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視死如歸魏君子》第二百一十五章 眾所周知,4大紈絝有5個
第223章讓儒家再次偉大【為「罪傲」的盟主打賞加更6/10】

趙鐵柱直接好傢夥。

要不是聽出了陸元昊話中的顫音和看到了陸元昊顫抖的雙腿,他差點就以為自己這個便宜弟弟是一個偽裝的極深的梟雄了。

這個無懈可擊的推理,他聽了之後都感覺確實只能造反了。

咱們這麼乾皇帝肯定不會放過我們的,所以乾脆就自己當皇帝。

這恆河裏。

一點毛病都沒有。

姍姍來遲的陸總管知道後都直接一口水噴了出去。

從頭到腳的打量了陸元昊一遍,陸總管的語氣十分複雜:「本來以為老九你是最膽小的,萬萬沒想到你最狠啊。」

他其他幾個義子義女包括他在內,也都隻想著限制皇權,沒想著造反。

陸元昊直接一步到位。

這進度讓他們望塵莫及。

見自己哥哥和義父都不以為意,陸元昊急了。

「義父,你糊塗啊。我們連淮南王都殺了,不造反的話就只有死路一條。」陸元昊道。

陸總管聽到陸元昊這樣說,表情更詭異了。

「說起這個,淮南王到底是怎麼死的?」

陸總管看向趙鐵柱,皺眉問道:「我不是說廢了他就行嗎,留他一口氣。」

淮南王可以死。

但也許活著的作用更大呢。

就好像戶部尚書那樣。

進了監察司的監獄,還不是任他捏圓捏扁。

當然,只要淮南王不死,宗室給監察司施加壓力,監察司可能會頂不住壓力把淮南王給放掉。

那倒霉的就是監察司了。

所以現在淮南王死了,對於監察司來說也是一件好事,一勞永逸,免除了肉眼可見的後患。

不過陸總管是對自己有信心的那種人。

他相信自己能夠頂得住壓力。

再加上他們對淮南王的調查也基本完成,有把握把淮南王徹底釘死。

所以陸總管是沒打算直接弄死淮南王的。

趙鐵柱攤手:「義父,不是我動的手,我聽你的吩咐,只是想廢了他。」

於是陸總管和趙鐵柱一齊看向了陸元昊。

陸元昊一臉無辜:「不是我,義父,大哥,你們別看我,打死我都不會承認的。」

陸總管揉了揉自己的腦袋。

那看來真是自己這個便宜兒子做的了。

「你怎麼做到的?」趙鐵柱疑惑道。

他整個過程什麼都沒有發現。

但凡發現,他就攔住陸元昊了。

陸元昊眨了眨眼,解釋道:「我有一個朋友,他精通那種讓驗屍官檢查不出任何狀況的殺人手法。」

趙鐵柱和陸總管同時呵呵一笑。

趙鐵柱嘲諷道:「改日讓我見見你這位朋友,我也想學習學習。」

「大哥你不用,你已經很強了,這是我這種弱雞才需要學習的東西。」陸元昊道。

趙鐵柱:「……」

這是嘲諷吧?

應該是吧?

以他現在的實力,三個他加起來都打不過陸元昊,甚至都破不了陸元昊的防。

但是想想老九的智商,他可能是真的這麼以為的。

趙鐵柱決定原諒自己的便宜弟弟。

畢竟也打不過他。

還能怎麼辦呢?

「老九你這個性子到底是怎麼養出來的?」陸總管不理解,但他大受震撼:「我本來以為你是個膽小如鼠的傢夥,結果真動起手來,你比鐵柱還犀利。魏大人說的對,你還真的是個寶藏男孩。」

皇族親王,說殺就殺了。

大乾定鼎天下,不知埋葬了多少梟雄,同時又有無數的仁人志士為大乾效命甚至是效死。

但是平時慫的一批的陸元昊說造反就造反,儘管怕的要死,但很顯然他是真敢這麼想也敢這麼做。

陸總管之前可沒覺得陸元昊能有這麼牛逼。

現在看來,是他小看陸元昊了。

還是魏君看的準。

「義父,我懷疑老九為了活下去,別說造反了,屠神他都敢幹。」趙鐵柱道。

趙鐵柱甚至發散了一下思維:「按照老九這個態勢發展下去,不久的將來也許我們能夠見證老九含淚提著刀,一刀一刀的往刀神身上捅。一邊哭,一邊捅,一邊質問,我就是想活著,你們為什麼總是要逼我?我還是太弱了,所以只能先把你剁成肉醬。」

陸總管差點又噴了一口茶。

「鐵柱你最近的文學素養有進步,還別說,我畫面感都出來了。」

陸總管認同趙鐵柱的話,這還真是陸元昊能幹出來的事情。

陸元昊很委屈:「大哥你嘲諷我,我再修鍊一萬年也不是神仙的對手啊。」

趙鐵柱:「……不用十萬年,照你這個妖孽的速度,再給你十年說不定就有希望了,就怕沒有十年了。」

說到最後,趙鐵柱也輕嘆了一聲。

魏君和白傾心都能猜到陸元昊是那種應劫而生的劫運之子,狐王和妖皇也有類似的猜測。

那監察司內部當然也可以猜到。

事實上自從陸元昊崛起之後,陸元昊就已經進入了很多大人物的視線。

只不過是因為他頭上有陸總管這個巨人罩著,所以暫時他自己還無所察覺。

現如今的陸元昊如果再外出京城去公幹,那確實就得小心了,他這種性格還真的適合當前的環境。

不過帶領大乾走向全新的未來,以陸元昊的性格,他幹不了。

小胖子可以成為那種鋒利無比的刀,把神都捅一個窟窿。

但是你很難想像陸元昊這種性格的人能夠把上官丞相、姬帥、陸總管這種人中龍鳳聚攏在一起,並且讓他們發自內心的折服。

不可能的。

陸元昊實力再強,他們這種人也很難屈居陸元昊之下。

別說他們了,年輕一代當中,陸元昊的實力現如今已經得到公認了,但是直到現在,也沒有多少人來燒他這個冷灶。

有時候的確是性格決定命運。

國家的未來,肯定不能寄希望於苟字當先的人。

當然,陸元昊本人其實沒有任何問題。

是個好小夥。

所以趙鐵柱一想到局勢可能未必留給陸元昊成長的時間了,就有些難受。

反倒是陸總管很看得開。

「小九還年輕,暫時輪不到他拚命,不著急。而且小九有自己變強的節奏,我們就別管了。」

反正這些年他也沒管過。

然後陸元昊的驚喜一個接一個。

陸總管真沒把握自己事必躬親的去培養,陸元昊能比現在強。

「小九,你也不用擔心皇室的報復,皇室現在可沒精力報復我們。」

「義父,不能大意啊。」陸元昊提醒道:「人家和皇帝是一個姓的,我們都姓陸。」

「說起這個,義父,我一直好奇一件事。」趙鐵柱疑惑道:「我們九個兄弟,為什麼只有小九跟您姓陸?」

他們一度懷疑陸元昊是陸總管凈身前的私生子。

後來發現年齡對不上。

而且顏值也對不上。

陸總管看了趙鐵柱一眼,淡淡道:「我收養你們的時候,你們都是孤兒,但你們還真當自己是石頭裏蹦出來的?你們的姓都是真的,父母都死了,但他們的姓氏你們要傳承下去。至於小九,他父親也姓陸。」

「元昊是義父您的遠方親戚?」趙鐵柱問道。

陸總管沒有繼續聊這個話題。

他只是對陸元昊道:「小九,我說讓你不用擔心來自皇族的報復,是因為監察司得罪的人多了。想找我們報仇也得排隊,皇族算老幾?」

陸元昊:「……」

危機感越來越重了。

他想跑路。

「你去休息吧,放心,監察司的天塌下來還有我頂著呢。」

陸總管讓陸元昊離開之後,然後對趙鐵柱吩咐道:「我抓起來的那群人立刻開始調查,把他們查一個底朝天。趁著現在修真者聯盟和我們簽訂了不戰之約,這些釘子能拔掉多少就拔掉多少。」

今天去淮南王府的是陸元昊和趙鐵柱。

而其他幾家,是陸總管親自帶人抄的。

陸總管不直接和皇族的親王發生衝突,讓監察司和皇族之間留下了可以緩衝的地帶。

然後對於名單上的其他人重拳出擊。

有陸總管親自壓陣,再加上監察司事前的準備工作,這群人自然被一網打盡。

監察司收穫頗豐。

戰果驚人。

上官丞相滿意,因為打掉的都是那些有異心的人和帝黨。

姬帥滿意,因為軍費更多了。

陸總管也滿意,因為他在做正確的事情。

不過,還沒有完。

為了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他們前面已經做了太多的努力。

這樣的局面不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他們要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繼續擴大戰果。

三巨頭很顯然達成了無言的默契。

監察司在最前面衝鋒陷陣。

上官丞相看似什麼都沒有做,但是整個朝政並沒有發生大的變故,上官丞相很顯然在默默的幫監察司查漏補缺,為陸總管穩定後方。

而姬帥什麼都不需要做,軍方始終沉默,就是對監察司最大的支持。

這種局面,讓不少人都不寒而慄。

四皇子府。

四皇子簡直瑟瑟發抖。

一半是認真的,一半是裝出來的。

「老杜,這波你們的人損失了多少?」四皇子開始打探情報。

杜威比四皇子的臉色更加難看。

「十之八九。」杜威道。

頓了頓,杜威再次開口:「太狠了,實在是太狠了。你們大乾的這些政治高手簡直不講規矩,他們完全是胡來。」

哪有這麼乾的?

他們西大陸政治鬥爭也沒有這麼慘烈啊。

而且杜威自認學貫東西,對於大乾的了解也不少。

按照他對大乾歷史的了解,大乾之前的京察不是這樣搞的。

「尤其是那個陸謙,簡直不講武德。監察司簡直就是一個畸形的怪物,你們大乾為什麼要容許一個特務機構擁有如此大的權力?」

杜威很憤怒。

西大陸辛辛苦苦在大乾埋了這些釘子,可都是花的真金白銀。

而且沒少花費時間和精力。

但是現在,不說被一掃而空,但也元氣大傷。

更重要的是監察司目前看不出任何收手的跡象。

老實講杜威都怕了。

他們那邊沒這樣玩過。

杜威很擔心按照這個節奏下去,他也會往監察司的大獄裡跑一趟。

別說杜威了,四皇子也怕了。

「老杜,不瞞你說,從前的京察就是走過場,誰知道這次突然動真格的了,本宮也是被打的措手不及。」

投靠他的四皇子黨也被橫掃了。

本來就是一堆牆頭草。

真要是有什麼才華,也輪不到四皇子撿漏。

早就自己憑本事發光發熱去了。

懷才不遇這種事情當然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太少了。大多數人以為的懷才不遇,其實就是過於高看自己。

真正牛逼的那種人,即便出身貧寒,也一樣能殺出來。比如蘇將軍,從小吃大乾朝廷的救濟糧長大的,結果現如今已經被姬帥看好成為下一代的軍方第一人。

還依舊潛龍在淵的牛逼人物肯定也有。

但四皇子目前還沒遇到。

所以那群牆頭草理所當然的被橫掃了。

屁股底下都一堆爛帳沒擦乾淨。

這段時間四皇子也是被打的節節敗退,一塌糊塗。

他和杜威現在就是互相抱頭痛哭,大家一起賣慘。

比來比去,四皇子發現還是杜威慘。

不過四皇子覺得自己不能這樣想。

不能同情敵人。

再說他看上去也老慘了。

所以四皇子安慰杜威:「老杜,算了,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那些人被幹掉就幹掉了,正好你拿西大陸給他們的錢來養我。」

杜威:「……」

這個安慰更像是補刀。

他的心更難受了。

「殿下,你獨木難支。」

四皇子擺了擺手,認真道:「老杜,你就是沒帶兵打過仗。但凡你帶兵打過仗,你就應該知道,其實一群烏合之眾加起來也比不過一個訓練有素的精英,本宮就是那個訓練有素的精英,你們西大陸的救世主。」

吹捧起自己來,四皇子一點都不帶臉紅的。

杜威沒好氣的道:「殿下既然是精英,那能不能把我們的人先報下來,別被幾個做奴才的打的節節敗退。」

四皇子有話說:「老杜,這能怪的了我嗎?陸謙帶的是什麼人?那是監察司啊,監察司的人可都是精英,大部分領頭的還都是衛國戰爭留下來的,這可是經過了你們西大陸的考驗。我呢?我帶的這都是些什麼臭魚爛蝦?我完全是被這群臭魚爛蝦給拖後腿了啊。」

杜威:「……」

「話說回來,為什麼我就招攬不到那些真正有用的人才,只能招攬到這些臭魚爛蝦?說一千道一萬,還是因為我手裏沒有能吸引人才的好東西。那我手裏為什麼沒有能吸引人才的好東西?這個就要怪你了老杜,要不是老杜你這麼摳門,我手頭能這麼寒酸嗎?但凡我手裏有點好東西,能招攬不到真正的人才嗎?但凡我手裏有真正的人才,本宮早就吊打陸謙了。所以歸根結底,還是你的鍋。」

杜·本澤馬·什麼都怪他·威感覺人間不值得。

這尼瑪也能怪到他頭上。

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最讓杜威氣的是,四皇子的這個邏輯還真的盤通了。

而且還有解。

因為西大陸確實還可以繼續給四皇子輸血……

畢竟西大陸的實力現階段比大乾都要更強,四皇子雖然薅羊毛薅的厲害,但也撐得住。

這就很難受。

杜威寧願西大陸撐不住,這樣他就不用一直把好東西送給四皇子了。

偏偏就沒有超過他承受的臨界點。

杜威仰天長嘆:「殿下,遇到你就是我們西大陸的劫啊。」

四皇子笑眯眯的道:「老杜,這話說的就見外了。遇到我是你們西大陸的緣分,要是沒有我,你們拿什麼對付魏君?」

四皇子發現了,陸謙和上官丞相進攻這麼犀利,確實讓杜威很難受。

但杜威給他的好處卻不多。

遠不如之前他挾魏君以令西大陸的時候杜威給錢爽快。

可見還是魏君給力。

其他人對於西大陸來說威脅度還不夠。

所以四皇子又把魏君提了出來。

事實證明,很有效果。

聽到魏君的名字,杜威就神情一凜。

在大乾朝堂上的節節敗退的確讓杜威很難受,但是杜威並沒有忘記自己這次出使大乾的真正目的:殺死魏君!

他是奉神諭來的。

所以西大陸在大乾埋的這些釘子出事對於西大陸來說確實是一個巨大的傷害,但是對於他本人來說,傷害其實非常有限。

這本來就不是他的職責範圍。

他要做的事情一直只有一個。

而能幫助他達成目的的人選,目前也只有一個。

迎著用期待的目光看向自己的四皇子,杜威的心在滴血。

但他沒有辦法。

「殿下,距離你上次提升實力一共也沒過去幾天,再繼續提升的話太顯眼了。既然你想招攬人才,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砸錢。

「你缺錢嗎?」

四皇子笑了:「老杜,我這個人鐵骨錚錚,從來都不喜歡錢,對錢根本不感興趣,而且一直發自內心的認為金錢只會玷汙我高尚的靈魂。」

杜威沒有說話,他知道一定有「但是」。

「但是」果然來了。

「但是為了我們共同的大業,為了幫助你們的神明殺死魏君這個欺世盜名的偽君子,我願意讓你用金錢來玷汙我高尚的靈魂。」

四皇子那叫一個大義凜然。

彷彿真的為了西大陸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杜威感覺到了自己的胃在翻滾。

上一次他見到這麼厚顏無恥的人,還是上一次。

……

不止是四皇子和杜威被監察司這波無差別掃射給嚇到了。

被嚇到的還有其他人。

禮部。

王尚書坐山觀虎鬥,也看的渾身冷汗直冒。

論修為,他的修為不低,大儒,還是大儒中最頂尖的那種。

孟老如果不是從魏君這裏得到提點,無論是地位還是實力,都是不如王尚書的。

作為儒家在大乾朝堂的代言人,王尚書也一直覺得自己是個人物。

但是看到現如今京城政局的變故,王尚書深深的感覺到了自己的不足。

王黨潰不成軍。

而王黨自然就是儒家一黨。

在這次京察期間,他們被上官丞相打的簡直是鼻青臉腫。

還順帶被陸總管摟草打了兔子。

這兩位都沒有忘記儒家的威脅。

更沒忘記儒家和乾帝在合作。

所以,下手那叫一個狠。

「爺爺,帝黨太強大了。」

王尚書聯繫到了自己爺爺王海,把京城的情況向自己的爺爺彙報了一下。

「監察司是陛下手中最鋒利的刀,上官丞相也是陛下最倚重的大臣。

「儘管現在陛下昏迷不醒,但是上官丞相和監察司都在火力全開,我們儒家在朝廷的位置被極度擠壓。

「爺爺,論黨爭,我確實搞不過他們。」

王尚書自愧不如。

作為禮部尚書,他牛逼的是引經據典,論學識的紮實,他甚至有把握吊打上官丞相。

但是論做官的藝術,上官丞相把他吊起來打。

對於王尚書面臨的這些情況,王海其實是早有預料的。

「之前在乾帝面前,我就和上官雲還有陸謙暗地裏交鋒過幾次,兩人都不是等閑之輩。」王海點評道:「論朝中底蘊,他們比我們強很多。不過這兩人雖然厲害,但是也有自己的缺點。」

王尚書心中一動,問道:「爺爺是說他們目光短淺,打壓異己?」

王海滿意的點頭道:「不錯,他們厲害是我早就知道的,他們打壓王黨也沒有問題,但是再聰明的人,沒有了目標和信念感,也會淪為行屍走肉。身為帝黨,他們打壓已經投靠了乾帝的儒家,就是自己人在打自己人。這就是傳統官僚最短視的地方,也是他們最無解的地方。明明有一身的才華,卻只能在一個小圈子裏爭寵,簡直是浪費自己的天賦和能力。我們論黨爭的確不是他們的對手,但是論境界,我們高出他們不止一籌。這一次看似是他們大佔上風,但實際上呢?還不是被我們當槍使了。」

說到這裏,王海對於自己的安排十分滿意。

上官雲,後輩爾。

陸謙,區區一個閹人。

能力都是有的。

但是格局和本聖還是差的太遠了。

本聖只是略施小計,這兩人就主動自投羅網。

目前儒家在朝堂內被打壓這件事情,的確在王海的預料之中。

也是他想要看到的局面。

「現如今在朝中依附你的這群儒家官員,本來就都是鐵桿的帝黨。做的也都是閑散的官職,於國無功,反而還犯了各種事情,以至於被拿住了把柄。

「他們被罷官,是理所當然之事,你無需為此感到擔憂。

「正好藉助上官雲和陸謙的手,對我們儒家來一次刮骨療毒,把這些鐵桿的帝黨一掃而空。

「這些人把位置空出來,你再安排那些支持魏君的儒家大儒上位,這樣才能增加魏君在朝中的話語權,保證魏君的安全。」

王海把一切安排的很完美。

上官丞相和陸總管也完全在按照他的計劃走。

王尚書心悅誠服:「爺爺就是爺爺,不愧是當年差點一統朝堂的高手。上官雲和陸謙這種打壓異己的行為簡直就是在給爺爺助攻,他們在第一層,您在第五層。」

王海對於孫子的馬屁十分受用。

畢竟說的都是實話。

當然,受用歸受用,王海的理智還是在的。

「一個蘿蔔一個坑,位置空出來容易,再還回來就難了。上官雲和陸謙如此打壓儒家,必然也是想增強自己在朝中的話語權,讓帝黨的實力更強。所以想要和他們虎口奪食的話,並不會特別容易。」王海提醒道。

王尚書有些不解:「陛下不是和爺爺還有他們說過嗎,這些位置都是要留給我們儒家的。」

這是儒家和乾帝的合作基礎。

儒家的歷史悠久,比大乾都更加悠久。

說句不好聽的話,大乾滅了,儒家未必會滅。

所以乾帝想要得到儒家的幫助,當然不能空手套白狼,肯定是要付出一些籌碼的。

這些官位就是乾帝給出的籌碼。

不然大乾朝廷在儒家那兒可沒有什麼信譽。

正因為有這一點,所以王尚書雖然震驚於儒家現在被打壓的如此慘烈,但是也沒有太擔心。

不過王海給他上了一課。

「上官雲和陸謙對於乾帝忠心,和他們想要打壓儒家在朝堂上的實力並不衝突。我們上位是要分他們手中權力的,他們肯定不想看到。

「這就是傳統官僚和黨爭最讓我不喜歡的地方,太容易內鬥了。如果有乾帝壓著還好,畢竟乾帝想要剷除魏黨。但是現在乾帝陷入了昏迷,上官雲和陸謙就未必把魏君視為頭號威脅了。為了獲取更大的權力,我們說不定就成為他們首要的打擊目標,畢竟魏君是不屑於去和他們爭權奪利的。

「所以儘管名義上都是為乾帝效力,但他們不會輕易給出目前空缺的官位,這點你要好好謀劃一下,不能便宜全被他們倆佔去。」

王海的一番話,讓王尚書重視起來。

但王尚書是一個很有自知之明的人。

「爺爺,如果上官雲和陸謙真的想要霸佔著這些空位不放,我怕是鬥不過他們。」王尚書無奈道:「本質上我還是一個大儒,不是一個官僚,他們那一套我學不會。」

禮部尚書是六部之首。

這是官方規定的。

但也是名義上的。

禮部,公認的清貴之部。

戶部管錢,吏部管陞官,兵部管打仗,刑部管邢獄,工部管工程,都是有真正實務的,也就有隨之而來的權力。

禮部呢?

管禮儀……

這玩意,說重要讀書人把它抬到了特別重要的地方,所以禮部才成為了六部之首。

但是對於那些不講武德的官僚來說,禮儀這玩意就是個擺設。

忽悠傻子的。

他們自己一點都不信。

所以他們更犯不上忌諱。

論地位,禮部確實是最高的。

論實權,禮部也是最少的。

所以禮部尚書這個職位,王尚書當的其實很清閑。

再加上他之所以擔任禮部尚書,主要是因為他是儒家派駐大乾的代表,走的是派遣道路,不是從底層爬起來的。

所以別指望他有太多的鬥爭經驗。

這不現實。

上官丞相才是從一個普通書生慢慢爬到丞相位置上的政客。

陸總管是從一個小太監慢慢變成提督監察司的權閹。

姬帥也是通過衛國戰爭上位,靠一場接一場的勝利不斷提升的自己的地位,走到了今天軍方第一人的位置上。

但王尚書一步到位。

省略了中間的過程。

也就等於省略了這中間通過磨練與閱歷可以得到的能力。

這是無法避免的。

王尚書自己也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從不高看自己。

有自知之明,也是能力的一種體現。

對於自己孫子的自我認知,王海還是滿意的。

他給王尚書支了個招:「你去找魏君。」

王尚書有些不解:「爺爺,上官雲和陸謙本身就是在打壓魏黨,我去找魏君有什麼用?魏君還能指揮的動上官雲和陸謙不成?」

事實上魏君還真能。

不過現在各方的信息都不對稱。

王海也沒有寄希望於魏君能夠指揮的動上官雲和陸謙。

王海想的是從另外的角度著手。

「上官雲和陸謙想要把儒家在朝廷的勢力趕絕,這種事情他們是乾的出來的,但是我們儒家為國為民,俯仰無愧天地。而且朝廷也需要儒家,所以一旦魏君知道這件事情,魏君肯定會幫我們說話。

「上官雲和陸謙不會聽魏君的指揮,但是只要魏君公開發了話,就會形成大勢。

「誰都對抗不了大勢。

「魏君現在有這種聲望,一言便可決定輿論的走勢。除非上官雲和陸謙想要遺臭萬年,聲望暴跌,否則只要魏君出面保我們儒家,他們就不敢一意孤行,肯定會給我們儒家保留一定的位置。

「所以,事情的關鍵還是要說服魏君,讓他幫我們說話。」

王尚書被王海說服了。

「好,我去和魏君說。」

王海特意提點道:「你記著,和魏君談這件事情的時候,千萬不要說我們儒家準備安排進朝堂的是想要支持他的人。

「魏君是一個心底無私的正人君子,你若是說我們準備安排支持他的人上位,以魏大人高尚的品格,說不定反倒是會拒絕你的提議。

「你要告訴他,我們儒家支持他的人都被上官雲和陸謙辦掉了,為了讓我們儒家在朝堂繼續能夠發出聲音,我們準備安排一些反對他的主張,但是實幹能力很強的儒家弟子為朝廷服務。

「如果換成別人,這種忙是打死都不會幫的。但是魏君不同,以魏君的性情,他不會介意上位者是否支持他,只要於國於民有利,他就會去做。

「切記,務必要按我說的做,否則可能會失去魏君這個強援。」

王海用一個錯誤的邏輯,得出了正確的結論。

王尚書儘管政治鬥爭的經驗一般,但是執行能力很強。

聽完王海的提點,他下班後立刻就去找了魏君。

果不其然,當王尚書說出上官丞相和陸總管在藉助京察的機會打壓儒家的時候,儘管特意點出了這次被罷官的儒家弟子都是支持魏君的人,但魏君不僅沒有沮喪,反而很正氣凜然的問道:「王尚書,這些人是不是真的過線了?上官丞相京察的結果可否有誣陷他們?」

王尚書搖頭。

魏君立刻毫不猶豫的說:「做錯了事情,理應付出代價。當官是要為民做主的,不能因為他是誰的人,就能夠身居高位。

「這些人支持我魏君又怎麼樣?他們連自己的本職工作都做不好,被罷官去職也是活該,我絕對支持上官丞相。

「我魏某人從未想過結黨營私,京察本就是能者上,有問題者下。王尚書,你如果是讓我為這些支持我的魏黨求情,魏某人恕難從命。」

感謝上官丞相,把這些魏黨從朝堂趕走了。

日後知己同學如果想對我下手,來自朝堂的阻力也會減少很多。

更何況這群人還是一群屍位素餐的傢夥。

魏君很開心。

自從上次王尚書悄悄傳書告訴他以後儒家在朝廷會暗中支持他之後,魏君就一直提心弔膽。

儒家的歷史比大乾都長,天知道這麼多年下來積攢了多少底蘊。

他被這群人支持和保護,找死的難度就更加大了。

魏君正愁拿儒家的這群人沒有什麼辦法呢,現在上官丞相和陸總管就主動對他們開刀了。

開的好。

正好把這些人都趕出朝堂,把魏黨一掃而空。

如此一來,朝中支持他的人銳減,真要是有人想對他下手,也會容易很多。

魏君給上官丞相和陸總管點了一個大大的贊。

而王尚書也在心裏給魏君和自己的爺爺王海點了一個大大的贊。

王尚書內心慶幸,幸好自己聽了爺爺的話,找到了正確的和魏大人聊天的方式。

魏大人也的確和爺爺預料的一樣,是一個眼睛裏揉不得沙子的正人君子。

魏大人的心目中根本就沒有黨爭,有的只是清白和正義。

如此君子,方值得儒家全力的扶持,才值得儒家上下所有人追隨。

王尚書感受到了魏君靈魂的高尚,也感受到了爺爺王海那浩如淵海的智慧。

所以接下來,王尚書完全按照王海的意思與魏君繼續聊了下去。

「魏大人一番話如醍醐灌頂,讓王某受益匪淺。」

王尚書先是捧了魏君一句,然後繼續道:「魏大人,對於這些屍位素餐的傢夥,罷官去職本官也沒有意見。但是大乾不能沒有儒家,朝堂不能沒有儒家的聲音。讓上官丞相一家獨大,讓監察司肆無忌憚的擴充自己的實力,對於大乾來說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魏君點了點頭。

這是真的。

縱然魏君發自內心的認為上官丞相和陸總管都是人中龍鳳,但是讓他們把權力過度集中起來,也會出現問題的。

因為沒有人會永遠正確。

而且正如同鎮西王世子擔心的那樣,由他們來限制皇權,那誰來限制他們呢?

當滿朝文武都是他們的人之後,本質上這個朝堂和之前有皇帝在的朝堂就沒有太大的區別了。

都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這並不是魏君提倡的事情。

魏君看向了王尚書,認真道:「王大人這話魏某是認同的,大乾或許需要集權,但也需要更多的聲音。儒家於國於民都是有大功的,無論如何也不應該從朝堂上徹底絕跡。」

即便在衛國戰爭當中,儒家立下的戰功也不少。

而且遭受那麼大的冤屈,儒家也並沒有反叛的跡象,頂多是對皇室不滿,對於上官丞相姬帥他們這群掌權者不滿。

這在魏君看來很正常。

就儒家那遭遇擱到他頭上,魏君估計自己絕逼把大乾給滅了。

本天帝受不了那種委屈。

儒家才報復到這種程度,絕對稱得上君子行為了。

魏君對於這個世界的儒家印象不差,除了儒家非要保他之外,其他方面,儒家絕對不是拖國家後腿的存在,反而對國家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作用。

「上官丞相在大力打壓儒家?」魏君問道。

王海點頭:「對,不止是上官丞相,包括陸總管,甚至是姬長空,都在打壓儒家。」

這是真的。

因為三巨頭都以為儒家已經和乾帝達成了全面合作,是鐵桿的帝黨。

既然如此,政見不同,自然往死裡乾他們。

對鎮西王下手他們還有幾分憐憫之心,對儒家下手,他們那叫一個心狠手辣。

畢竟王海是當著上官丞相和陸總管的面,與乾帝達成的合作協議。

老戲骨對飆演技,誰都沒輸,彼此都信了。

所以魏君也信了。

他得到的全都是錯誤的信息。

「王大人稍安勿躁,說起來魏某也是儒家弟子,此事我絕對不會坐視不理。不平則鳴,我為儒家上書鳴不平。」魏君直接打了包票。

王尚書心中一喜。

但魏君緊接著一句:「王大人,儒家要進入的畢竟是大乾的朝堂。所以為了讓儒家弟子在朝中有更好的發展,你最好不要提拔那些支持我的儒家弟子,盡量選用反對我的,實幹能力又特彆強的儒家弟子進入朝廷,這樣他們才能夠取得上面的信任。」

為了削弱自己的實力,魏君也是操碎了心。

而魏君的主張,讓王尚書感動的一塌糊塗。

同時再次為自己爺爺王海的智慧而嘆服。

一切都在爺爺的掌控當中。

「魏大人,這樣一來,你的處境就大大的不妙了。」王尚書提醒道:「你為儒家發聲,我卻扶持反對你的儒家弟子,這屬實是不當人子。」

魏君擺了擺手,大氣道:「魏某一人的處境不算什麼,只要能夠讓儒家重返朝堂,掌握一定的朝廷話語權,魏某甘願犧牲。隻願王大人提拔的儒家弟子能夠謹記為民做主這四個字,成為一個濟世安民的好官,讓儒家再次偉大。」

「會的,魏大人,一定會的。」王尚書動情道:「有你在,儒家肯定會越來越好。」

就沖著魏大人你這番話,以後儒家一定死心塌地的跟你混。

王尚書早就鐵了心了,但還是深受感動。

「讓儒家再次偉大。」

王尚書看著魏君,內心的想法越來越堅定:

只要魏君活著,儒家一定能再次偉大!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