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萬曆新明》第二十章 大弊(中)
被這起居注官一打岔,張居正迅速收拾了情懷,兩人仍歸座。

張居正道:「既然皇上已經看了臣的《便宜六事》,臣之治政之道盡在其中矣。」

朱翊鈞道:「然當務之急者為何?」

張居正道從袖中摸出一本奏章,又跪地啟奏道:「此為臣欲行第一事也!」

朱翊鈞接過來看時,奏章抬頭上寫著名稱,為《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以修實政疏》。正是後世簡稱之為《考成法》的東東。

嗯,漂亮的館閣體。

考成法是張居正得享大名的關鍵政策,影響深遠。後世的你我其實都籠罩在該法的陰影之下。該法雖然簡單,但確實觸及到一點破解治亂循環的皮毛。

簡單說來就是:凡六部、都察院將各類奏章及聖旨,轉給各衙門或地方,六科都記上帳,到期予以註銷。所有公文、公事分門別類,都規定了辦理時限,如有耽擱拖延,半年總結的時候必須講明原委,再次考核之後還沒完成,必加追究。

若巡撫、巡按耽誤了,六部舉報;六部、都察院耽誤了,六科舉報;六科隱瞞了記帳結果,內閣舉報。如此就形成了一個從內閣稽查六科,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撫、巡按的考成系統。最終使「聲必中實,事可責成。」

這考成法的關鍵在於洪武皇帝創製的「六科」,朱元璋秉承「以小製大」的治政理念,設立了「吏、戶、禮、兵、邢、工」六科,官職叫給事中,輔助皇帝處理奏章,撥正六部違誤。給事中為七品,權力卻很大,甚至可以封駁聖旨,不過這項權力很少使用罷了。

張居正的考成法設計,將六科權力擴大,可以稽查六部、都察院,並總歸內閣,也是相權的巨大擴張。

朱翊鈞看張居正奏章,開篇兩句廢話之後,即為後世耳熟能詳的名句:「蓋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不難於聽言,而難於言之必效。」真振聾發聵之語也!

迅速瀏覽一遍,朱翊鈞道:「大善!正所謂『遵主權、課吏職、行賞罰、一號令』也!」

張居正見朱翊鈞將自己的施政理念簡簡單單用十二個字概括出來,腦袋都是暈暈的,叩頭道:「皇上一語,切中肯綮。真聖明之主也!」

朱翊鈞連忙叫起,說道:「老先生,上次不是說好,我們兩人在此,盡可松乏些?坐著說罷。」張居正聽他提到上次文華殿左室的事兒,腿有些軟,趕緊爬起來到椅子上端坐。

待張居正歸座,朱翊鈞問道:「此法一出,六事之中前三事,倏然可解。然則核名實、固邦本、飭武備如何做來?」

張居正思考大政多年,此時回奏道:「臣先說固邦本——竊以為考成一事若成,行之數年,自可不加賦而上用足。待吏治整飭,懲貪汙以足民、理逋負以足國。」意思是,貪汙的給我吐出來,拖欠賦稅的大戶你每給我交上,自然就能增加財政收入。

朱翊鈞聽了,未置可否。張居正見狀繼續奏道:「待考成法刷新吏治後,可全國清丈田畝,並推行一條鞭法。」怕皇帝不明白一條鞭法是什麼,緊跟著解釋道:「一條鞭乃是將田賦、徭役及雜項總為一條,合併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庶可斷了地方上橫徵暴斂之路,並增太倉之銀。」

沒想到朱翊鈞回道:「可是桂文襄公所倡的『賦役征法』?」(按:一條鞭法不是張居正發明,是嘉靖朝武英殿大學士桂萼所獻,不過被強力杯葛,沒有在全國推廣。)

張居正聞言吃了一驚,他不知道朱翊鈞這兩天也沒閑著,利用自己有限的歷史知識,讓人在內書房中一頓翻找,才查出桂萼的《任民考疏》,早就預習完了。

張居正今天被朱翊鈞嘮的沒半點脾氣,準備了一肚子政策解釋和說明都沒用出來,東北話說「老合拍了」。殊不知要論現在整個大明朝誰最了解他,除了皇帝之外再沒別人,就算張居正的續弦王氏、兒子都沒朱翊鈞了解他。

畢竟,張居正在後世的名聲太大了,被稱作「千古第一能臣」。凡是喜歡歷史的人,沒有繞過他的。

後世研究張居正的書汗牛充棟,《百家講壇》講了又講,還有紀錄片、電視劇論堆數,朱翊鈞穿越到萬曆身上,早就悉心回憶後世張居正的種種思想、施政措施,能不合拍嗎?

張居正道:「皇上說的是。正是桂文襄公所倡。」話題一轉道:「皇上問的核名實一項,我朝冗官冗爵之病積之多年,一時難解,臣願皇上慎重名器,愛惜爵賞,用人看其是否有功於國家,若有,即千金之賞,通侯之印,亦不宜吝,無功於國家,雖顰睨之微,敝袴之賤,亦勿輕予。如是者可慢慢糾正。」

見朱翊鈞點頭,張居正以袖子掩口,低頭喝了口茶水,潤潤嗓子接著道:「最後飭武備一事,臣願皇上先立下整飭的決心,不求近功,不忘有事,熟計而審行之。」

朱翊鈞又點點頭,張居正續奏道:「臣不憂中國無兵,而憂缺少精兵耳。願皇上能申嚴軍政,設法訓練,每歲或間歲季冬農隙之時,恭請聖駕親臨校閱。一以試將官之能否,一以觀軍士之勇怯,有技精藝熟者,分別賞齎,老弱不堪者,即行汰易。如此精兵可得,而中國無虜患也。」

朱翊鈞聽張居正講的後兩條,已經是農業社會政治家的正論了,要他突破所謂的歷史局限性,除非張居正也是穿越者。

但本時空的「萬曆新政」如此施行,自己再勵精圖治幾十年,或可挽救明朝衰亡於一時,出現一個所謂的「萬曆盛世」,但百年之後,大明仍要亡於歷史車輪之下。畢竟張居正的改革,並沒有觸及到大明的核心問題。

待張居正示意講完,朱翊鈞讚賞道:「先生破開大計,天下如大旱而現雲霓也。社稷幸甚!」

見張居正要謝恩,朱翊鈞止住道:「然先生所提六條,朕熟思有時,發現並未觸及現今天下之大弊!」張居正聞言呆住,不知道朱翊鈞要說出什麼。

朱翊鈞心說你講完了,該我發揮了,看看我這兩天準備的長篇大論,能不能刷新這個「千古第一能臣」的三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