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三國之曹昂大帝》第318章 移民(2)
「陛下!臣以為散騎常侍夏侯德所言極是,乃利國利民之良策!」

禮部尚書司馬懿出列,行禮道。

「臣等附議!」

吏部尚書陳群,兵部尚書曹真,刑部尚書滿寵,戶部尚書孫禮,工部尚書崔林,也緊跟著司馬懿,站出來表個態。

隨後便是以王朗為首的儒家派系,也都表示支持夏侯德的建議。

這三波人代表了宗室,世家大族,以及儒家群體,無一例外,他們都是天子親近的人。

對於能參與和討論國家大事,不分時代、王朝、民族、人種。人類永遠都充滿了興趣。

不然後世的鍵盤俠大家庭和某些組織部也不會那麼興盛和強大了。

但可惜的是,權力永遠集中的金字塔,最頂尖的那一小群人手中。

這一點,同樣不分時代、王朝、民族、人種甚至意識形態!

「今天的朝會,就到這裏吧,諸卿回去好好研究一下,夏侯德所提出的建議。」

「下次朝會時,正希望諸位愛卿,能夠給出一個具體的方案,集思廣益,朕將親覽諸卿之策,選其中最好實施下去!」

曹昂看著群臣道。

其實,在曹昂心裏已經有了粗略方案和計劃。

但是,既然要大家踴躍參與,自然要先看看大家的具體方案,說不定他們當中有更好的呢?

更何況,朝臣俱是精英,許多人都有著實際的工作經驗,甚至不少人曾經參與過屯田、移民工作。

有了他們的意見和補充,對移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恭送陛下!」

群臣於是三叩首,拜別天子,等曹昂走後,他們才慢慢起身,按照禮儀,走出崇政殿。

曹昂出了崇政殿,準備移駕到武英殿辦公。

眼下太極殿還在修建中,最快,也要一年半載才能徹底完工。

到時候,朝會就在太極殿上召開,這樣就離他辦公的地方更近一些。

大臣們散朝後,各自返回各自的衙門,開始今天的工作,同時,在想關於移民的問題。

他們心裏盤算的,不是移民工作的難度,而是考慮能從中得到多少好處。

移民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就算真有什麼事,那也是戶部的事。

曹昂站在宮牆上,眺望著那些乘著華麗的馬車,沿著宮中道路,在衛兵們護衛下各自離去的大臣們。

皇太后的幾個兄弟子侄外甥,則去了后宮看望皇太后。

曹昂不擔心這幫人會跟皇太后說些什麼,從而影響到朝堂上的決策。

曹魏的后宮不同於漢朝的后宮,曹昂稱帝後便下詔后宮不得乾政。

之所以這麼做,也是為了維持朝政的穩定性。

太后掌權會出現許多不確定因素,要是遇見呂後、竇後這樣有能力的皇太后,或許還能確保江山社稷無恙。

要是遇到一幫能力一般的皇后、皇太后掌權,只會將江山社稷搞的烏煙瘴氣,甚至因此滅亡。

後世君王之所以立下后宮不得乾政的規矩,就是為了防止后宮乾政,導致朝政不穩,危害到江山社稷。

這就好比如,為什麼自古都是由嫡長子繼承,一切都是為了穩定而做出的決策。

后宮不得乾政,也是有這方面的考慮,因為你無法預料到,后宮乾政,會導致王朝走向那個方向。

這也讓曹昂很清楚的認識到了一件事情:培養繼承人同樣很重要,好的繼承人,能夠使得曹魏更加繁榮昌盛!

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曹魏江山的千秋永固!

所以,曹昂決定製造一套子嗣教育方案,確保以後的皇位繼承人,不會出現一些愚蠢的傢夥。

不過,這個事情不急於一時,眼下還是考慮一下,漂洋過海救援邪馬台國的事情。

曹昂接到奏報,一百艘大船,已經完成了一半,可以運送大軍渡海,只是最近沿海環境不好,時常會有風浪。

要是這時候,急著出海的話,很有可能沒有到達扶桑,就已經全部葬身大海。

所以,曹昂沒有急著出海,等到風平浪靜之時,再出海也不遲。

不過在這之前,曹昂決定,先派出一支人馬,從韓半島出發,登上對馬島。

據說島上有一國叫對馬國,人口也只有幾千人。

對馬國依附狗奴國,正好以此為借口,佔領對馬島,以此為前沿基地,作為援助邪馬台國的跳板。

曹昂當天便下詔,讓樂浪郡、帶方郡出兵,先拿下對馬島,建立前沿基地,暫時由帶方郡太守兼管。

樂浪郡、帶方郡太守接到曹昂的詔書,立刻召集人馬,又以天子的名義,命令百濟和新羅出兵。

對馬國國王得知曹魏大軍來襲,當場選擇投降,帶方郡太守,不費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務。

隨後,帶方郡太守,將對馬島國王和王族成員,以及貴族,全部打包帶走,送去洛陽給曹昂處置。

對馬島上的居民,則被他遷往帶方郡和樂浪郡,又從帶方郡、樂浪郡遷徙一萬人過來。

在這山多地少的對馬島上,開始新的生活。

而此刻,在對面的扶桑,邪馬台國正和狗奴國打的火熱。

狗奴國對於曹魏讓他們停戰的詔書,完全不當一回事,繼續跟邪馬台國作戰。

雙方的拉鋸戰,使得兩國精疲力盡。

在他們激戰的這段時間裏,有一個叫大和國的小國,卻在悄悄的猥瑣發育。

最終,這個大和國發育成熟,成長到能夠跟邪馬台國和狗奴國抗衡的地步。

到了這個時候,大和國向邪馬台國和狗奴國發動了進攻,想要一舉吃掉他們。

經過一番交戰,大和國發現,以它現在的實力,根本無法兩線作戰。

想要一統扶桑,就必須逐個擊破才行。

大和國大臣,向國王建議,聯合狗奴國出兵,先解決掉邪馬台國,然後,再轉過頭來消滅狗奴國。

大和國國王同意這個建議,與狗奴國聯合,先消滅邪馬台國。

大和國雖然和狗奴國聯合,卻是出工不出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消耗狗奴國的實力。

而大和國則暗中集贊力量,凡是打下來的領地,大和國都佔了大頭。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