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李如初回憶錄》明國:風起遼東 第八十五章 長生島(1)
就在遠在山東南部的即墨營召開動員會時,位於遼南半島西側的長生島上,剛剛挫敗建奴新一輪進攻的黃斯通黃中校,此刻正和兵士們一起清理倒在沙灘上的建奴屍體。

用袖子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黃斯通抬頭看了看懸掛在頭頂上的太陽。西曆五月的遼東還有些寒冷,但在午後的陽光下幹活,還是有些熱。

黃斯通解開領口的袖子,右手拄著鏟子,左手抓著領口的衣服快速抖動,讓海風帶走從衣服裡冒出來的熱量。

此刻,他的目光越過海灘上的上百名士兵,看向幾公裏外的遼東大地。正對著長生島的防禦陣地,建奴修建了一處長達兩公裡的營寨——黃斯通猜測那是沿著海岸線修建的狹長營寨——也就只能欺負黃斯通手下的救火營、磐石營不能擺開架勢在平地上打一場。

黃斯通扭頭看了看擺在灘頭陣地上的一溜野戰炮,心想要是給自己一個登陸場,建奴那種狹長的營寨一下子就能打成兩截。

正想著,一個士兵跑來報告,說抓到一個還活著的建奴,吳監軍正在審問,請黃將軍(注1)去看看。

黃斯通答應一聲,將鏟子扛在肩膀上,像一個剛下地回來的老農一樣走出沙灘,踩著被血染成紅黑色的沙地往回走。在他的身後,士兵們還在努力地挖掘一個深坑,用來填埋建奴的屍體並集中火化。而挖出來的沙子,則可以覆蓋在被血浸染的沙地上,防止日後這片沙灘散發出長久的惡臭。

吳穆(注2)審問建州戰俘的地點在沙灘後的壁壘裡。黃斯通過去的時候,這裏的血跡還沒有清理乾淨,牆角之類的地方尚有些變黑的汙痕。

在前幾日的第一波登陸中,這處壁壘被建奴佔領。由於實行誘敵深入的戰術,建奴一度攻入島內一公裡的縱深。

後來麽...建奴沒有登陸戰經驗,根本不懂建立登陸場的重要性。登岸半個時辰,沙灘上還是只有凌亂的木筏和舢板,理應後續上島的的士兵還在大陸上徘徊,整個場面亂得和澳宋的童子軍春遊一樣。

於是早已等得迫不及待的黃斯通下令反攻。從島嶼南北部的港口出發的炮艇繞到東部,閃電般地摧毀了沙灘上和對岸海岸邊的一堆木船。與此同時,長生島上的守軍也開始反推,將建奴們擠壓到沙灘上,當著對岸的幾千個建奴的面,將上島的幾百個建奴打靶。

繞過監視著對岸的一個觀察位,黃斯通推開一扇房門,看到了正在興緻勃勃地折磨戰俘的吳穆吳公公。

這位魏廠公的忠實支持者在魏公公死後失去權勢,所幸黃斯通願意庇護他,拒絕把他交給前來緝拿要犯的錦衣衛,留著他待在長生島。

吳穆見黃斯通進來,連忙行禮。

黃斯通與他見禮,隨後雙手抱在胸前,笑眯眯地看著吳穆繼續料理那個俘虜。

那人被俘時已經受了傷,吳穆把他抓來後還處理了傷口,防止這個倒霉蛋失血過多翹辮子——現在他的鼠尾巴辮子還堅挺地留在他的禿腦門上。

吳穆用一塊抹布套在手上,拎著那人的辮子把他的腦袋提起來,扯著公鴨嗓子說:「說吧,姓名年齡居住地,哪個旗的?旗主姓甚名誰?固山額真牛錄額真之類的奴酋也說一遍。」

那人試圖把腦袋從吳穆的魔掌中掙脫出來,努力了幾下,除了把頭皮扯得發紅外毫無作用。

他隻好放棄折磨自己的打算,咧開嘴對著吳穆,忽然吐出一口血水。

嗯,然後被早有準備的吳穆躲開了。

吳穆滿臉都是冰冷的笑容,右手拿著一把小鑷子扎進那人的傷口,狠狠攪拌。

黃斯通平靜地看著俘虜發出野獸一樣的慘叫。在澳宋人還沒插足遼東時,他在和建奴打拉鋸戰時,無數次看到被夷為平地的村莊,被建奴殘殺的平民。這樣痛苦而黑暗的經歷讓他此刻毫無憐憫之心,甚至有些隱隱的快意。

「好了好了,吳公公。」等了幾分鐘,見吳穆吩咐他手下的小太監翻找手鋸,黃斯通連忙開口阻止對方,「還是用水刑吧,這樣太慢了。」

吳穆有些遺憾地點點頭。他原本還想在黃大人面前展露一番手藝,沒想到最後還是祭出百試不爽的水刑。

「動手吧。」吳穆把沾了俘虜鮮血的的抹布丟進水桶裡,讓小太監來幫忙。

黃斯通說了一聲,自己走去屋外抽煙。屋外的籮筐裡裝著那人身上剝下來的裝備,包括一把很舊的順刀,一副鎖子甲,還有一面盾牌。

興許是建奴考慮到上島作戰很難用長矛,這次登陸的都是刀兵。看來他們也不是傻,只是沒有經驗罷了。

等到第一根煙抽完後一分鐘,吳穆便從屋內出來:「那廝招了,咱家反覆問了幾遍,沒有撒謊。」

黃斯通點點頭,示意對方繼續說。

「那廝叫塔克潭,正藍旗人。」吳穆一邊說一邊雙手將一份筆錄遞給黃斯通,「他們牛錄出了二十個正式兵,還有三十幾個是自願跟從的雜兵。可能他們還不知道咱們的厲害,來遼南還有人主動來的。」

黃斯通草草看了一遍筆錄,覺得上面沒有什麼價值,就把筆錄交給自己的親兵:「吳公公辛苦了。」

除了這份筆錄,能讓黃斯通感到有些意思的就是建奴新展現出的火器水平了。

他在壁壘後的一片平地上看到了繳獲的建州火器,包括三十多把火繩槍、兩桿抬槍和兩門小炮。

火炮倒是沒什麼特別的。建奴現在基本沒有造炮的手藝,自產的火炮全靠之前抓獲的漢人工匠手工打造,澳宋情報機構判斷每年能生產的主戰火炮不會超過20門,差不多是南海總督區的紅河兵工廠半個月的產量。

這兩門炮都是明國的虎蹲炮,一種很原始的霰彈炮,樣式有些像現在的迫擊炮。明國一般把它當做連一級的支援火力——當然明國沒有「連」這個編制。

火繩槍還是老一套,和天啟年間的那些老古董沒任何區別,黃斯通覺得這玩意兒說不定比他年紀還大。

情報系統不確定建奴有沒有標準化生產的意識。這些槍的口徑相差有些大,最小和最大的口徑能差到五毫米。對著光源查看,內部的槍管也很不光滑。黃斯通看了建奴帶著的子彈。為了避免子彈堵住槍口塞不進去,建奴的鉛彈都做得比槍口小了肉眼可見的一圈,這無疑會讓槍管的氣密性非常糟糕。

唯一能吸引黃斯通超過兩分鐘注意力的只有那兩桿抬槍了。黃斯通將一桿抬槍拖起來,在陽光下打量起來。

抬槍很沉,重量超過三十斤,而且重心分佈不均勻,長度也驚人地達到兩米多,一個人舉著都很困難,更別說瞄準了。事實上,在戰鬥中看到的建奴抬槍,也確實是由兩人一起操作。前者擔任人肉支架,後者操作射擊。

幾個士兵為黃斯通展示了裝彈和射擊的過程。根據老兵們的經驗和從抬槍手身上繳獲的彈藥,這種碩大的火器應該是作為「小炮」被建奴裝備,擔任近距離的步兵支援火力。在戰鬥中,有士兵報告稱只看到抬槍開火三到四次,每次間隔了五六分鐘,不清楚是裝彈時間需要很久還是別的因素導致的。

黃斯通讓親兵把抬槍的資料記錄下來,回頭連同抬槍實物一起交給聯絡員運到旅順去。這種古怪的槍械是第一次出現在戰場上,長生島有必要讓友軍和上級了解情況。

而現在,黃斯通得去安排一下問候對岸的建奴的工作。

注1:黃斯通在明國軍隊體系裏有個遊擊將軍的頭銜。

注2:吳穆,天啟年間被派來監督長生島軍隊的監軍。魏忠賢死後失勢,託庇在長生島軍中。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