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鐵血皇朝之天啟大明》第124章 大戰後的影響
咣當——

咣當——

大鎚敲擊著鐵釺,在堅硬的石頭上鑿出一個個孔洞,揮舞大鎚的和握著鐵釺的都是赤裸著上身的蒙古漢子!

自打他們被大明的軍隊擊敗,並且帶到北京之後,便開始了這種無休止的勞作!

男人們開山鑿石,女人們挖溝平土,四周是端著弓弩,挎著長刀的明軍守衛,只要有人稍有反抗或是想要逃跑,就會被明軍當兔子一樣射死,然後把腦袋割下來!

不過這些蒙古戰俘倒不是特別討厭這樣的日子,儘管這裡沒有自由,可是他們在草原上,在頭人的手下似乎也沒有什麼自由!

這裡雖然有做不完的苦工,可即便是在草原上,他們這些人也都有著忙不完的事情,終日裡都是牧馬、放羊,也沒什麼閑著的時候!

可是這裡能吃飽飯,儘管吃的都是摻雜著麩糠的麵餅,卻是能管飽的,而且還是一天三頓,再加上大鐵鍋熬出來的菜湯,還是很令人滿意的!

最主要的是,這裡的男人和女人一樣多,而且那些女人已經不是頭人們把持著的了,只要情投意合,晚上大可抹黑和自己的心愛的女人胡搞瞎搞!

只要女人不大喊大叫,那些看押他們的明軍是不會管這些閑事的,這麼看來在大明人手底下當俘虜,似乎也不是什麼壞事,總比在草原上忍飢挨餓來的好!

這是那些蒙古俘虜在大明待了一個月之後很普遍的想法,當然也有人不是這麼想的,那些頭人們總是想著怎麼跑回草原去,重新過上高高在上的生活!

只可惜頭人們的想法跟牧民的想法衝突太大,所以那些悄悄聯絡自己手下牧民逃跑的頭人,總是被毫不猶豫的出賣!

腦袋被明軍砍下來,高高掛在木杆上,立在工地或者工棚邊上,警示所有不安分的人,讓他們老老實實的幹活兒!

有了這些任勞任怨的勞工,在天壽山陵域,潭峪嶺西麓,後世德陵的位置上,一座高九丈,擁有五層基座的豐碑正在修建!

北京通往大同的官道也在如火如荼的修繕,而且重新修繕的官道,使用的是一種用黏土、石灰、鐵礦渣或者爐灰渣燒製成的灰土。

這種灰土雖然煉製繁瑣,而且會弄得到處灰濛濛的,但使用效果卻是出人意料的好,將攪拌好的灰土和石渣一起鋪在夯實的路基中抹平!

等灰土徹底乾燥之後,會變得極其堅硬,就算用鎬刨,用大鎚砸,也很難對這樣的路面造成明顯的傷害!

不過把土水泥的燒製方法交給工部,讓他們用土水泥修路的朱由校卻知道,這種路面有個很不好的缺點!

那就是過一段時間後,土水泥會一層層粉碎成渣,到時候即便依然很結實的水泥路,就會出現破損,並且風一刮就會塵土飛揚!

不過即便這樣,水泥路也遠比夯土路要好的多,而且朱由校已經讓工部抽調人手去尋找瀝青礦,將來他要用柏油馬路,連通整個大明帝國!

大同第一軍也早就回了大同,那些原本想要回自己親兵的將領,猛然發現那些自己養的親兵,竟然不願意跟自己回去了!

而他們也不敢找曹文詔硬要,因為那桿禦筆親題「大同第一軍」的軍旗,就高高飄揚在那幫親兵的駐地!

現在人家已經不是誰的親兵了,而是大同鎮總兵官直轄的「大同第一軍」,不但足糧足餉,而且打仗的功勞都是自己的!

最難能可貴的是,大同第一軍的名號立在那裡,讓屬於這麼旗幟下的所有將士,都有一種別人比不了的豪橫,那是萬歲爺給挺的腰杆子!

曹文詔也不是霸道的人,他早就放出話來,那些親兵願意回去的,他絕對不攔著,可他也沒膽子解散這支皇帝親自命名的軍隊!

所以大同第一軍從今以後,就是大同鎮的寶貝嘎達,無論如何都不能散了,對此那些大同的將領只能打落門牙和血吞,不認也得認了!

倒是那八鎮副總兵的親兵,因為本來就不是大同人,又要回各鎮去做種子兵,所以都跟著自己的主將回去了,同時跟著各鎮副總兵回去的,還有韓斯文派出去的憲兵!

這幫憲兵手裡拿著熊廷弼的將領,要去各鎮清查空額和屯田,所以這幫人走到哪兒,都註定是不被歡迎的人,但也是沒人敢招惹的人!

當然這種清查也是有緩有急,比如說寧夏鎮、延綏鎮、固原鎮、薊州鎮、甘肅鎮這樣的地方,因為不是主要的戰區,所以核查的就極其嚴厲,根本不給任何緩衝的餘地!

但遼東鎮、大同鎮、宣府鎮、太原鎮這樣戰事頻繁的重鎮,自然要緩和很多,尤其是遼東鎮,因為直面東虜,熊廷弼下令暫緩核查!

熊廷弼這麼做也是極為穩妥的,核查空額和屯田,本來就是從人嘴裡扣銀子的事情,搞不好就會出事,那些並不重要的邊鎮哪怕出了事也不打緊。

可若是遼東鎮這個時候弄出亂子,那個虎視眈眈的野豬皮,必定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到時候遼東鎮必定是頂不住東虜的進攻的!

所以熊廷弼對遼東鎮網開一面,但他也不是就此縱容姑息,為了能在徹底穩定遼東戰局的情況下,日後對遼東鎮進行核查,熊廷弼也做了兩手準備!

第一是增加「大同第一軍」的兵力,從兩千多人,擴編至五千人,並且認命韓斯文為總教頭,負責訓練這支新軍!

第二是通過祖大壽,讓遼東鎮的將領明白一件事,朝廷雖然要用他們,但也不會縱容他們,雖然斷了他們的財路,卻給了他們新的財路!

這第一手準備是示之以威,用五千「大同第一軍」震懾遼東鎮所有的將官,讓他們安安穩穩的接受現實,別乾出任何出格的事情!

第二手則是誘之以利,讓他們知道發財的機會有的是,沒必要非吃空額、佔屯田!

事實證明熊廷弼的手段還是很管用的,遼東鎮雖然沒被要求立即核查空額和屯田,但總兵官還是下令核查!

同時熊廷弼也開始籌備三處互市的開放,放消息,準備貨源,一時間也忙的不亦樂乎。

倒是哪位新任遼東鎮水師總兵官毛文龍,一面佔領了皮島,一面已經開始拿著大明的布匹、瓷器跟朝鮮換銀子了!

至於朱由校命令他佔據的濟州島,毛文龍也沒忘了,儘管是在冬天,他還是派出一支船隊,直接拿下了小小濟州島,並且將島上的平民全都抓起來,準備送到北京去換銀子!

當然朝鮮作為大明的藩屬國,而且還是明文標註的不征之國,毛文龍佔了人家的島嶼,還抓了人家的百姓,心裡怎麼的都有些發毛!

所以在押送朝鮮人去北京換銀子之前,毛文龍先上書兵部,講述自己完成了皇帝安排的任務,佔據了皮島和濟州島,還抓了不少朝鮮人,請示兵部該如何處置!

兵部的回函也不含糊,現實表彰了毛文龍的戰績,然後對於俘獲的朝鮮人做出了批示,或用作勞工,加固兩島防務,或送回京城,販賣為奴!

得到了這樣明確的指示,毛文龍算是徹底放開膽子了,他不但將濟州島上抓到的朝鮮人,用船往天津送,沿途還多次上岸,又抓了不少人!

當遼東鎮水師的戰船,第一次將七百多朝鮮人送到天津時,整個天津都轟動了,那些被抓來的朝鮮百姓還沒等送去北京,就被天津的有錢人給買了個乾淨!

這幫有錢人不但買光了這批朝鮮人,還跟遼東鎮水師下了訂單,希望他們能送更多的朝鮮人過來,尤其是朝鮮北方的女子!

得到訂單的遼東鎮水師,興沖沖帶著銀子返回來濟州島,將這件事報告給了毛文龍,結果開啟了大明帝國第一次海外捕奴的狂潮!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