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李如初回憶錄》明國:風起遼東 第七十八章 對建州
授銜結束後,總督繼續在大廳內與眾商人飲宴,言談間不時表現出對建奴不屑一顧的態度。

趙安因為在對日戰爭中高度配合軍方的工作,被在之前幾次小規模通氣會上已經被授予「榮譽騎士」的稱號(注1),在政治上被視為自己人,因此可以靠近總督他們所在的圈子。

一身戎裝的秦向平胸前佩戴著資歷章,衣領下方還佩有華貴的啟明星勳章。他右手端著酒杯,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中氣十足的聲音在五六米外也能聽到。

「諸君在上次戰爭中出力甚大,我國政府與軍方都是記得的。」他微笑著放下酒杯,朝眾人拱拱手,神情非常溫和,「諸君已經證明了自己對我大中華的忠誠。澳宋、大明本為一家,或稱一華各表。諸位若是願意加入我大宋國籍,當可享受完全等於我澳宋本國公民的待遇。」

趙安站在人群外圍,一聽此言,手中的杯子便不由得一晃,險些把紅酒灑出來。

周遭圍著的十幾個人都是澳宋的積極合作者,少說也在戰爭中投入了十萬兩銀子,這下一聽到秦向平的話,一股莫名的靜謐便以秦向平為圓心,向四周擴散。

秦向平本人倒是一副什麼都沒發生的樣子,依舊不急不緩地向周圍人敬酒,臉上的笑容也仍然溫暖。

整個大廳漸漸沉默下來。站在靠外位置的商人都在觀察著總督身邊的人群,一種古怪的氛圍漸漸洋溢起來。

幾分鐘後,趙安身邊的一人忽然一咬牙,大聲道:「總督閣下,小人魏少安願意加入大宋國籍,為我澳宋事業盡心竭力!」

大廳裡的氣氛忽然被打破,原先還保持著詭異的平靜的人們一下子熱鬧起來,仿若一層薄薄的冰層融化後,泉水再次活躍起來一般。

一時間祝賀聲和報名聲不絕於耳,其他有資格加入澳宋國籍的商人如夢方醒,一個比一個聲音大,迫不及待要成為澳宋公民。

往日裏飛速向澳宋靠攏的趙安,此刻卻猶豫起來,腳步下意識地往外走,又忽然停住。

他家族裏有個秀才,喚作趙引弓的,平日裏既苦讀聖賢書,也多有練習澳宋軍械,先生曾點評有考上舉人甚至登上金鑾殿的前程...趙安實在擔心,若是自己這個族長加入澳宋國籍,會對自己那族親產生影響,以至於讓趙家以後失去一個大靠山。

他們卻是知道加入他國國籍意味著什麼的。

————————————————

就在趙安們正在天人交戰的時候,在大廳後方的花園裏,一場由朱鳴夏本人舉行的小規模聚餐也在進行。

朱鳴夏元老本人已經脫掉了沉重的軍禮服——在五月的台北,穿著一身密不透風又好幾斤重的軍裝,還要佩戴一堆勳章,確實不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情。

花園裏,一張圓桌擺在小廣場上,侍者不停地將菜肴擺上來。餐桌上沒有酒,隻放著幾瓶冰鎮在小木桶裡的果醋和汽水。

「各位請坐吧。」朱鳴夏笑著拉開座椅,自己首先坐下,然後站在桌子旁的年輕人們才紛紛落座。

我當時坐在朱元老右側,從我的右側一路排下去,分別是:東江協從軍陸軍顧問團團長張峰源少校,副團長黃才芳少校,騎兵顧問杜百川上尉,步兵顧問陳明上尉,炮兵顧問陳海平上尉,還有幾位負責情報工作的軍官(他們的名字還處於保密狀態,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的來說,除卻二十幾名顧問團成員留在東江軍中指導戰鬥,在遼南前線的顧問團領導團體已經全部抵達台北。

朱鳴夏笑著擺擺手,示意我們先吃:「大家之前都沒好好吃東西,我自己也沒在宴會上填報肚子。我這不講什麼規矩,大家都是戰場上廝殺過的軍人,也別搞什麼形式主義。來,都隨便吃。」

見朱鳴夏自己夾起一塊烤乳豬,在白瓷碟子裏蘸了白糖送進嘴裏,我們也笑著把筷子伸向自己中意的盤子。

嗯...說實話我以為朱元老說的「不用客氣」是隨口說的,沒想到是真的不用客氣。

我們七八個人一聲不吭地吃了二十分鐘,直到餚核既盡、杯盤狼藉,朱鳴夏才開口說話,讓服務員把盤子撤下去,換掉桌布,再泡一壺茶上來。

連茶也是裝在兩升裝的大玻璃壺裏端上來的。

朱元老的副官拿上來一副比例尺很大的地圖,上面涵蓋了整個遼南和遼西走廊地區。

「峰源,你先說明一下最新情況。」朱鳴夏擦了擦自己漂亮的白鬍子,眼神已經深邃起來,平靜地看著地圖。

張峰源起身微微鞠躬,隨即走到釘在木板上的地圖旁,用一根教鞭指在遼南地區,向我們介紹道:「諸位請看,這裏是海州。」

「我們的情報人員之前一直在遼南半島附近偵察。從本月初開始,建奴開始動員大量正規軍沿海州到蓋州一線,試圖驅逐我們的力量。」他拿著一支綠色的油筆,在地圖上畫著,「大概這樣一條線,這條線北面已經無法保證情報網絡的完整,主要偵察力量已經收縮到這條線以南地區。」

「本月5日,駐守岫岩的東江軍第一師第四團報告稱,他們派出的偵察兵遭到建奴截殺,疑似出現巴牙喇的身影——這是我們收到的第一個關於後金出動巴牙喇的報告。而在8日,大概有兩千餘人的建奴余丁開始包圍岫岩,但並沒有開展攻城。我們懷疑這是為了阻斷我們的交通線。」

朱鳴夏打斷了張峰源,問道:「是哪個部分的建奴?」

「是兩藍旗的,具體指揮官暫時不知。」

朱鳴夏點點頭,示意張峰源繼續。

「10日的時候,劉興祚發來情報,稱建奴已經達成決議,正式進攻旅順,戰略目標是將我軍趕下大海,徹底消滅遼南基地。」

(本時空中,劉興祚兄弟與澳宋達成合作關係,並沒有在崇禎元年逃往旅順,而是繼續潛伏在建奴裡)

說完敵情後,張峰源又換成紅色的筆,在地圖上標記了一圈:「我軍已經調遣東江軍第二師第二團、第三團,由海路前往旅順登岸,現在已經基本到達。他們將進入金州要塞協助防禦。」

「同時,駐紮在寬甸和鳳凰城的東江軍第一師余部業已完成動員,進入戰備狀態,時刻可以出擊建奴東部據點。」

「以你們的分析,建奴有沒有主力決戰的打算?」

張峰源沉默了一會,回答:「情報部門認為沒有。建奴剛剛經歷飢荒,戰爭潛力下降許多,更大可能是要打一場速決戰。如果是要主力決戰的話,他們的動員規模還太小了。」

朱鳴夏微微點頭,沒有繼續說話。

張峰源於是繼續講解起來,但我的目光正在觀察朱鳴夏。順著朱鳴夏的視線,我轉頭看向地圖。

朱鳴夏的目光,正落在地圖最西部的地方。那裏是遷城與寬城的交界,喜峰口。

注1:「榮譽騎士」為封給外國人的榮譽稱號,可以享受等同於「騎士」的待遇。

根據《澳宋共和國貴族法》,我國的貴族等階分為騎士、男爵、子爵、伯爵、侯爵、公爵、大公爵七等。其中,騎士頭銜可以由殖民地總督直接封予;男爵至伯爵由全國貴族協會批準後,由協會直接封予;候爵以上爵位必須經過議會和元老院的批準,才能由元老院封予。元老院對貴族頭銜具有處分權力,可以在通知議會後剝奪。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