奮鬥的信心,揭露了建州集團野蠻和原始的本質,同時從側面表明了明軍的脆弱不堪,展現出奴隸軍隊和封建軍隊的落後性和反動性。

朱鳴夏元老結束了在山東的考察,與昨日回到旅順。他在傍晚親切接見了訪問團,並邀請我們一起享用晚餐。宴會上,元老冕下溫和地詢問了訪問團來訪的行程,並關懷了訪問團成員們的思想變化。他表示,訪問團的來訪是一個很好的開端。長期以來,遼東一直處於艱苦而慘烈的抵抗女真族入侵的戰爭中,英雄的遼東人民為保衛自己的家園、拱衛中原的廣闊天地和億萬同胞做出了偉大的抵抗和犧牲,這是遼東人民的光榮,也是中華民族神聖品質的直接體現。

但是,由於信息傳遞不通暢,以及明帝國官僚的懈怠和懶政,以江南地區為代表的關內人民並不了解遼東戰場的殘酷性和艱巨性,甚至有不少人民為官府抽取遼餉而感到埋怨,因此懷有對遼東人民不友好的態度,這無疑是錯誤的、短視的。元老感嘆,若是沒有百萬遼民的貢獻,若是在澳宋大舉增援遼東前缺少了明國的資金和物資支援,以東江鎮為代表的遼民武裝力量是不可能在戰爭中生存下來的。如果東江軍被後金消滅,關內的中原地區早已陷入建州集團的威脅中,江南地區需要負擔的經濟壓力也會隨之大增。需知,明國數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億的人民,是一體的,是統一的。從來沒有一個地區的人民遭受苦難,而另一個地區的人民毫不受影響的例子。

聽到元老冕下的感懷後,訪問團成員們紛紛流下感動的淚水。作為江南文人階級代表的黃宗羲同志當即表示,他深深地為遼東人民做出的貢獻而感動。在回到江南後,他一定會全面客觀地向江南人民介紹遼東戰場的真相,並宣傳澳宋共和國為解放漢民做出的艱苦努力。並且,江南地區著名的評書藝術家柳敬亭先生也表示,他將發揮自己的影響力,以評書和戲曲的方式傳播遼東人民和澳宋共和國的光輝事跡,爭取增進關內關外人民的了解和關愛......

————————————————

元老冕下這次回到旅順,自然不是專門來接見訪問團的。在8月1日當天,他和秦向平總督一起,參加了偉大的勝利閱兵。

旅順,紅場。

紅場南北長一公裡,東西寬度一百五十米,全部由條石鋪成,兩側在往日為商業區和居民樓。在今天,市民們紛紛在窗台上拉起橫幅和旗幟,從窗戶裡伸出身子向受閱官兵揮手歡呼。

旅順居民被組織起來,在紅場邊排成方陣。軍樂隊站在居民中奏起軍歌,號角聲不時響起。天空中萬裡無雲,湛藍的天空在陽光下放出寶石般透徹的光彩。空軍的熱氣球在藍天下飛翔,鮮紅的條幅在籃子下拖行數十米。

朱鳴夏和秦向平兩人並肩站在主席台上,向對面的居民們揮手示意。他們穿上最正式的禮服,胸口別著勳章,腰間配著軍刀。遼南集團軍的非受閱軍官們站在他們身後一步,一起昂首挺胸,沐浴在金黃色的陽光下。

10時整,大閱兵開始了。

齊武少將騎著一匹白馬,來到主席台前方,對秦向平大聲道:「閱兵總指揮齊武向你報告,遼南集團軍受閱官兵準備就緒,請你檢閱!」

「開始檢閱!」

參觀閱兵的人民們發出響亮的歡呼聲。第一批受閱的騎兵部隊開始入場。帶隊的軍官是長生島騎兵營的賀寶刀少校、登州鎮騎兵營的朱國斌少校兩人。

騎士們換上了軍禮服,沒有裝備胸甲。他們在頭盔上插著艷麗的雞尾羽,鮮紅色和橙色的羽毛隨著馬匹前行而一動一動,仿若漂浮在空中的火苗。戰馬每20匹排成一排,以同樣的速度朝前走去,連著馬上的騎士,如同一棟三米多高的長牆。銳利的馬刀被騎兵拿在手上,刀尖向上豎起,反射著連綿的冷光。

朱國斌右手扛著軍旗,左手勒住韁繩。走到主席台正前方時,他的臉龐向右轉了45°,面對著主席台大喝道:「騎兵敬禮!」

每個連的連長同時舉起軍旗,一千多名騎士同時大吼:「祖國萬歲!」

秦向平高舉右手向騎士們揮舞,「人民萬歲!」

兩側的市民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他們盼這一天已經太久了。從萬曆年間開始,他們就被建奴逼著背井離鄉,一路向南逃到遼東的盡頭。從撫順到瀋陽,從遼陽到金州,難民們逃亡的路上鋪滿了死者的骸骨。飢餓,疾病,亂軍,以及建奴的追殺,無時無刻都有人一頭栽倒在路邊,再也沒有醒來。即便逃到了旅順,得到東江軍的庇護,遼民們依舊徘徊在生死線上。天啟五年,張盤將軍戰死旅順,城內漢民被屠戮一空,紅場磚石下的大地,就帶有死難者的血跡。

在戰前,就算齊武將軍親自向市民們保證,建奴不可能踏過金州長牆一步,還是有很多人做好了死去的準備。但是沒有人逃走,更沒有人想過投降。幾乎所有男丁都報名參加民兵組織,有過軍事訓練的男子自發組成市民護衛隊,一百萬澳宋元被市民們捐出,換成步槍下發到居民手中。所有人都厭倦了逃亡的日子,在澳宋的保護下,他們得到了房屋,糧食,衣服,工作,以及作為人天然該有的,平安而不受恐怖威脅的,有尊嚴的生活。為了保衛自己的生命,更為了保衛作為漢人的尊嚴,所有能拿起武器的人,都拿起了武器。

現在,時刻準備在旅順展開巷戰的居民們終於從戰爭陰影下解放出來。他們歡欣鼓舞,盡情歡呼和吶喊。十幾年來被建奴的屠刀架在脖子上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紅場南側,張盤將軍的雕像在看著正走入紅場的炮兵方隊。這座雕像今年春天才建好,基座高5米,象徵張盤將軍犧牲在天啟五年;雕像本身高16.25米,即天啟五年對應的西元1625年。將軍雙手拄著長刀,刀尖插在地上,深深地看著他誓死保衛的旅順。

在數十門馬拉火炮走過紅場後,最激情的時候來了。

國防軍第一團、海軍陸戰隊團,東江軍鎮江團、長生團,登州軍青州團、登州團,八千的大軍從南到北,浩浩蕩蕩地走過紅場。每個士兵都佩戴著遼南戰役軍功章,超過五分之一的戰士胸前還戴著勳章。鋒利的刺刀插在槍口,戰士們在接近主席台時集體劈槍,刺刀的森林一步一步穿過市民們的視線。

八千人的腳步聲如同一人,靴子每次落下,全場都會響起悶雷一般的響聲。觀眾們的歡呼聲下意識地停止,數萬名市民靜靜地看著步兵們走過紅場。地面飄起的灰塵瀰漫在士兵的腿部,鮮紅的軍旗在夏風中肆意飄揚。血戰歸來的士兵們再沒有剛來時的稚氣,擊敗建奴帶給他們猛虎一般的殺氣。

「同志們,敬禮!」

「勝利萬歲!」

「大漢萬歲!」

「人民萬歲!」

「祖國,萬歲!」

恍若雷霆綻放於遼南大地,驚天的吶喊聲傳遍旅順全城。即便在關東鎮公審建奴的憲兵,也在此刻聽到了紅場上傳來的吼聲。

何為鐵血之旅,何為無敵之師?

此為鐵血之旅,此為無敵之師!

坐在看台上的黃宗羲,哦不,此刻的他已經站了起來。他努力伸出脖子,雙手搭在前方的柳敬亭身上,上半身前傾試圖離受閱部隊近一點。眼睛不知何時已經紅腫,淚水順著臉頰流淌下來。嘴角微微張開,顫抖著發出不知內容的喃喃。坐在前排的柳敬亭也早已站起,臉色漲得通紅,雙手緊緊握拳舉在胸前,嘴巴一下一下地深呼吸,眼睛閉著不知在想著什麼。

那時我不在訪問團身邊,而是帶領第一團大步走過主席台。如果說戰爭有什麼讓我喜歡的,那無疑是勝利時盡情享受的榮耀和成就感。身旁的方海倒拖著一面旗幟,那是在新金繳獲的一面甲喇額真旗。

隨著六個團的陸軍一同走過紅場的,還有五十幾面被繳獲的後金軍旗,從固山額真到牛錄額真都有。而在隊伍最後方,則由內衛戰士拖行著六面旗幟,六面最有價值的戰利品——在投降儀式上由皇太極親手交予的六面旗主旗。

在接近4萬名市民和受閱官兵的歡呼聲中,閱兵進入了最高潮。走過主席台的方陣分出護旗手,再次從北到南穿越紅場,將滿是塵土的後金旗幟丟到張盤將軍雕像腳下。

秦向平總督來到張盤將軍雕像前,在數萬人的注視下發表了演講:《為了偉大的勝利》。

「...最初那一批為了人民而奮勇戰鬥的士兵,如今絕大部分已經長眠在遼東大地。現在在聯合檢閱方陣中,很多人已經是最早一批參戰將士的孩子輩了。勝利日是我們共同的節日,因為偉大的民族獨立戰爭是一場為全體中國人的未來而戰的戰鬥...

...我們的兄長和父輩經歷了難以忍受的苦痛、貧困和損失。他們竭心儘力地工作,不惜生命地英勇戰鬥,樹立了崇高的愛國主義榜樣,是我們所有人永恆的偶像和目標。我們向誓死保衛每一座房屋、每一個村莊、每一塊田野和每一條溪流的人們致敬!向在殘酷的薩爾滸血戰、渾河血戰、廣寧保衛戰和旅順保衛戰中犧牲的人們致敬!向不屈的東江軍因饑寒而死去的人們致敬!向飽受俘虜奴役之苦、在建州奴隸主壓迫下中受盡折磨的人們致敬!

我們帶著這些人的兒子、女兒、父親、母親、祖父、丈夫、妻子、兄弟、姐妹、戰友、親人和朋友的鮮活記憶俯首緬懷。我們緬懷所有那些再也沒能從戰場上回來的人們,我們緬懷所有那些已經無法再陪伴我們的人們。敬愛的士兵同志們,你們是偉大的勝利日的功臣。正是你們的功績創造了後代和平安穩的生活,讓後代們能夠去創造,能夠勇敢地前行。

我們每個人都清楚地知道,建州集團和蒙古集團,中國大地上那些吃人不吐骨頭的官僚和地主集團,成百上千的試圖讓人民繼續苟活在他們壓榨下的反動勢力集團,依然存在。我們目前這尊嚴、富足,從容和幸福的生活依然面對著內外敵人的挑戰。我們從澳宋來,從萬裡之外的大洋彼岸來,播撒幸福和自由的光明,現在終於取得階段性的勝利。我深深地相信,只要人民依然團結在啟明星旗幟下,我們就一定會從勝利走向勝利,從小的勝利,走向大的勝利!

光榮屬於你們,屬於英雄的戰士,屬於偉大的人民!祝你們勝利快樂!」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