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一品寒門》第68章 這樁婚事,也是功德
孟青雲掃了一眼做完的帖經題,自我感覺良好,唯有的遺憾就是字寫的有點小,剩餘一段空白,使卷面美觀略遜。

嗯,下一次嘗試把字稍微寫大一點,填補遺憾。

接下來是試帖詩,題目中規中矩:下學而上達。

要求詩五言六韻,格律、平仄、韻腳都有規定。

這句話出自《論語》,孟青雲領會的很清楚。

原話是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許多學子在「上」「下」上犯迷糊,其實就是基礎與提升的辯證關係,學是達的基礎,不學則不達,只有學好,才能達。

嗯,有點繞口。

學過辯證唯物主義的孟青雲,直接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話來表述。

理解要從認識開始,由表及裏,層層遞進,不斷地探索,而上達則是下學積累到一定程度後,自然而然的結果,不能勉強,也勉強不來。

搞清楚題目,孟青雲開始按要求拚湊,最終如願以償。

試帖詩注重的是格律平仄韻腳等問題,至於詩的文采和靈氣,有當然好,沒有也無所謂。

只要格律沒有大的出入,就有分數,當然,中心思想不能走歪路。

這時代可沒有零分作文讓你上頭條,亂寫是要坐牢的,甚至殺頭滅族。

滿清的胡中藻寫了句「一把衷腸論濁清」,就被乾隆下令處斬,族人也受到牽連。

原因就是把「濁」字放在「清」之上,「清」是國號,「濁」在其上,是何肺腑之言?

第三大題考得是表判。

這類題包羅萬象,考察的主要是律法知識和地方官管理的一些常識性知識。

畢竟讀書人的終極目標是當官,以後要是當上地方官吏,這些知識就會派上用場。

這個時代沒有法院,由地方官客串,不懂律法如何斷案?如何寫判詞?因此律法做為考試內容,意義深遠。

而且讀書人懂律法,還會通過各種形式,把律法知識灌輸給家人或其他人,這也算另一種形式的法律普及。

官吏舉用,鹽課賦稅,軍需管理,棉麻絲織這些都是地方官工作中涉及到的事,所以考試題內或多或少涉獵了點。

這些知識孟青雲自然是一團漿糊,不過他根據看過的小說、影視劇、動畫片等做為參考,再根據自己的理解,把這些題目全都做完。

至於對不對,他心裏沒底。

答完試題,孟青雲檢查了一遍,便交卷了。

孟青雲的一模結束了。

一模花了兩個多時辰,也就是孟青雲,如果是別的考生,估計都有人還在帖經題上磨蹭。

杜茂才拿著試卷快速瀏覽一遍,然後收起來,此時到了放學時間,杜茂才拿回家閱卷,明天講解。

第二天,模擬卷已經批閱,杜茂才沒有打分,但對錯卻批閱的一目了然。

帖經題全對。

這是孟青雲的優勢,說句不謙虛的話,明年溪南縣童試的考生中,帖經題比他優異的考生,不超過一手之數。

試帖詩,差強人意。

這詩作的拚湊痕跡太明顯,勉強得個中間分,這首詩會拉低總分,讓帖經題的優勢蕩然無存。

表判題答的五花八門,看似有點道理,但好多答案與大宇朝律法不符,明顯是在閉門造車。

試卷講解後,杜茂才定下七天小目標。

惡補試帖詩和律法知識。

杜茂才開始講試帖詩的應試方法,總結出來就是八個詞:押韻、詮題、裁對、琢句、字法、詩品、起結、煉格。

試帖詩是按題作詩,題目出處在經史或古詩句中,考生做詩的時候,必須了解題的出處,寫出的詩篇,才不致違背題意題情。

而且試帖詩是有格律要求、講究押韻的。大多為五言六韻或八韻的排律,童試多用五言六韻,鄉試以後均用五言八韻。詩內不許重字,語氣必須莊重,題目之字,須在首次兩聯點出。

當然,如果有歌頌皇帝功德之意,最好不過。

試帖詩的大概結構和寫法就是:首聯名破題,次聯名承題,三聯如起股,四、五聯如中股,六、七聯如後股,結聯如束股。

試帖詩必須莊重典雅,切忌纖佻浮艷,就算拍馬屁都不能太明顯。

這一堂課講下來,孟青雲頭都大了。

寫詩講究靈性,這樣寫詩就程序化了。

考生如同造詩機器,按照程序造詩,文采靈氣其次,格律韻腳優先,這樣的詩肯定木訥,呆板。

當然也有大才考生寫出過名篇,那只能另當別論。

現在孟青雲發現以前的想法多麼幼稚,總想用唐詩名篇來替代試帖詩這是自掘墳墓,格律不對會扣分。

閱卷官才不管是不是名篇,他看的是格律。

一句話,只要不符合格律的試帖詩,都是次品。

表判問題好解決,去書店買幾本對應的書,領會貫通就行,當然背會就更好了。

接下來的七天,孟青雲徜徉在詩的海洋中。

試帖詩考試押題的概率幾乎為零,因為光押中題目不頂用,還有韻腳限制。

因此,杜茂才不管它考什麼題,直接來個全覆蓋。

按格律寫。

只要寫不死,就往死裡寫。

寫的多了,自然會了。

無他,唯手熟爾。

第七天的小測中,孟青雲的試帖詩做的有模有樣,雖有堆砌辭藻的嫌疑,但也算披上華麗的外衣,使他的試帖詩有了可圈可點的地方。

而空閑時間就背誦律法等書籍,他的表判題也答的非常好。

看到孟青雲有點小得意,杜茂才突然潑冷水道:「青雲,別認為表判題只是這種簡單的問答,有時候也考一些專屬文,比如判詞、啟事、通告、公函等,這些文有固定格式,寫錯就沒有分。你自己多注意,不要因小失大。」

好險!

孟青雲突然醒悟過來。

這就是應用文,前世高考中常常出現的小作文,就屬於這類題材。

記得高三期末考試,十分的小作文,他才得了三分。

那次的小作文是請假條,他失分就失在格式上。

由於語文老師把他的請假條當作反面教材在全班朗讀,所以他記憶猶新。

雖然他學會了請假條的正確寫法,但心中還是有點屈辱感。

前世犯過的錯,今生不會再犯。

他要學會寫判詞、啟事、通告、公函等應用文。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