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從冷宮起步的嫡皇孫》第68章農業的革命
「大唐:從冷宮起步的嫡皇孫()」

轉眼已是兩日後,上午。

府裡一片寂靜,只有一陣陣稚嫩的讀書聲不斷從書房傳出。

柳非煙和寧思羽,以及蘇瑰那個小傢夥,還有文綉幾人,正在書房裏學習。

負責教授她們的,是一位五十多歲的老夫子,在杭州有幾分名氣。

其所教授的內容,則是一些傳統的東西,詩書禮易之類的。

這是一個打基礎的過程,等柳非煙她們打好文化基礎,李醫才打算教她們一些來自後世的知識。

蘇亶和謝師爺已離開杭州,帶著幾名大唐公司的管事,興沖沖地趕回了台州。

等回到台州,他們就會立刻展開行動。

在台州當地大力推廣普及茶葉種植,建造鹽場等等。

此外,先期趕往台州的一些民部官員和大唐公司人員,已在台州開始教授當地百姓一年兩熟的新生產技術。

離開杭州時,蘇亶帶走了很多禮物,都是李醫送給外祖母和其他親戚的禮物。

但是,蘇瑰卻被留在了杭州。

蘇亶告訴李醫,讓他帶帶這個小傢夥,看能否讓這個小傢夥沾點靈氣,變得更加聰慧!

對於這個安排,李醫只有點頭答應的份。

至於蘇瑰,更是不會拒絕。

他雖然是舅舅,卻把李醫視為偶像,恨不能整天跟在身後,如同一個小跟屁蟲似得。

這個小傢夥原本想著,自己離開父親,留在杭州,從此就沒人管了,那還不是撒開了玩。

可誰成想,在這裏居然也要學習。

而且學習任務比以前更重,每天都有看不完的書,寫不完的字!

除此之外,他還要學習禮樂射禦書數等六藝,還要習練武藝,每天的學習任務都很重。

柳非煙她們也一樣,而且額外還要學習一些女孩子應學的東西,比如女紅等等。

好在她們已經習慣了,倒也不覺得太累。

但對蘇瑰而言,這就是折磨了。

此時,他正撅著嘴巴,絞盡腦汁地背誦昨天才學過的文章,卻背的結結巴巴。

看著他這副窘迫的模樣,柳非煙和寧思羽兩個小丫頭都竊笑不語。

文綉卻滿臉緊張之色,並不停默背著文章。

在書房裏這幾個人當中,她是識字最晚的,跟著李醫離開江寧之後,她才開始認字。

幾個月過去,她不過才認識一二百個字而已,字也寫得歪七扭八,沒有絲毫美感。

這讓她感覺頗為自卑,總認為自己是最笨的。

說話間,蘇瑰已背誦完畢。

正當那位先生要點評幾句,李醫突然敲門走進了書房。

緊隨其後,安內侍也跟了進來,懷裏抱著幾本書。

進門之後,李醫微笑著沖那位教書先生點頭打了個招呼。

「王先生,打斷一下,我有些事情找非煙她們」

「不妨,公子請便」

王先生躬身說道,隨即站到了一邊。

隨後,李醫示意安內侍,讓他將懷裏抱著的書籍發給柳非煙她們,每人兩本。

那兩本書並不厚,似乎是剛印出來的書籍,還散發著陣陣墨香。

拿到書籍的柳非煙她們,都好奇地看向了那兩本書的封面。

緊接著,兩個小丫頭驚喜不已地說道:

「原來是公子寫的《算學》和《格物學》,沒想到這麼快就刊印出來了!」

說著,她們已打開那兩本書,饒有興緻地看了起來。

同在書房的蘇瑰和王先生,卻從未聽說過這兩本書,更不知道書裡的內容。

文綉雖然知道這兩本書,卻一點都看不明白書裡的內容。

事實上,柳非煙和寧思羽也差不多。

她們從李醫這裏學到的那點東西,連皮毛都算不上。

看著兩本書裡的內容,兩個小丫頭都滿頭霧水。

「公子,這本《算學》裏怎麼有這麼多奇怪的符號?它們什麼意思?」

柳非煙好奇地問道。

就在她說這番話的時候,王先生也拿到了兩本新書,好奇地打開查看起來。

結果自不必問,這位飽學之士也看的滿頭霧水,不明所以。

柳非煙話音未落,王先生已接茬說道:

「確實如此,公子,這些奇怪的符號都是什麼,又為何意?」

「老朽曾讀過國子監算學科的《算學十經》,對算學稍有些了解,卻從未見過這樣的符號」

「書中這些插畫看上去非常不錯,每個人物都眉清目秀,栩栩如生,看來應該是公子的丹青妙筆!」

李醫看了看他們,隨即解釋道:

「這本算學書籍上的奇怪符號,其實就是一到十的數字,只不過這些數字元號是由天竺人發明的,跟咱大唐的數字書寫方式不同」

「之前在長安時,我在一本介紹天竺情況的書籍上看到了這些數字,所以花了點心思研究它們」

「經過一番研究,我發現這些異域數字書寫簡便,清楚明了,單就便捷性而言,要比我們的數字書寫方式要好」

「正因為如此,我才決定將這種異域數字引入大唐,並用來編撰了這本全新的《算學》書籍」

「咱自己的數字書寫方式也不能廢棄,最好的情況是二者並存,各取優點,推進算學發展,……」

接下來,李醫簡略介紹了一下這本《算學》書籍,介紹了一下剛問世不久的阿拉伯數字。

這本由他親自編撰的《算學》裏,記載的算學知識並不深奧,就是最基本的加減乘除運算,並不難理解。

只不過他用後世小學數學教材的方式,將這些算學知識呈現了出來。

他還親手畫了不少插圖,增加了一點學習的趣味性。

當然,這些插圖裏出現的孩子都很正常,一個個眉清目秀,活潑健康。

而不是像後世某小學數學教材裡的那些孩子一樣,都像患了唐式綜合征一般,一個個又呆又傻,行為舉止無比怪異,甚至透著幾分邪惡的味道!

至於那些奇怪的阿拉伯數字元號,他逐個解釋了一遍,並跟漢字進行了對號入座。

經過他這番介紹,王先生和柳非煙她們很快就弄明白了,只是還不熟悉而已。

文綉和蘇瑰卻沒聽明白,依舊滿頭霧水。

大致弄明白《算學》這本書後,王先生又打開那本《格物學》開始查看。

結果可想而知,他又是一頭霧水。

書上的每個字他都認識,但這些字組合到一起,他就不知所雲了。

快速翻看了幾頁之後,王先生這才詫異地說道:

「公子,這本《格物學》又是怎麼回事?好像跟老朽了解的格物不太一樣」

李醫微笑著點了點頭,隨即解釋道:

「這本《格物學》裏記載的知識,的確跟咱們常說的格物有所不同」

「所謂格物學,是一門探究萬物本質和規律的學問」

「比如水在什麼條件下會變成氣,又會在什麼條件下會結成冰等等」

「這本《格物學》是我根據自己的一些研究和發現,編撰的一本書,可能不盡完美」

「但是,它卻有助於我們認識萬事萬物的本質,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

接下來,他簡略介紹了一下這本《格物學》,以及這本書裡記載的一些知識。

為了更加形象一點,也為了讓大家理解的更加透徹。

他從書裡挑出一些相對淺顯的知識,給王先生和柳非煙她們分析解說了一番。

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柳非煙她們都聽得一頭霧水,不明所以。

閱歷豐富的王先生也一樣,並不能理解他說的那些現象。

這並不重要,以後有的是時間慢慢學習。

介紹完這本《格物學》,李醫的話鋒突然一轉。

「這兩本書籍剛印出來,可能有一些錯漏之處,還需要進行調整」

「我準備將這兩本書上的知識親自教給非煙她們,並在此過程中不斷進行調整完善」

「等調整完畢,我會將這兩本書籍大量刊印,分發到所有春苗學堂的每一個孩童手中」

「而這只是開始,以後我會組織各方學者,編撰大量書籍,將各種有用的知識教授給大唐百姓!」

「以後從春苗學堂裡走出來的學子,不但要懂得詩書禮易,懂得六藝,還要懂得其它各種知識」

「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掌握最正確的學習方法,懂得如何透過現象看清本質」

「如此一來,我大唐才能不斷進步,變得越來越強大,越來越繁榮!」

話音未落,王先生已長揖到地,激動不已地說道:

「公子高義,真乃萬民之福!」

站在一旁的蘇瑰他們,也都有樣學樣地鞠躬施禮。

對於李醫的這番話,她們卻似懂非懂。

隨後,李醫讓蘇瑰他們把兩本書收了起來,然後說道:

「今天上午你們暫時不用讀書了,跟我出去一趟」

「我準備今天栽培高產稻種,培育秧苗」

「你們跟我去看看,也好對農事有一定了解」

「王先生若是有興趣,也可以跟去看看」

話音未落,蘇瑰和柳非煙幾個小傢夥立刻歡呼起來。

「太好了!咱們可以去種稻穀了!」

對這幾個小傢夥來說,只要能出去玩耍就行,怎麼都比待在這個書房裏強很多。

再看王先生,此時也雙眼放光。

「老朽早就聽說過那些出自漢中的高產稻穀種子,卻無緣得見」

「如果可以,老朽還真想看看這高產稻種有何特殊之處」

李醫點了點頭,隨即讓柳非煙她們收拾了一下,然後帶著她們離開了書房。

片刻之後,他們已來到府門外。

此時,府門外停著十幾輛牛車,程伯禮正帶人從府裡往外搬運那些高產稻種。

這些高產稻種在庫房裏存放了一個多月,卻沒有發生任何變化,跟當初放進去時一樣。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是保護措施得當,這些稻種並沒有受潮。

還有一個原因,李醫會時不時將它們收進儲物空間。

至於儲物空間會對這些稻種產生怎樣的影響,暫時不得而知。

只有等這些高產稻種被播撒在地裡,生長發芽,最終結出沉甸甸的水稻,才能知道結果!

除了正在忙碌的程伯禮等人,杭州刺史和通判等人也趕到了這裏,準備見證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此外,這裏還有幾組大唐公司的管事,以及若乾背著包裹的杭州府官員和衙役等等。

看到李醫他們出來,杭州刺史等人立刻迎了上來。

「公子,難道真要把這些高產稻種分給湖州和蘇州一部分?將它們全留在杭州不行嗎?」

「這麼好的寶貝送出去,老夫還真有點捨不得」

「尤其是湖州,公子分給他們的稻種未免也太多了!」

杭州刺史低聲說道,一副肉疼不已的模樣。

李醫看了看這傢夥,隨即微笑著說道:

「陳大人,咱們要把目光放長遠一點,不能隻盯著眼前的利益」

「這批高產稻種非常珍貴,必須選擇最好的土地種植,然後精心伺候,那樣才能收穫更多的高產稻種」

「相比而言,湖州和蘇州的土地更加肥沃,甚至比杭州更好一點」

「從這個角度考慮,自然要分配一部分稻種給蘇州和杭州的百姓,民部官員和大唐公司的管事會進行監督」

「再者說了,杭州得到的已經夠多了,也需要分潤出去一些好處,否則容易讓人眼紅」

「哈哈哈」

現場響起一片笑聲,大家全都笑了起來。

隨著笑聲,杭州刺史等人也都釋懷了,而且滿臉得意之色。

沒一會功夫,程伯禮他們已將所有高產稻種搬出來,分別裝到了十幾輛牛車上。

在這些高產稻種之中,也包括那幾百斤珍貴無比的雜交水稻稻種。

李醫早就給那些雜交水稻稻種換了袋子,來了個魚目混珠。

看到所有稻種都已裝到車上,李醫立刻將負責押運的陳阿大他們叫過來,開始叮囑這些傢夥。

「你們分成兩組,分別押運一部分稻種去蘇州和湖州,同行的還有公司管事和民部官員,以及杭州府的公人」

「這些稻種都非常重要,不能出任何閃失,你們一定要將這些稻種安全送到蘇州和湖州等地」

「抵達蘇州和湖州等地之後,接下來的播種和插秧等事,自會有人處理,你們到時就可以回來了!」

「公子放心,吾等一定保護好這些珍貴的稻種」

陳阿大他們齊聲應道。

隨後,這些傢夥就告辭離開,押著大批高產稻種去了蘇州和湖州等地。

一同離開的,還有那些早已打點好行裝的民部官員和大唐公司管事,以及杭州府的衙役等等。

緊接著,李醫帶著剩餘的那些高產稻種和柳非煙她們,也離開了這裏。

沒一會功夫,他們已來到附近那座專門培育種苗的蔬菜大棚。

此時,所有參與培育照料這些高產水稻的老百姓,都已趕到這裏,並做好了各項準備。

無一例外,這些老百姓都是李醫從封地內各村莊調來的種田能手,都有一身好本領。

其中也包括在這個溫棚裡培育種苗的那些傢夥,他們對溫度更加敏感,懂得的生產技術也更加先進。

毫無意外,這些傢夥都非常興奮,一個個雙眼放光,滿懷期待。

看到李醫的第一時間,他們立刻迎了上來。

「見過公子,大家都已做好準備,隨時可以開始」

一個四十齣頭的傢夥躬身說道,激動的聲音都在顫抖。

李醫看了看現場情況,然後點頭說道:

「幹得不錯,咱們這就開始吧!」

就在此時,杭州刺史卻不解地問道:

「公子,咱們為何來這裏?」

「這裏地方雖然不小,但也無法播下一千多斤高產稻種」

「城外有很多肥沃的良田,為何要在這裏培育秧苗,那樣豈不是太過費事?」

李醫看了看這位,隨即微笑著解釋道:

「陳大人,我之所以帶著高產稻種來這裏,自然有原因」

「在這批來自漢中的高產稻種裡,我優中選優,從中選出了幾百斤最好的稻種」

「為確保這些稻種得到最好的照料和培育,我決定在這個溫棚裡培育秧苗!」

「用來種植這些稻種的土壤,全部是從西湖挖出來的淤泥,而且都經過十幾天的日曬」

「不誇張的說,這裏的每一塊土壤,都是用手逐一捏碎的,沒有半粒砂石」

「而且我手下人已做了數次實驗,以使這些土壤處於最佳狀態,且肥力充足」

「在這種狀態下,這些優中選優的稻種,一定能得到最好的照料,給咱們帶來巨大的驚喜」

「這些稻種從播下那一刻起,就處於嚴密保護之下,閑雜人等都不得接觸」

「至於其它那些高產稻種,則可以種在城外的田地裡,那些田地都是上等好田,收穫肯定不差」

「嘶!」

現場響起一片倒吸冷氣的聲音,大家都被嚇了一跳。

杭州刺史他們怎麼也沒想到,李醫居然把準備工作做的如此細緻,簡直聞所未聞。

驚駭不已的同時,他們對這批優中選優的稻種也充滿了好奇。

究竟是多麼神奇的稻種,居然能讓大名鼎鼎的醫公子如此慎重地對待。

接下來,李醫指揮程伯禮等人,將那些裝著雜交水稻稻種的麻袋從牛車上卸了下來。

這些稻種一共隻裝了四個麻袋,不過幾百斤而已。

在每個麻袋上,都綁著一截紅綢,非常醒目。

隨著這四個麻袋被卸下,現場所有人都看向了,每個人都雙眼放光,充滿期待。

在大家期待的眼神中,李醫邁步上前,親自打開了其中一個麻袋。

緊接著,他伸手探入麻袋,從裏面抓出一把稻種,煞有介事地觀察了一番。

確定稻種沒有問題,他這才將手中的稻種呈現在大家眼前。

「大家仔細看看,這些高產稻種跟常見的普通稻種有何不同」

話音未落,杭州刺史等人已圍了上來。

蘇瑰那個小傢夥也不甘人後,湊上來看向那些稻種。

片刻之間,已有人看出不同。

「這些稻種看上去顆粒更大、更長,也更加緊緻飽滿,確實是上等稻種」

「僅從這點來看,這些稻種的產量應該非常喜人,真是無價之寶啊」

杭州刺史感慨不已地說道,滿眼的驚喜。

聽到這話,李醫立刻點了點頭。

「沒錯,這些高產稻種就是真正的無價之寶,萬金不換!」

「毫不誇張地說,這批稻種比整座杭州城都重要」

「它們的出現,將會徹底改變大唐的農業,讓大唐變得更加強盛」

「大家記住今天吧,這將是一個永載史冊的偉大日子!」

「啊!」

現場再次響起一片驚呼聲。

與此同時,大家也變得更加激動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