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唐:從冷宮起步的嫡皇孫》第67章 萬古流芳的機會
「大唐:從冷宮起步的嫡皇孫()」

介紹完在台州發現的幾種茶葉,李醫話鋒突然一轉。

「外祖,除了茶葉這個產業之外,我準備再為台州百姓開闢一個新的謀生之道」

蘇亶先是愣了一下,隨即興奮不已地說道:

「快說說看,你這小傢夥又有什麼想法?」

「看來傳言一點都沒錯,你這小傢夥的確有點石成金的神奇本領!」

李醫點了點頭,隨即微笑著說道:

「外祖,謝先生,想必你們也聽說過,之前遊歷到安州時,我發現了一座巨大的鹽礦」

「非但如此,我還在安州製造出了最頂級的雪花鹽,那些雪花鹽都價比黃金」

「我打算跟台州官府合作,在台州設立幾個鹽場,製造海鹽,而且是最頂級的雪花鹽」

「啊!」

隨著一陣驚呼聲,蘇亶和謝師爺猛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兩人都被嚇了一大跳,目瞪口呆地看著李醫,卻滿臉狂喜之色。

他們非常清楚,鹽業有多麼巨大的利潤,更何況是最頂級的雪花鹽。

同在客廳裡的其他人,也被李醫這番話嚇了一跳。

即便安內侍和程伯禮,也不知道李醫有在台州製鹽的打算。

在他們看來,製鹽這種暴利行業,豈能隨便交給地方官府。

哪怕這個地方的刺史是蘇亶,那也不能輕易賜予。

但他們哪裏知道,在李醫眼中,製鹽卻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根本沒任何難度。

他的目的是製造大量食鹽,將高昂的鹽價打下來,讓所有大唐百姓都能吃得起最好的食鹽。

當然,外族人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醫兒,我沒聽錯吧?你小子要跟我台州官府合作,在台州製鹽,而且製造最好的雪花鹽?」

蘇亶迫切地問道,激動的聲音都有點顫抖。

李醫微笑著點了點頭,給出了肯定的答覆。

「沒錯,外祖,您沒聽錯,我是打算在台州製鹽」

「對我來說,製造頂級雪花鹽已沒有任何難度,相關製鹽技術就在孫兒頭腦中」

話音未落,蘇亶已快步走來,一把將他摟進了懷裏。

「好孩子,真是外祖的好孫兒,太知道體貼人了」

「如果台州能製造出最好的雪花鹽,那指日就能繁華起來」

「那些貧苦的台州百姓,也能過上好日子了」

正說話間,謝先生突然插話說道:

「公子,如果台州開始製鹽,而且製造最頂級的雪花鹽,必定會對揚州製鹽業造成不小的衝擊」

「揚州那些腦滿腸肥的大鹽商能同意嗎?那些傢夥會不會背後使壞?那些傢夥都不是易於之輩」

聽到這話,蘇亶的臉色頓時為之一變,變得凝重了許多。

製鹽是揚州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揚州之所以富甲天下的最重要原因。

在此之前,大唐製鹽業一直由揚州鹽商把持,那些傢夥也賺得盆滿缽滿。

現在同處東南的台州也要製鹽,要從揚州鹽商的鍋裡分一杯羹,那些揚州鹽商能同意嗎?

想都不用想,那些傢夥一定會想盡辦法阻止,或者暗地裏使壞。

甚至不排除他們派人前往台州搞破壞,毀掉台州的鹽場。

想到這些,蘇亶和謝師爺的心情頓時都有些沉重。

但是,李醫卻冷笑起來。

「食鹽是戰略物資,必須由朝廷控制,豈能由揚州的那些大鹽商控制和左右」

「憑藉控制和售賣食鹽,他們在以往已經賺得盆滿缽滿,這種情況不能再持續下去!」

「在哪裏建造鹽場,也不是他們能置喙的事情,

除非他們嫌自己活的太長了!」

「嘶!」

蘇亶和謝師爺都暗自倒吸一口涼氣,膽寒不已。

直到此時,他們才意識到。

眼前這個剛剛十一歲的小傢夥,不但有悲天憫人的菩薩心腸,也有雷厲風行的霹靂手段。

死在他手下的人,前前後後算下來,少說也有好幾百了吧!

相比其他人,蘇亶知道的事情更多。

他知道,去年草原上的連番大戰,薛延陀的滅亡,自己這外孫都曾在背後推波助瀾。

甚至不排除這樣一種可能。

薛延陀在極短的時間內,如同雪崩一般土崩瓦解,就是這小傢夥一手促成的。

今年業已拉開帷幕的東征,聽說這小傢夥也發揮了關鍵作用,而且參與了總體戰略的規劃。

這小傢夥制定的,對付高句麗和新羅等國的一系列策略和手段,據說讓每個知情者都拍案叫絕,也不寒而慄!

蘇亶雖然不知道詳情,但自家兄弟給出的亡國滅種四字評語,他卻記憶猶新!

而這四字評語所評價的,就是眼前這小傢夥制定的相關策略和手段。

想到這些,蘇亶甚至有些同情高句麗人了。

與此同時,他心中僅有的那點顧慮,也瞬間消失無蹤。

「醫兒說的沒錯,食鹽關係國計民生,還輪不到揚州鹽商置喙!」

李醫點了點頭,繼續接著說道:

「事實上,外祖也不用擔心揚州鹽商從中作梗,或者暗中使絆子」

「台州鹽場製造出來的食鹽,跟揚州鹽商製造的食鹽並不會發生衝突,它們各有各的銷路」

「揚州生產的食鹽主要在我大唐境內售賣,而台州生產的食鹽,除去雪花鹽外,其餘食鹽我準備賣去海外」

「海外的那些蠻夷並不懂如何製鹽,咱們可以利用船隊將食鹽運往海外各國,賺取豐厚的利潤」

「售賣食鹽賺到的錢,可以讓台州迅速變得繁華起來,也可以反哺大唐」

話音未落,蘇亶已迫不及待。

「太好了,醫兒,你什麼時候派人去台州建造鹽場?」

「要不你小子跟外祖一起去台州,省得你外祖母天天念叨!」

李醫卻笑著搖了搖頭。

「外祖,孫兒短期內怕是去不了台州,杭州這邊有很多事情要做」

「等忙過這一陣,孫兒再去台州拜見外祖母」

「孫兒雖然無法跟外祖前去台州,但會派人過去建造鹽場」

「等鹽場建成,孫兒再派人帶著製鹽技術過去,進行製鹽」

蘇亶頓了一下,隨即點頭說道:

「這樣也好,你小子忙歸忙,但一定要注意身體,別讓家裏人擔心」

說著,他就輕輕拍了一下李醫的肩膀,滿眼疼愛。

接下來,他們祖孫二人,再加上一個謝師爺,就開始討論在台州製鹽的事情。

隨著他們的討論,台州鹽場的建設計劃,很快就已出爐。

轉眼的功夫,已到午餐時間。

直到此時,李醫才得以離開會客廳,回自己的房間去洗漱,然後換了一套乾淨的衣服。

等他再次回到會客廳,客廳裡又多了幾個人。

聽說他已返回杭州,杭州刺史帶著手下幾名官員,匆匆趕來這裏。

剛一看到李醫,杭州刺史等人立刻站起,然後齊齊長揖到地。

「見過公子,本官代表所有杭州百姓,感謝公子的義舉」

「城中六井的建成,徹底解決了杭州百姓的吃水困難,公子的義舉必將永載史冊!」

李醫連忙上前兩步,將杭州刺史等人扶了起來。

「陳刺史客氣了,我不過是提出方案和出資,領導杭州百姓施工的,還是陳刺史和各位大人」

「這是杭州官員和百姓一起努力的結果,是各位大人的功績,小子不敢獨佔這份功勞」

「最重要的是,解決了杭州百姓吃水難的的問題,從此以後,相信杭州百姓的生活將會變得越來越好」

聽著他這番話,杭州刺史等人都感動不已,也與有榮焉。

站在一旁的蘇亶,則一副老懷大慰的模樣,讚賞地點頭不已。

醫兒這小子真是八面玲瓏啊,太會做人了!

……

僅僅在家休息了不到一天,李醫就忙碌了起來。

第二天,上午。

剛到巳時,李醫已來到杭州城外的西湖邊視察。

同行的還有蘇亶,以及杭州刺史等人。

此時,杭州城內的六個大型蓄水池,以及與之配套的引水渠都已完工。

甘甜的西湖水已引入杭州城,徹底解決了杭州百姓的吃水難題。

這項惠民工程的主體已經完工,只剩下一些收尾工作。

比如挖排汙溝,引水渠沿線和蓄水池周邊的綠化等等。

這些事情並不急迫,可以慢慢做,甚至精雕細琢一番。

而疏浚和治理西湖的工作,卻還沒有完成。

城外的西湖邊,以及湖面上,依舊是一個巨大的工地。

很多杭州百姓都在這裏做工,一個個充滿幹勁,熱火朝天的。

經過一個多月的施工,西湖已經變換了一副模樣。

原本位於湖中、佔據了大片湖面的那些葑田,已被清理的乾乾淨淨,一塊也沒有剩!

隨著那些葑田消失,西湖湖面頓時變大了不少,景色也變得更加美麗了。

從那些葑田裏挖出的淤泥,以及拆下來的木料,都被用來加固湖岸,修建湖堤了。

非但如此,施工的老百姓還從湖底挖出了很多淤泥和石塊,讓西湖變得更深,容量更大了。

那些從湖裏挖出來的淤泥和石塊,還有從周圍山裏運來的石料,都被用來修建湖堤。

僅僅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李醫規劃的兩道湖堤中較短的一道,既後世大名鼎鼎的白堤,竟已修建完成。

就連那條更長的湖堤,既後世著名的蘇堤,也修建了接近三分之一的長度。

跟後世不同的是,這兩道長堤上此時還光禿禿的,遠非後世綠樹成蔭的模樣。

雖然看著有些突兀,不太美觀,甚至有點影響西湖的美麗風景,但它們的巨大作用卻毋庸置疑。

只要是稍懂水利的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這兩條長堤的巨大作用。

它們就像探入西湖中的兩條巨大鎖鏈,牢牢地鎖住了西湖。

等這兩條長堤徹底建成,西湖的水患問題將會徹底解決。

從此以後,杭州人再也不用擔心西湖泛濫,淹沒莊稼和房屋了。

此時,無數杭州百姓正在工地上揮汗如雨。

他們或是在修整湖岸,或是在修建湖堤,或是在挖掘湖底的淤泥。

西湖岸邊到處都是忙碌的百姓,湖面上無數大大小小的木船正來回穿梭,將各種建築材料運往正在修建中的長堤或岸邊的各處工地。

那條深入湖中的長堤上,更是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隨著人們的動作,那道長堤一點點向前延伸而出,直指西湖對岸。

來到西湖邊的李醫,看著眼前這熱火朝天的畫面,不禁愣在了原地。

此時的他,激動的雙眼放光,甚至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片刻之後,他才清醒過來。

緊接著,他激動地說道:

「還真是人心齊,泰山移啊!」

「我離開杭州不過二十天左右,沒想到工程進展竟如此之快」

「按照這個進度,汛期來臨之前,咱們應該可以將這條長堤也修建完畢」

「那樣的話,西湖水患的問題,很快就可以徹底解決,真是太好了!」

話音未落,蘇亶就讚賞不已地說道:

「好一個人心齊,泰山移!用來形容眼前這場景,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可以預見,等這兩道長堤全部建成,西湖將會被徹底馴服,將會為杭州帶來無窮益處」

聽到這話,現場所有人都點頭不已。

尤其杭州刺史等人,每個人都激動不已,也滿眼驕傲。

看著眼前這煥然一新的西湖,他們一個個都雙眼放光。

他們明白,這次參與治理西湖,將會成為自己履歷中非常亮眼的政績,將會帶來很多益處。

「公子所說極是,正是所有杭州百姓齊心協力,才創造出這樣的奇跡」

「下官在杭州為官七八載,卻從未想過會看到這樣一幕,令人嘆為觀止!」

「也就是公子,才能讓百姓如此愛戴,並甘為驅策,換做其他人斷無可能」

杭州刺史感慨不已地說道。

隨著他這番話,現場眾人都點頭不已,顯然深有同感。

站在人群中的許敬福和另外幾人,也不得不承認這點。

當然,他們的心情此時都有點苦澀,也非常無奈,甚至有些驚懼。

李醫轉頭看了看杭州刺史等人,然後微笑著說道:

「各位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百姓!」

「只要你們真心實意地為百姓著想,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老百姓就會愛戴你們」

「如此一來,你們不但能施展抱負,造福一方,也能更進一步」

「眼前的這個場面,就是最好的證明,諸位切記!」

話音落下,現場所有人卻都愣住了。

此時的他們,甚至有種面對天子的感覺!

這是錯覺嗎?誰也說不清楚。

稍頓一下,杭州刺史率先反應過來,隨即長揖到地。

「謹遵公子教誨,吾等必兢兢業業」

緊隨其後,其他人也紛紛長揖到地,齊聲高呼道:

「吾等謹遵公子教誨,不敢有絲毫懈怠!」

李醫上前兩步,扶起了杭州刺史,又讓其他人都直起身來。

接著又聊了幾句,杭州刺史突然說道:

「公子,這兩道長堤眼看就要完工,卻還沒有名字呢!」

「鑒於這兩道長堤是由公子提議修建,且由公子出資」

「吾等商議了一番,又詢問了諸多杭州百姓的意思」

「決定將這兩道長堤分別命名為公子堤和仁愛堤,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聽到這話,李醫不禁愣了一下。

後世大名鼎鼎的蘇堤和白堤就這麼沒了,搖身變成了公子堤和仁愛堤。

「白居易,蘇東坡,對不住了!」

李醫暗自忖道,隨即又搖了搖頭。

「這兩道長堤是由杭州百姓齊心協力建造而成,雖是我提出的方案,但我卻不能居功」

「我建議這條正在修建的長堤叫做貞觀堤,說明其修建的時期」

「較短的這條長堤,可以叫做同心堤,取同心協力的意思」

話音落下,現場眾人都愣住了。

李醫的這番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他們怎麼也沒想到,李醫居然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這樣一個留名千古的機會,居然捨得放棄了!

換做其他任何一個人,恐怕都捨不得。

但他們轉而一想,卻又釋然。

醫公子早已名傳天下,而且必將萬古流芳,哪裏會在乎是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兩條長堤。

接下來,杭州刺史又客套了一番,想留下公子堤的名稱。

但是,李醫依舊是搖頭拒絕。

看到他態度堅決,其餘人也就不再堅持了。

由此,這兩道長堤也有了各自的名字,貞觀堤和同心堤。

至於蘇堤和白堤,卻已不可能再出現。

接著又聊了幾句,李醫就抬手指向了湖中那兩道長堤。

「各位大人,咱們過去看看那兩道長堤吧,看看修築的如何」

「等這兩條長堤建成後,還要在上面栽種一些樹木花草,不能就這麼光禿禿的,有礙觀瞻!」

「咱們修建這兩條長堤,不但要起到防洪的作用,還要讓它們成為西湖上的一道美麗風景」

說著,他就邁步而出,向那條正在修建中的長堤走去。

蘇亶和杭州刺史等人立刻跟了上來,一起進行視察。

正在這附近幹活的杭州百姓,都已看到了李醫他們。

當他們一行人走近,所有人都暫時放下手裏的活,恭恭敬敬地向李醫躬身施禮,並高聲問候。

相比一個月前,此時的杭州百姓,對李醫更加崇敬。

這一個多月以來,杭州發生的種種改變,他們都看得清清楚楚,並親身體驗了這一切。

那些住在杭州城內的百姓,感觸尤其深刻。

現在他們每家都能喝到甘甜的西湖水,而且每個人都有事情做,都能掙到一份豐厚的工錢貼補家用。

這樣的日子,讓每個人都非常滿意。

對於一手創造這些奇跡的李醫,他們更是感激涕零。

行進途中,李醫不停跟周圍的百姓打著招呼,噓寒問暖。

他詢問了一下這些百姓,工作強度如何,中午吃得怎麼樣,能不能按時領到足額的工錢等等。

百姓們反饋回來的答案,讓他很是滿意,頻頻點頭不已。

說話間,他們已來到貞觀堤附近。

剛到這裏,李醫就在人群中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那傢夥正是姚阿貴,跟其他人一起,正在躬身施禮。

一個月過去,這傢夥變得壯實了許多,臉色也紅潤許多。

李醫看了看這個傢夥,然後微笑著朗聲說道:

「姚阿貴,明天你不用來這邊幹活了」

「回家收拾一下,陪陪家人,然後去造船廠做事吧!」

聽到這話,姚阿貴立刻跪了下來。

「謝公子賞識,草民明日就去造船廠做事」

說著,這傢夥就已熱淚盈眶。

李醫輕輕點了點頭,隨即繼續向前走去。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