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一品寒門》第224章 劍指鷹嘴山
「他們造反的目的就是為了招安?」

啊!?

孟青雲話音未落,驚呆了一殿官員。

這話也有點太扯了吧?

眾臣不懂。

盛楨也不懂。

誰閑著沒事,玩造反遊戲,專就為招安作準備?

有病吧!

「諸位大人可聽過這樣一句市井俚語,『欲得富,趕著行在賣酒醋;欲得官,殺人放火受招安』?」

「這白話很好懂,前半句下官不想多解釋,後半句意思更明顯,就是佔山為王,把殺人放火的事情鬧大。州縣圍剿打不下,朝廷圍剿劃不著,不圍剿又擔心其實力壯大,朝廷對待這種事一直走招安的道路」

「嗯,他們就學聰明了,等陛下丹詔一到,賊寇討價還價,一躍成為朝廷官員。看,這多輕鬆啊!殺殺人,做做官,比諸位大人含辛茹苦科舉來的容易吧!」

「他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研究透了朝廷對賊寇的策略,只要碰到實力強大的賊寇,朝廷準會選擇招安一條途徑。因此,在賊寇們眼裡,殺人放火受招安就是一條入仕的捷徑,試問,誰不願意走捷徑?」

「其實,招安策略也有它的優勢,能快速穩定局勢,能避免廝殺出現的危險,還能為朝廷省下大批糧草,何樂而不為呢?但大人們忽略了一點,這會助長賊寇的投機心理,各州縣一些投機者會紛紛效仿,把興兵作亂當作入仕的奮鬥目標。

「仕途捷徑無過賊,上將奇謀只是招,這就是真實寫照!」

一語驚醒夢中人。

盛楨反響較大,他細細咀嚼這些話。

大實話!

自從有了孟青雲,他能聽到大實話了。

以前聽到的大多是假話。

「孟翰林此話太武斷,難道嘯聚山林者皆為這個目的?」

周興朝跳出來反駁道,「他們不怕剿滅後被殺頭嗎?」

「周大人說得有道理,他們也是在賭,押上身家性命,博權力富貴,尤其鷹嘴山賊寇,就是揣著這樣的投機心理起兵造反的!」

孟青雲道,「王瑾倫之所以造反,大半原因是羨慕嫉妒恨所致,他看到其他讀書人中舉,而自己卻屢屢落榜,心生怨恨,便想走捷徑搏一搏。試想,如果不是這個原因,他為什麼會反朝廷?朝廷可是給秀才特權的!」

「馮布做為一個揮金如土的富商,可以說他已登上人生巔峰,在他眼裡,錢是萬能的,什麼都可以買到,但就是買不到官位?這是他的遺憾,也是心魔,於是他想到了捷徑,深思熟慮後他造反了。或許有人會說他生意虧了也有可能,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虧幾次生意,他的日子也會過得滋潤。馮布圖的是權力,當官才有權力!」

「金柏就容易理解了,曾經的縣衙捕頭,雖然在百姓面前高高在上,但在縣衙內就是個跑腿仔,時不時要受縣官、縣丞等官員的氣。他之所以由捕賊的官吏變成賊,也是因為做著當官的夢。」

「在他們眼裡,只要當了官,一切都會有。所以,三人一拍即合,組成了一個造反鐵三角。王瑾倫有智慧,馮布有錢財,金柏懂軍事,三人聯合,鷹嘴山賊寇實力不容小覷!」

潘郎不屑道:「管他們造反的出發點是什麼,朝廷招安就是,封個官然後派他們去剿其他山賊,以匪製匪,朝廷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平息匪亂,這難道不好嗎?」

「潘侍郎,這不好!一點都不好!」

孟青雲反駁道,「剿滅賊寇是朝廷的一種態度,也是向百姓的一個交代。像鷹嘴山的這種投機賊寇,朝廷不去剿滅,如何讓枉死的百姓瞑目?」

「王瑾倫為了招安做官的夢,必然要把自己實力壯大,他們洗劫村莊,攻打城池,和州縣官兵硬碰硬,就為吸引朝廷眼球,如今可以說離如願以償只差最後一步。」

「他們若招安成功,那就是踩著百姓累累白骨上位,說一賊功成萬骨枯一點都不為過。」

「所以鷹嘴山賊寇,一定要徹底剿滅,至少為了殺一儆百,也得圍剿,否則人人效仿,豈不是國將不國!」

「潘侍郎說招安後讓他們去剿匪,以匪製匪,聽起來確實不錯,但誰能保證他一心一意剿匪,而不是糊弄朝廷,擴大自己的力量?」

「退一萬步講,鷹嘴山賊寇一心為國,那剿滅其他匪徒後,王瑾倫等人的官職是不是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到時候百姓怎麼看?」

「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百姓若說出這樣的話,諸位大人心裡會不會產生一絲羞愧?」

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

這句話扎心!

也透露出百姓的無奈。

這是一種畸形現狀。

眾官集體沉默。

良久,魯子騫出班道:「臣,贊同孟翰林所奏,剿滅鷹嘴山賊寇!」

沈彥出班道:「臣附議!」

孟青雲把話都說到這個份上,誰再若反對,估計就會籠罩在大夥的炮火下。

「老臣,附議!」

范賢出班道,「孟翰林一席話,老臣茅塞頓開,這樣的賊寇就應該抓捕歸案,腰斬與市,以儆效尤!」

范相都同意剿滅,其他大臣還怎麼反對,紛紛附議。

「諸位愛卿,可遣誰人剿捕鷹嘴山賊寇?」

樞密院副使范弘光出班道:「量此等山野草賊,豈是我天軍對手,臣保舉一人,定能掃清鷹嘴山,將一眾賊酋擒拿歸京!」

盛楨大喜道:「范愛卿,推薦何人?」

「臣推薦樞密副承旨孟青雲,他率兵征討,定不負眾望,大獲全勝!」

范弘光與范賢同宗,被朝臣稱為大小范相公。

他很低調,上朝也只是奏本部門工作,多一句話都不說。

他出班奏事,算是稀罕事。

今天他出班,主要是范賢附議時,向范弘光使了個眼色。

調兵遣將歸樞密院管,范賢等人也不好推薦孟青雲,只能讓范弘光出面。

范弘光心領神會,瞬間就陰了孟青雲一把。

「這」

魯子騫知道這是個陰謀,忙出班道,「孟翰林是文官,文官領軍剿匪似乎不妥,臣不贊同!」

「魯樞密有所不知,孟翰林在破人販子一案時,表現出卓絕的統軍才能,這次剿匪,定能勝任。」

范弘光反駁道,「孟翰林雖是文官,但官銜在樞密院,他率軍出征也名副其實。陛下,臣看好孟翰林!」

「小范相公說得句句在理,臣附議!」

「臣也附議!」

頓時,朝堂形成兩派,開始打口水戰。

「臣附議!」

「臣反對!」

「陛下,臣願意率兵出征,討伐鷹嘴山賊寇!」

孟青雲知道自己不能拒絕。

否則剛剛的一番話,就成為高談闊論。

會被官員看成是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所以他只能答應出征。

孟青雲都同意了,其他人再打口水戰沒意義。

於是無數吹捧響起。

孟青雲清楚,這是他們在抬高自己。

抬的越高,跌的越重。

他們想看自己的笑話。

我豈能讓他們如意。

盛楨也無話可說,只能降下聖旨,賜予金印、兵符,著樞密院調遣精兵良將,著三司準備糧草,擇日出兵。

安大雄特別想跟隨孟青雲出征。

他原本就是軍人。

軍人的就應該在疆場廝殺,而不是在市井廝混。

但他清楚,他離不開孟府。

那一夜的刺殺讓他心有餘悸,如果不是有他和鐵梅,孟公子凶多吉少。

他是護院,責任就是守護孟府。

人販子一案讓安大雄對孟青雲刮目相看。

尤其那天人販子遊街,孟青雲私下出招,讓他找人在菜幫中夾帶石頭,還讓他煽動百姓,衝過警戒線打死人販子以及其幫凶。

如此嫉惡如仇,還有血性的官員不常見了。

所以必須保護好。

戰場瞬息萬變,一個不小心就會有命喪黃泉的可能,光憑鐵梅一個人,還不足以保護他。

他突然想到好友劉波、鍾斌、駱高達。

他們三人有一身絕技,不僅可以保護孟青雲,關鍵時候還可以為他攻陷關隘。

只是三人早已心灰意冷,對官員失望透頂,不知會不會跟著去?

試一試吧!

那天打死人販子他們都答應了,今天這事實在不行就拿自己的人情換。

劉波是樵夫,鍾斌是獵人,駱高達是屠夫,三人和安大雄不一樣。

安大雄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他們可是有家室的人。

正因為如此,他們隨軍,顧慮重重。

小酒肆中,安大雄四人吃著豬頭肉,喝著濁酒。

好長時間沒有聚了,見面很高興,但也沒有幾句話可說。

唯有頻頻碰杯。

一切都在酒中。

安大雄道:「孟青雲你們可聽過?」

「有點作為,人販子那事做的地道!」

鍾斌接過劉波的話頭道:「這樣的官不多了,但願不要虎頭蛇尾,臨完兒又是個狗官!」

駱高達少言寡語,他沒有評論,只是默默喝酒。

「他要率軍去剿滅鷹嘴山賊寇,你們想不想隨軍去一趟?」

劉波道:「幹啥去?」

安大雄道:「助他一臂之力攻陷賊寇的關隘,並保護他的安全,順便賺點軍功!」

「走了我娘怎麼辦?」

駱高達是個孝子,他有老母在家臥床。

他喝了一杯酒道,「我不稀罕軍功,我要錢,給錢我就隨它去!」

「我們也一樣!」

有錢安頓好家,便可義無反顧向前。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